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現行經濟制度存在重大缺陷(12..
自置居所戰略已經通過一種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步步地實現了。這雙管齊下的策略是指:(1)通過受補貼的抵押貸款債務和對按揭利息支付的稅費減免來鼓勵個人借款;(2)向抵押貸款機構提供消極擔保。在第(2)點中,政府的消極擔保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如房利美和房地美既是政府(暗中)擔保設立的政*府性公司,同時又是營利性的公司。
很明顯,並非所有的資助都是不好的。可以說這對於住房抵押者能獲得一個棲身之處有一定的好處,並且有充分的理由證明,自置居所(而不是租賃房屋)促使居住者悉心對待房產。雖然政府資助政策給大多數購買房子的人提供了便利,但是卻需要限制其資助程度。因為雖然這項政策是為了讓一些人買得起房,但並不是要讓他們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去購買豪宅。受補助的抵押貸款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適用範圍並不正確,這正是這項政策「不討好」的原因所在。給予補貼抵押貸款的初衷是可以被充分理解的,但是准私營部門(像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形式)的營利性和政府善意之間的相互博弈使得政策失控了。
補貼購買自置居所政策的直接後果會導致社會槓桿的出現,在其中,公民和國家被完全地抵押出去。由此滋生出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在入不敷出的生活中尋求舒適。這種思想意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於即使明明知道這些債務具有毀滅性,甚至引發了2008年金融危機。而政府仍舊把債務本身作為走出困境的靈丹妙藥。
增加債務挽救經濟等於「飲鴆止渴」
經濟脆弱時,通過增加債務的方式來使經濟走出困境,在短期內看來是正確的,也並不是什麼瘋狂的事情。而事實上,這種立場(即增加債務)是一種典型的過渡效應。雖然一個低槓桿(舉債)的社會是我們孜孜以求的,但如果去槓桿發生得太快(比如在一場沒有干預的危機中),那麼經濟就會出現螺旋衰退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必須提供更多的融資貸款,以確保經濟平穩和有條不紊地過渡的原因所在。但實際情況是,私人借款被公共借款取代——當然,這會帶來不幸的後果,即最終去槓桿化過程只是成了送給債權持有人和股權持有人的禮物。
在英國、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那些導致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公共政策主要就是削減利率(政府期望銀行恢復私人借貸水平,以至於最終使他們在債務中陷得更深),由此中央政府本身也承擔了很多的債務。
其他政策選項(一個從長遠意義上說更具可持續發展性並有助於恢復元氣的選項)——即勒緊腰帶、減少消費、鼓勵量入為出的生活方式——不符合政治潮流,至今仍是如此。2009年6月,英國的阿比國民銀行(AbbeyBank)開始大膽地銷售高達125%的抵押貸款,債務能夠包治百病的觀念提醒了我們,我們所了解的是多麼的少得可憐,而社會變得多麼的茫然不知所措。同樣令人驚訝的是,英國的首次置房者被告知必須用信用卡購房,因為這是縛牢抵押貸款的唯一辦法。引用一位按揭顧問的話說,「我對一些只有小額存款的想買房的人的最好建議就是:靠信用卡生活。用它買雜貨,用它出去吃晚餐,把你通常花在借記卡上的錢花在信用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