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日本人(2)

第七章:日本人(2)

日本對西方的態度明治時代的日本,從1876年開始在中學里開設英語課,並允許建立基督教教堂和學校;日本領導人和知識分子對美國及美國生活方式公開表示強烈的好感。

美國被描述為

「人間天堂」,並因為它結束了日本的閉關狀態而被視為

「恩人」,美國的自由被讚美成既令人羨慕又值得仿效的東西。政府發行的教科書把富蘭克林和林肯樹為典範,教日本孩子向他們學習,其程度遠遠勝過對日本自己民族英雄的崇拜。

也許從來沒有哪一個民族像明治時代的日本人那樣,給自己灌輸了如此之多的美國生活方式。

明治時代遷居美國的那批日本人的子孫後代,則一直把贏得美國人的接受和尊敬作為奮鬥的主要目標。

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對西方的洞悉,一方面使日本人感到自慚形穢,另一方+激情面也引發出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

這種情緒時常被日本人自己看成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明治維新時,在日本出版物中,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常常是兩大并行主題。

例如,19世紀80年代,一位日本作家直率地斷言,日本人

「沒有能力」;另一位作家寫道:「日本國民的理解力遲鈍,體格弱小。」而極端民族主義、傳統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則是與此針鋒相對的三種情緒反應。

把天皇奉為大和民族的神聖領袖,是明治後期的產物,當時對天皇的崇拜尚未達到後來那種盛行的程度。

當對天皇的崇拜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時,美國的日本移民已是成人了,他們對崇拜天皇以及日本極端民族主義的其他方面,均持強烈的批評態度,以致許多美籍日本人的著作在日本被禁。

日本人對1895年打敗中國、1905年打敗俄國的激動情緒,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他們內在的矛盾心理。

日俄戰爭是一場一個亞洲國家首次戰勝一個西方國家的戰爭。由於日本

「戰勝了古老而又偉大的中國,」一篇日本報紙社論這樣寫道,

「膽怯的日本人現在堅信,他們並不比其他民族低劣。」在這之前,日本看待

「西方的文明國家,就如身無分文的窮小子看待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一樣……」也就是說,

「表面上他們講大話,說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害怕西方的能力、強權和知識,並聽天由命地認為他們不可能與西方抗衡……」時至1899年,日本信心十足地收回了當初讓給西方國家的治外法權,並在20世紀初作好了向沙皇俄國挑戰的準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國種族簡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美國種族簡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日本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