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腔調——轉型進行時(7)
與歐美日韓的學位相比,中國的博士學位還是比較好讀的,但即使這樣相對好讀的學位,如果以必修課、課時、學位、論文發表、外語分數、嚴格的論文獨立寫作相要求,我可以說大半攻讀博士學位的官員如果沒有人放水是絕對過不去的。而他們之所以能過去、能得學位,往往是以學風、學位管理中的歪風日盛和寬容他們為代價的。
當個好官大半與是否有個博士學位沒啥關係,尤其是中國的博士學位。博士學位就其本質而言名為博實為窄,其功用多半用在學術研究與教學上。對當官者來說,對他們的主要要求在於能用人、見識寬、善協調,他們可使用博士作為某一專一行政之才,但卻不宜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鑽牛角尖的博士。這也是現代公共管理體制中,行政主管鮮少博士的原因。而我們現在@一些地方,盛行博士當官或官當博士,多半不是因為對公共管理的理解偏差,就是趨一種虛榮的人才偏風,鑽進了對公共管理無知的牛角,其結果又在官員隊伍中滋長了「濫弄學位」的似是而非的時髦。
博士不當官,當官不讀博士,這不是退步而是健康進步的現象,這對社會風氣有幫助,對社會治理有幫助,對促進踏實的學風有幫助。如果你遇到一個印有博士頭銜的官員,大家不妨多看他幾眼,至少可以有一眼是質疑的。
無謂消耗公共資源,造樓等於造孽
讀了李韶鑒先生的《可持續發展與多元社會和諧:新加坡經驗》一書,看到一些新加坡政府部門和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居然在很簡單的地方辦公,甚至租房辦公,很是感慨。因為每次我到國內各地出差,總是被各地越來越富麗堂皇的黨政部門的新樓、高樓塞滿視野,風氣所及,一個小小的部門也建個大大的樓,有的機關,居然其內部的每個部門都建一個樓或者在幾處建樓。這些樓不只大量佔用最好的土地和預算,而且產生大量消耗。最近國務院機關事務局副局長尋寰中在他的公開文章中披露,全國黨政機關能源消費佔全國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7%左右,接近全國農村人口的生活用電水平。
我一直在想,大量造樓的真正動力在哪?我覺得,首先,是在建設過程中可以產生大量基建承包,如果認真檢查一些黨政部門建造的辦公或者業務大樓,可能發現問題並不難。從以往歷年揭露的貪官來看,除了道路交通方面出現問題外,樓堂館所建設是很集中的另一個方面,只要拿下項目建設,弄錢的事就比較容易了。其次,是政績驅動,為官一任,其他成績不容易留,造個樓就是自己的功績碑,當然客觀上有時候造樓可以拉動某個板塊的建設,但是,這同時也是很多城市政府在新區建設時以黨政建設先行而採取的一種策略。最後,造了樓之後就有了空間,很多相關事業或者掛靠業務也就有了物理與交易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