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卧龍鳳雛初對弈(2)
孟公威起身接道:「墨家推崇『尚同』之道,就是選擇天下贊閱賢良而聖智辯慧之人,以立為天子,讓普天下的人認同尊崇漢天子是百官的領袖,讓百姓聽從百官的命令。只有上下一心,才能為社會興利除弊。否則,像今日一樣,各個州郡都懷非分之想,圖謀不軌,則戰亂不止。戰爭使被打敗的一方失去了他們的生命,損失了他們的財產,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為;而對於勝利的一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各州郡應該各安其分,信守『非攻』為解決爭執之道。」
石廣元卻不以為然,說:「韓非子說:『慈愛的母親養出敗家的兒子,而嚴厲的主人沒有強悍的奴僕,原因在哪裡呢?』原因就在於能不能實行嚴厲的懲罰。商鞅變法,對於在路上隨便倒垃圾的人都處以刑罰。隨便倒垃圾是小罪,而判刑卻是重罰。輕罪且要嚴懲,更何況重罪呢?所以人人不敢犯法。現在如果不致力於設法使人不犯法,而去學慈母嬌慣敗家子的做法,這就太不理解聖賢的理論了。商鞅規定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一家犯法,九家舉告,不告發者連坐有罪;同時明確尊卑、爵位、等級,貴族所擁有的田宅、奴婢、衣服等都依照爵位高低而定;使有軍功的人感到榮耀,無軍功的人雖然富有也沒有光彩。法家注重農事、戰事,使人君尊貴、臣子卑下,能富國強兵,使民眾信守法度。這些才是當今亂世最需要的啊。」
徐元直反駁說:「法家慎到主張所謂『勢』,強調在治理國家的方法之中權力與威勢最為重要;而申不害強調所謂『術』,玩弄政治權術,駕御群臣於股掌中;商鞅則強調所謂『法』,以為法律與規章制度能解決一切問題。這些人,宣揚人的狡詐智謀,因而推行法制特別苛刻。而廢除了禮義的教化,用刑名律法統治天下,不師法古人的仁政,致使各地傷風敗俗。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是伊尹、周公的罪人。而大漢為^H小說何『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而獨尊儒術、
興三綱五常,使漢家興盛近四百年的事實也證明,經過春秋戰國數百年的百家爭鳴,只有儒家之道才可以興教天下,推行王道而惠及百姓。孔子曰:『至禮而不廉讓,則天下大治;至賞而不浪費,則士人喜悅;至樂而無聲息,則舉國相和。』仁者的最高原則是愛他人,智者的最高原則是知道賢良,執政者的最高原則就是善於使用官吏。有德之君如果能做好這三件事情,那麼舉國上下都會服從其統治,則天下何愁不治?」
諸葛亮坐在一旁一直耐心地傾聽,因為年輕,剛行過加冠束髮之禮,與諸位長者同坐,不便參與爭論,等見到幾個人爭執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肯服輸,就抱著膝蓋長長地嘆了口氣,指著幾個人笑著說:「你們幾個人胸懷治國策略,如果進入仕途,完全可以做到刺史、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