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太極拳與中醫(1)
第四節太極拳與中醫
一、中醫醫理亦是太極拳理
真正的太極拳,每一式都講求神意氣所組成的太極之陰和形體動作所構成的太極之陽的轉化和互孕,很符合《內經-素問》的一句話:「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陰陽是太極之母,明陰陽,既是太極拳師功夫有成的標誌,也是中醫專家進入大家境界的路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醫家通太極拳也就不奇怪了。
雖然太極拳界的人士津津樂道於太極拳的創始人是張三丰,但是,從《內經》的記載來看,太極拳的雛形可能來源於中醫的治療實踐。比如,《內經》中多次強調,治療疾病,可採用「導引按蹺」的方法,王冰解釋道:「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按,謂抑按皮肉;蹺,謂捷舉手足。」1975年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文物——帛書《導引圖》中有44幅圖,其中的許多圖形,和當今太極拳的動作很相似。
隨手拈來,中醫的許多經典理論,彷彿蘊藏著太極拳功夫的關竅。
「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力孤危。」《素問-六微旨大論》的論述,和太極拳所主張的「開合、出入、升降、聚散、化」本身不就是一回事嗎?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云:「天之為物,故恆於動;人之有生,亦恆於動。」太極拳神意氣和形體所醞釀的連綿不斷之動,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恆」動嗎?
東漢名醫華佗所指出的合理運動觀:「人體欲得勞+激情小說動,但不當使極爾。」不就是太極拳最根本的運動觀嗎?
筆者所重點習練和推廣的智勇太極學中的太極拳架——內功太極拳、松腰太極拳和水性太極拳,幾乎所有的內在感覺和外在變化,都沒離開這些中醫經典的論述啊!
二、當代某些太極拳不符合中醫醫理
當代,中醫大夫幾乎都習練過24式簡化太極拳。但練著練著,一些人就有了疑問,甚至會產生太極拳不過如此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