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太極拳是修身為本的國學(3)

第二節 太極拳是修身為本的國學(3)

二、內聖外王

聖賢之道,本意是讓人活得健康而幸福,智慧而成功,可惜的是,當代人不敏,總是失去了才覺得珍貴,+激情小說批判了很久才發現原來是自己錯了。

作為融太極拳架(行拳走架、套路招法)、太極術功(內功心法以及基本功,乃至推手、穿手、散手等)、太極道(修養意識、思維方式、國學智慧等)為一體的太極拳,擷儒釋道之精華於修身覺悟之途,內固根本,體察身心的變化(心中一靜、常樂我凈);外求通達,混化一切自然萬物(龍和鳳、樹葉、海浪、綢絲帶、地火水風等)之生長化收藏的規律;不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還以聖賢為師,以大自然為師,抵達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由入世而出世,由庸常有為而超凡脫俗,由聖賢修為而大富大貴,由富貴而回歸自然,由立德、立言、立功回歸無牽無掛,了無痕迹。

三、應物自然

《素問-舉病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恐則氣怯,驚則氣亂……」由是觀之,七情影響生命活動,七情之生,與個性太強、私慾未遂、勝負牽心有很大關係,囿於七情之境,靈明之性迷亂,作用到身體則身心損傷,作用於做事,則失敗居多。太極文化之修為、之教化、之熏修,可逐漸進入「洒掃應對皆自然」,「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奧妙盡在時機中」,「無根之根,無向之向,無中之中,無力之力,無界之界」等功夫境界和人生境界,從而讓七情不失本然的中和之性,以智慧之心,裹無為之風範,去應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及時有效地化解各種矛盾,戰勝壓力,超越自我,從而讓身心在美好、自然、和諧、端莊的界域中,獲得大善德、大胸懷、大智能。

四、混化太極

「沒有了無中生有、靜極生動、無為而為,就不能稱之為太極。」道家太極門有如是的表述。

我們所推崇、所試圖普及的太極拳、太極文化、太極智慧,其目的就是在「有」這個境域中,幫助我們理解、把握、進入這樣的境界——從有無境界到太極境界(無為境界)。這樣的境界,乃「太者始之先,極者終之後」,因此,也必然要經歷「事物的開始與終結」。而太極則處在這兩端,無言無語,無形無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學與太極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國學與太極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節 太極拳是修身為本的國學(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