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驚世木牘(7)
對木牘的記載僅出現在傳世的史料上,實物從未被發現過。西周的典籍早在王子朝時代就已經失蹤了,散落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珍貴文獻,已經被秦王嬴政統一后燒了個乾淨。
姬順臣在漸漸平靜下來后終於可以視物了,他找到了放大鏡,戴上白手套,開始對木牘作詳盡細緻的觀察。
他發現木牘的性狀在經歷了幾千年歲月後,保存依然相當完好,他甚至能看見木牘上清晰的紋路。木牘顯然受到了桐油或者某種神奇植物汁體的長時間浸煮,不排除有漆過的可能,這才使它在地下千年而不朽成為一種可能。
古人在四千多年前就掌握了油漆技藝,《夏書?禹貢》記載:「濟河惟……厥貢漆絲。」這就是說在禹的時候,人們已經把漆器作為貢品了。西周時期,運用漆的技藝已經十分成熟,《詩經?唐風?山有樞》:「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明確記載了那個時候的人們對漆的使用,秦嶺地區直到現在也是漆樹和桐樹的豐產之地,和秦嶺遙遙相望距離不遠的古周原西周帝國,能做出如此精美的木牘並不奇怪。
姬順臣分析,木牘正反兩面是先刻繪好書畫,再對其進行嚴格的工序複雜的防腐處理,以便長久保存。它可能是西周某個王的秘藏之物,或許是啟開絕密的王室高級檔案保險柜密鑰的組成部分。
其凸凹的外圍大致形狀為青銅禮器鼎的造型^H小說輪廓,中間最凸出部分,為太陰太陽兩極的對稱之勢,象徵黑夜和白晝永不終止的交替,河洛數理點綴其間,但對應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及天干地支等數理的象徵性符號的位置,異常雜亂卻又遙相呼應,或許這根本就不是易數符號,而是天上星斗的位置方向——反正看上去總讓人匪夷所思,摸不出任何頭緒。
姬順臣把木牘翻過來,背面的金文他一眼就能看出,具有鮮明的西周的特色,和青銅器的銘文異曲同工,因木牘僅有一半,所以上面的文字便成了斷章。但姬順臣還是從文字里捕捉到了一些信息,很明顯,這是一篇關於「九鼎」的頌詞。文字里有《山海經?海外西經》里失去頭顱的刑天等怪異的人物,難道他們是看守「九鼎」的嗎?還有《山海經?五藏山經》等裡面的一些古老的地理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