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能臣(3)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詢問群臣,說:「自古以來,創業之主多不肖子孫,這是什麼原因?」司空房玄齡回奏道:「幼主生長在深宮,從小就榮華富貴,不知世事險惡,所以即位后禍亂國家。」唐太宗說:「你們把責任推給主子,我卻認為責任在於臣子。大凡功臣子弟,都是些酒囊飯袋之徒,不知輔佐幼主,豈能不招來禍亂?」唐太宗又說:「宇文化及和楊玄感都是隋朝的功臣的後代,他們造反是什麼原因?」岑文本回奏道:「君子能夠以德報德,小人卻恰恰相反。楊玄感和宇文化及都是小人。所以古人貴君子而賤小人。」(貞觀政要·卷三君臣鑒戒第六)
侍御史仲素上奏道:「慶州樂蟠縣令盜用官倉,證據確鑿。」唐太宗大怒,下旨將縣令斬首。中書舍人楊文勸諫道:「按照法律,這個人不該死。」唐太宗說:「官倉糧食是重要物資,倘若不用嚴刑峻法,恐怕會有更多的人偷盜官糧。」這時魏徵勸諫道:「陛下制定了法律,就應該和天下人一同遵守。如果陛下擅自更改法律,就會引來人們的畏懼之心;何況還有比這更嚴重的罪過,陛下又將如何量刑?」唐太宗於是聽從了魏徵的意見。(魏鄭公諫錄)
唐太宗聽說尚書令史收受賄賂,便秘密派人送他一匹絹,尚書令史果然接納了。唐太宗大怒,決定殺掉此人。這時裴矩勸諫道:「陛下拿東西試探他,然後要殺掉他,這是故意構陷別人於罪,恐怕不是有道德的行為@啊!」唐太宗於是赦免了尚書令史的死罪。(大唐世說新語·卷一規諫第二)
馮立擔任廣州都督之時,為官十分清廉。當地有一眼「貪泉」,據說人喝了這裡面的泉水就會變貪。馮立路過貪泉,得知此事後,嘆息道:「飲一杯水,何足道哉!吾當汲而為食,豈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說罷汲出泉水,痛飲而去。馮立治理廣州數年,多有善政,最終死於任所。(大唐世說新語·卷三清廉第六)
唐臨是大理卿,負責掌管刑罰。唐太宗想考察一下是否有冤獄,就親自接見大理寺的囚犯。大理寺中的囚犯見皇帝駕到,紛紛喊冤,唯獨唐臨判決過的囚犯毫無二話。唐太宗十分奇怪,訊問這些囚犯原因。囚犯們說:「唐臨斷案沒有冤獄,所以我們沉默不語。」唐太宗嘆息道:「掌管刑罰就應該這樣。」當日就任命唐臨為御史大夫。唐太宗對他的考語是「形若死灰,心如鐵石」。(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大唐世說新語·卷七持法第七)
唐高宗時期,楊德干擔任萬年令。一日,有個宦官依仗著唐高宗的寵信,在百姓的莊稼地里放鷂子。楊德幹得知此事後,派人捉住這個宦官,打了他二十棍子,又把他的鷂子的腦袋悉數拔掉。這個宦官回宮后,在唐高宗面前痛哭流涕,又把背上的棍傷亮給唐高宗看。唐高宗說:「既然楊德干這麼厲害,你為什麼還要冒犯他的百姓?」於是置之不理。(隋唐嘉話·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