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起義軍攻克鳳陽(2)
朝廷既然不肯開恩,貧苦人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起義軍身上。就在起義軍圍攻潁州的時候,「鳳之窮民,遠幾百里相邀,具以冊授賊:某家富厚,某處無兵。於是,賊遂擁眾焚劫,震動祖陵。」(38)
崇禎八年正月十五日清晨,大霧瀰漫,掃地王、太平王等部義軍突然進抵鳳陽(39)。由於明統治者迷信風水,鳳陽沒有建造城郭。義軍戰士到了鼓樓,明官僚還蒙在鼓裡,把@報信的人重加責治。直到義軍出現在面前,才嚇得雞飛狗跳。鳳陽留守朱國相倉皇領兵迎戰,被義軍擊殺,官軍被殲四千多名(40),剩下一千五百名跪在地上「口呼千歲」,乞求饒命。鳳陽知府顏容暄見頭勢不好,換上囚服躲進監獄,義軍釋放犯人時被查出。義軍首領「黃蓋鼓吹坐堂上,杖殺容暄」(41)。革命是人民群眾的盛大節日,起義農民在自己的旗幟上大書「古元真龍皇帝」(42),歡慶勝利。他們以大無畏的氣概,放火燒毀了皇陵享殿和龍興寺,連皇帝的祖墳也敢於動手挖掘(43)。關押在高牆裡面的「罪宗」(宗室囚犯)也被釋放。三天以後,聽說南京等方面的官軍快要到了,起義軍才從容離去。
起義軍的攻克鳳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對於朱明王朝來說,中都告陷,祖墳被挖,在精神上是個極大的打擊。當時一個地方官僚就哀嘆道,「萬世根本之地,一旦竟為骷髏之場,良可痛也,良可恨也。」(44)消息傳到北京,兵部尚書張鳳翼「驚怖欲仆」(45),崇禎皇帝更是垂頭喪氣,為之素服避殿,哭告太廟,下詔罪己,足見震動之大。另一方面,它表明起義農民在政治上逐漸成熟,他們焚毀皇陵,打出古元真龍皇帝的旗幟,意味著公開宣布同朱明王朝徹底決裂,鬥爭矛頭直接指向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