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劍外忽傳收薊北(8)
勝利了,勝利來之不易。勝利的到來,自然大快人心。千千萬萬流離失所的難民將回到面目全非的故鄉,白手重建自己的家園。
7復活
抗戰勝利后不久,我去找梁科長,他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給了我一張聘書,要我去婁底對河延福鄉中心小學教書。幾個月來,為了謀求一個小學教師的位子,我東奔西走不下六、七百里;記不起挨了多少餓;腳上不知打起過多少血泡;母親不知陪我受了多少罪。我的生活道路為什麼如此崎嶇呵?
聘書拿到了,我和母親著手準備全家從租住的地方搬往學校。這時,父親正式離家外出,他留給我老小數口,留給我他欠下的「牌帳」。那時候,社會上的不成文規定是「父債子償」。我作為人女,除了負擔全家的生活外,還得加上一筆額外的冤枉開支,而我一個學期的俸谷僅老斗八石。
延福鄉中心小學的在一個叫「洞井」的地方。學校就要開學了,我們得立即搬過去。難民的家當是簡陋的,沒多少行李,說搬就搬。母親力氣大,請了一位鄰居幫了一天忙,很快搬完了。
這地方,我們不曾去過,只曉得過了河不太遠。那天,我們懷著異常輕快的心情出發,象死囚獲得了新生。我覺得天地是這樣遼闊,連空氣都是甜絲絲的,河水也比往日溫柔多情,樹上的鳥兒都在為我慶賀,為我歌唱呢!青春和理想在我的心中復活了,復活了。
我喜歡「洞井」。這裡,青山環抱,綠水淙淙,幽靜不落偏僻。小溪從遠處歡暢地緩緩流來,兩岸芳草叢叢,藤蔓青翠,野花遍地。溪水在距校門不遠的地方匯成一個圓圓的水池,又匆匆向遠方奔去。附近的人家都愛來這兒挑水@,人們不用放下扁擔,順手一頭舀上一桶挑起就走。
我們住的屋子對著地坪,房間寬敞,陽光充足,室內乾淨明亮。窗前擺一張條桌供我辦公和一家人吃飯用。隔桌相對擺兩張床,祖母和妹妹睡一床,我和母親睡一床。可說是以校為家,也可說是以家為校,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