督教—象徵主義戲劇的代表作(4)
《緞子鞋》具有的魅力,還在於作者在劇中明顯地致力於對象徵美的追求。
對象徵美的追求,是象徵主義的主要標誌。象徵主義起源於法國的詩歌領域,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出現了馬拉美、魏爾倫、蘭波等這樣一批才人,創作出《希羅底亞德》、《醉船》與《母音》等傳世不朽的詩篇。
到80年代,象徵主義形成流派與運動,更擴大了它的理論宣傳,馬拉美作為這個流派的
「掌門人」,每逢星期二在自己的寓所接見一批信仰並熱衷於象徵主義的文學青年,史稱
「馬拉美的星期二」。雖然詩歌中象徵主義的流派運動在80年代后逐漸退潮,但它的餘波從90年代起又迅速轉移到戲劇舞台上,而且,它巨大深遠的影響到20世紀文學中又造成了一個象徵主義詩歌創作的黃金季節。
克洛岱爾是從象徵主義這所學校里畢業的,他就是當年
「馬拉美的星期二」中的一個成員,與在20世紀成名的象徵主義大詩人瓦萊里是
「同班同學」。他也是上個世紀末象徵主義轉移到戲劇舞台上以後一個活躍人物,早在20世紀20年代創作出《緞子鞋》以前,就已有一系列著名的象徵主義劇作問世,《金頭》(1889)、《城市》(1890、1897)、《少女薇奧蘭》(1892、1898)、《交換》(1894)、《正午的分界》(1906),三部曲:《人質》、《硬麵包》、《受辱之父》(1916)。
當然,他在創作《緞子鞋》的時期,也已經作為象徵主義詩人在法國文壇中享有地位了,因此,象徵的藝術,對於克洛岱爾來說早已是輕車熟路了。
在象徵主義的藝術表現中,就像在任何一種藝術表現中一樣,也存在著思想與形式、題旨與表現、意念與意象、本體與形貌、原意與呈現這樣兩方面互相依存的關係。
但是,在象徵主義的藝術表現中,卻有這樣三個特點:一、象徵主義藝術
「從不深入思想觀念的本質」,也就是說,它對前一個方面,即思想、題旨、意念、本體、原意,從不規定其確切的內容、清晰的界線以及外延的範圍,從不細察其中的成分與因素以及內在的關係,從不探究其根源與起因,以至於象徵主義藝術表現中的意念、思想、題旨往往只是一種朦朧的、隱約的、飄忽的、不確切的存在,就像迷霧中的山巒。
二、象徵主義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敏感的形式,它的意象、
「形貌」、呈現,往往都是豐富的、充沛的、繁衍的、細膩入微的、層出不窮的,因而都富有表現力,富有訴諸力,富有感染力。
三、象徵主義者認為萬物間均有互相應和的內在關係,即使是根據一般常理常情來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間也互有應和,問題在於詩人、作家要有那種奇妙的通感,能感受出那種隱秘的、微妙的、奇特的應和關係,於是,在象徵主義者的表現藝術中,思想與形式、意念與意象、題旨與表現、本體與形統、原意與呈現之間的關聯與聯繫,往往就是非常規的、非邏輯的、非理喻的,而是秘密的、奇特的、奧妙的、意想不到的,就像兩者之間有一條深藏不露、細曲疑復的幽徑。
正是象徵主義表現藝術的這三個特點,毫無疑義地構成了象徵主義藝術表現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