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前言
本書選編的是費孝通教授有關文化與文化自覺的論著。
費孝通教授是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7年1月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1996年11月任民盟中央民譽主席,1998年6月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
費老曾說,「作為一個以社會人類學為職志、一生關注社會文化變遷的學者」,把他70餘年的精力用在了中國社會的實地調查和文化思考。社會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視角觀察與研究文化問題,是他有關文化問題論著的一大特點。從早年的《花藍瑤社會組織》,到在英國留學期間用英文寫作並享有國際聲譽的《江村經濟》,以至晚年的《行行重行行》等關於中國社會的調查報告和著作,都涉及到文化問題。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便於讀者更好地了解與研究費老有關文化與文化自覺的思想與理論,本書盡量收錄相關論述比較集中的篇章。
早在大學求學期間,作者在《中國文化內部變異的研究舉例》、《從「社會進化」到「社會平衡」》等文中,就論述了自己有關文化的實質、形態、功能等問題的見解。在上世紀40年代直至新中國成立前,作者先後在雲南大學、西南聯大和清華大學執教時期,又寫作了《土地里長出來的文化》、《文化的物質面與精神面》、《文化論與社會學》等,從更深層次探討文化與社會的關係。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不久,1950年6月,作者被任命為中央民族訪^H小說問團副團長兼第三分團團長,赴貴州考察半年。1951年6月被任命為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同年8月又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作者從此又認真研究民族學,並寫下了許多著作,論述了文化的民族性,以及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等問題。本書選錄了這方面的一些論著。其中最為著名和最有影響的是《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
本書收錄的大部分論著,寫於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十餘年間。正當新舊世紀交替之際,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洶湧澎湃,各國有識之士都在思考,在新的世紀,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的相互關係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國學術文化界也密切關注中華文化所面臨的挑戰。進入耄耋之年的費老,在積極投入這場文化討論新的熱潮的同時,還以「時不我待」的迫切心情,反思、總結自己一生的學術歷程。費老生於1910年11月2日,逝於2005年4月24日,親歷了20世紀中國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並看到21世紀初的世界風雲變幻。他高瞻遠矚,腳踏實地;晚年關於文化的一系列著述,已經超出一般社會學、人類學的研究範圍,而是從更高、更寬的視角來著眼和思考。在這個時期,他的文化興趣十分廣泛,不僅繼續深入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而且對於理財文化、玉文化等都有專文論及。這些均在本書選編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