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龔自珍的詩文看天朝沒落(3)

第三章 從龔自珍的詩文看天朝沒落(3)

以詩人的眼光,看天朝自掘墳墓

我們那呆板教條的歷史教科書,武斷地告訴我們:中國近代史始於1840年。肇始於這一年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從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多年以來,我對這種武斷腹誹不已。在我看來,與其選擇1840年,不如選擇1793年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793年的重大事件是,一個叫馬戛爾尼的英國人,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帶著當時西方世界最尖端的科技產品,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英國人名義上是為乾隆皇帝補祝八十大壽,真實目的則是為了與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與通商關係。當然,眾所周知的結局是,英國人的夢想如同一個美麗的肥皂泡,被大清朝銳利的現實一下子就戳破了。以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其主要理由就是,這一事件標誌著古老的東方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不再是平行關係,兩個世界終於在這一年相交。儘管中國以傲慢自負拒絕了英國人,但無論如何,馬戛爾尼來華,都意味著東西方世界或者說東西方文明開始直接碰撞。中國不再是躲在長城和海禁政策背後的唯我獨尊的天朝上國,它將萬分不情願地被拉入國際+激情小說社會——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路程如此艱難而漫長,竟然要耗掉整整一個多世紀來折騰。

1793年,時為乾隆五十八年,這一年,龔自珍一歲。龔自珍在大清的天空下呼吸歌哭的五十年,也就是目睹和親歷這個原本高高在上的大一統王朝,一日甚於一日地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的五十年。

從滿人入關到馬戛爾尼來華,清朝已經統治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一個半世紀。兩個半甲子的輪迴,當初所向披靡如林中猛虎的八旗精英早就墮落為寄生蟲般的紈絝子弟,帝國在度過了康熙到乾隆的幾十年承平后,雖然表面上還維繫著上國風範,但就像一座被白蟻蛀空了樑柱的華麗宮殿,隨時可能倒塌。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學者、溫莎大教堂住院教士伊薩克?沃西,對古代中國高度發達的文明表露過不加掩飾的艷羨,他說:「如果真有人能收集到這個地球上現存的,甚至存在過的國家的一切發明和創造,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其總和都不可能跟中國所擁有的相提並論。」不過,這位大學者死於1689年,就像月球有陰面和陽面一樣,沃西只看到了古代中國的陽面,沒看到進入19世紀后,中國正不可救藥地淪為一個蕭條的、沒落的、僵而未死的面具國家——這個國家戴著天朝大國的美麗面具,其實已然是一堆骷髏。面具國家的可怕,就在於僵化體制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用面具來遮醜,以維持其表面的光鮮亮麗,至於骨子裡的腐爛和醜惡,他們無暇顧及,也不願顧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鋒下的烏合之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鋒下的烏合之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從龔自珍的詩文看天朝沒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