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0社會管理創新六論
社會管理創新六論之1:建設中層社會
社會管理創新六論之2:建設有公信力的協會
社會管理創新六論之3:推動公益組織大發展
社會管理創新六論之4:透明度的管理
社會管理創新六論之5:從參與式預算開始
社會管理創新六論之6:創新公共外包的模式
1門道——升級與優化
公共政策的六個新轉向
發展底線監控力
遊說才是政策的生命
遊說的世界需要規則
兩會提案需要辯論
呼喚民生政府
保增長與保民生兩難
2腔調——轉型進行時
透明會嚇死一幫人
換個做法更親民
模糊官文對百姓不利
公家的會風實在要改一改了
請專家、領導正常說話
當官不宜讀博士
無謂消耗公共資源,造樓等於造孽
行政辦公中心都可拍
建設討老百姓喜歡的政府
3呼聲——公眾與民意
公眾評價應該公共化
大官評小官
農民代表最怕被代表
中國民意六十年
民意決定中國文化標誌
民考官越來越流行了
如何與新一代對話
國人對國家小罵大認同
科學決策需要系統民意
民意等於輿論嗎
國進民退的權益
4擺平——社會與民生
五問商業地產
央企退出無利於抑制房價
開發商不開發土地開發啥
拆遷權與房價上升
麻將也能促進社會和諧
考公務員熱得有毛病
5地盤——城市與社區
令人神往的公共空間
建設魅力青年廉租社區
在網路社區中營銷
不應只是星河灣做到
城市變臉的八種推力
深圳的移民城市文化
城市軟實力的關鍵
解鈴不能靠系鈴人
創造有機的商業社區
社區建個圖書館
武漢能做到其他城市呢
讓社區積極分子出頭
6手段——服務至上
為新公共服務時代預備
動員社會力量做好職工社會服務
公共服務應加大外包
從滿意度到改進度
院長左右著醫院的水平
大學,少花點錢建樓
構建小病防線
從有學位無學歷說起
7新業——公益新模樣
迎接公益轉型時代
公益轉折的偉大意義
公益事業的產業鏈
造就一萬名公益創業者
「零點」的公益創投模式
在金主中營銷公益
助力公益人才的培養
公益創業的寬廣思路
社會公益怎麼創業
公益創業的樣子
8善工——新公益的經營
公益的品牌溢價效應
該修理一下村官項目了
社區新公益需要新動員
公益,動起來就有資源
公益從微小的地方開始
公益問題上的迷思
透明會嚇死一幫人
鳳凰衛視關注了一下獲得財政部招標的若干機構網站建設的預算,有
三千多萬的,有幾百萬的,有近百萬的,有沒寫款項的。這一公布立刻引
起了不少反響,人肉搜索的結果更是揭發出一些顯然有貓膩嫌疑的東西。
其實這僅僅是網站建設,要是把電站建設、電信基站建設、公路鐵路站建
設、公共汽車站建設等等在內的所有站點建設或者非站建設的財政項目公
開透明的話,大概我們一下子就又有了更多可以去質疑的項目了。在我們
參與的一些地方財政資助的項目成效評估中,各項目的實際成效與預期成
效之間的差距也很明顯,如果再把所有公共預算資助項目的成效的獨立評
價結果予以公布,那麼就有更多的項目值得去質疑了。如果我們再把過去
項目的成效與現在沒有機會得到的項目的歷史做個公布,看看是不是真的
有優勝劣汰的機制,那麼就又會有另一堆值得質疑的項目了。
財政預算透明是否是政務公開的關鍵,不同的地方政府有不同的答覆
,廣東的廣州市和河南的焦作市,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另外有些地方
政府的回答則是否定的。實際上,不管我們說一千道一萬,民主機制的關
鍵之一是預算應受到某種公眾的控制,如果預算是黑箱,則其他的一系列
說法就很難避免有作秀之嫌。在預算控制之中,透明化是起碼的操作機制
。需要透明的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是招標機會的透明公開,我們現在
的很多公共項目都是在小圈子裡玩,這本身一開始就決定了其不公平性,
要是財政拿出一百萬做招標廣告,我可以說那些網站建設的預算能省下一
大半;二是招標過程公開,包括誰是評標的,怎麼評,用什麼指標評,都
誰參與應標了,弄個視頻直播也花不了多少錢;三是招標結果公開,讓大
家去驗證與質疑;四是項目成效有相對獨立的評價機制並把評價結果公開
,比如有人回應說網站建設貴是有很多後期維護,那麼就進行兩三年的跟
蹤評估好了,看看你是怎麼維護的,需要多少成本,因為你拿了公共財政
的錢就要受到公評;五是過去項目的評價表現要作為背景資料在今後再參
與招標時公開。雖然這些透明措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且也不是防範腐
敗的絕招,但是至少最顯眼的那些問題就會有明顯的減少。
反危機中的行政權力風光無限,公共項目錢財滾滾,而恰在這個時候
,對公款亂花的質疑與憤慨隱藏了更多更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否則財稅
收入的增加就會直接與腐敗的增加連接在一起了。公家的錢越多,就是從
老百姓那移挪得越多,那麼給老百姓的交代就應該更清晰,對掌握財務資
源者的透明化監督就應更嚴格。
換個做法更親民
一個政府部門單位有一位員工得了精神病,單位領導就對她老公說,
帶你老婆回家好好看病吧,待遇不變,什麼時候病好了再來上班,當然該
老公感恩戴德就按下不表了。同一個時候我讀到一個媒體上報道某地警察
因公殉職,上級單位領導去送了錦旗,也發了點慰問金,大致說了一番黨
和人民不會忘記某某同志之類的話。
這個時代的領導人對群眾事情的反應我覺得要具備這樣幾個基本條件
:一是要有同理心,要能站在群眾的角度去體會與想象,你可以只拍拍背
,或者默默地握握手,說出幾句體貼的家常話,而別整那些官面上的場面
話;二是要能發出自然聲,要用自然的語言說出尋常的話語,尤其是要能
脫離官方的背景,讓人覺得能講出普通人說的話;三是要能輕車簡從,在
那麼多人圍著的情況下連領導人自己都表現得很僵硬,就別說那些沒怎麼
見過世面的普通百姓了;四是要學會一點與各地人民互動的技巧與工具,
哪怕是偶爾說句方言或者給普通民眾發個問候信,都是現在這個社會中很
實用的親民途徑。
今天,很多領導人都應意識到他們不只是業務領導人,他們更是真正
的政治領導人,他們需要思考如何盡量貼近社會各群體的政治需要,如何
與各社會群體互動,如何與社會矛盾中的群體近距離地溝通。公共溝通與
公共動員能力建設的迫切性從來就沒有像現在這樣突出。在以往的中國社
會,中國人基本是生活在與領導人的信息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也甘於把
政策大事看成是上面的事情。但是今天,信息的產生、分享與傳播機制大
大改變了,尤其是年輕一代藉助於網路以及他們的低權威主義價值觀而在
政治溝通上提出了新的需要,這個時候,我們那些老套的政治模式就不那
么好使了。西方政治體制中藉助於選舉機制而迫使政治領導人與草根和基
層互動,而我們今天的工作模式卻很容易導致官僚體制內的管理者和領導
人精英化與儀式化,從而遠離了真正動員社會的機能。
P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