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出使美國(1937-1946)(1)

五、出使美國(1937-1946)(1)

五、出使美國(1937-1946)

胡適使美和卸任后在各大學講學,先後九年,包括了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無論就胡適個人或中國而言,這八、九年都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歷史階段。

上一節已指出,1932-37年間胡適主持《獨立評論》和參加太平洋學會的會議,為他出使美國作了充分的準備。所以這兩個階段之間有較大的連續性。我首先要討論的一個問題便是《日記》中所見胡適從主和到主戰的變遷,這就必須從前一階段開始。關於這個問題,我已讀過不少論述,但大致都以他使美期間的函電為基本依據。我現在則專以《日記》為主體,因為這是尚未曾充分使用過的新史料。

胡適在「九一八」以後一貫^H小說主張與日本公開交涉,解決兩國之間懸案,以謀求十年的和平。在這十年中,中國全力發展現代軍事設備,以阻止日本武力征服的企圖。這一主張給他帶來了「主和派」的稱號,幾乎受到當時朝野的一致譴責。胡適為什麼甘犯眾怒而作此主張呢?除了他早年和平主義思想的影響以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認為當時中事的力量遠不能與日本相抗。遲到1944年底,抗戰已七年半了,他在哈佛大學對美國人談話,仍持此意未變。他說:

中國在這次戰爭中的問題簡單說來,便是一個在科學和技術上都沒有預備好的國家不得已而和一個第一流的軍事與工業強國進行一場近代式的戰爭。(《日記》1944年12月6日條)

但他之所以有此根深柢固的憂懼則與1933年和蔣介石的一次對話有很大的關係。這一年3月熱河失守,蔣介石趕到保定處理軍務,他和翁文灝、丁文江一同應召前去談話。《日記》1933年3月13日條:

五點見蔣介石先生,談了兩點鐘。

他自認實不料日本攻熱河能如此神速。他估計日本須用六師團人,故國內與台灣均須動員。「我每日有情報,知道日本沒有動員,故料日本所傳攻熱河不過是虛聲嚇人而已。不料日本知道湯玉麟、張學良的軍隊比我們知道的多多!」

這真是可憐的供狀!誤國如此,真不可恕。

我們問他能抵抗否,他說,須有三個月的預備。

我又問:三個月之後能打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上一章下一章

五、出使美國(1937-19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