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媒體評論:

從保安到大學生的這種跳躍式身份轉換,折射了當代青年通過不懈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上進精神,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奮鬥的力量。北大保安不斷有人考上大學,與北大校園文化的感染力有著深刻聯繫。在包括北大在內的許多大學校園裡,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往往更為充分,這也給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提供了上進的希望。北大教師給保安員贈送書籍,甚至給他們提供舊電腦,北大工會開辦的平民學校給保安留名額,這些基於樸素人性的平凡行為,恰恰給保安員投射了「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的光亮。它對人們內心深處的自信與平等價值的喚醒,甚至比大學學歷更為寶貴。

對多數青年而言,上大學是成才和進步的最佳路徑,但由於環境和個人因素的諸多制約,不少人的大學夢往往止步於虛幻的夢想階段,他們對於擁有知識、成就自我的熱望,也就此沉澱在瑣屑的勞作里。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群體的流動,也可能讓部分人喪失努力和奮鬥的勇氣,但北大保安上大學的事例卻展示了另一種成才的可能性,即在一個人人向學、平等包容的知識氛圍中,通過自學考試等受教育渠道,更多的人能夠獲得更好的機會,更多的人可以改變命運、成就夢想。大學文化對個體境遇的這種「照亮」,最好不過地反映出大學價值的內涵。

如果整個社會都能像北大那樣鼓勵人們深造,如果每個小環境都允許人們通過奮鬥改變處境,如果不同群體之間的平等交流更為通暢,就能喚醒更多人的進取渴望,一種活躍的、充滿希望的力量就會在時代回蕩。這一點,應該是北大保安上大學帶來的最大啟示。

—北京青年報蔡方華

三次訪談,慷慨的甘相偉,每一次都願意讓我從他的生活中分得快樂。

未名湖畔,一張安靜的書桌,一段美好的閱讀時光,一個夢想落地的地方。

現實中,草根和精英的界限很清晰,向上流動的空間很擁擠,成功的標準也頗為單一。在社會的標籤下,甘相偉無疑是個小人物。但他從心底想要讀書、想要學習,所做的一切都有著明確的意義。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他的堅持讓人感動。

有那麼多人的鼓勵,他是幸運的,儘管無車無房*,卻有一份為之快樂的工作和一個為之堅持的夢想。很多人都做不到,限於條件,限於自身。從他身上,我們看到小人物需要社會給予上升空間,也需要在被目的充斥的生活中,種上純粹的夢想。

時間在堅持面前,會為夢想讓路。我們有一個10年後的約定,他堅信,我能夠看到他在自己熱愛的現當代文學領域寫出有價值的文章。

—人民日報魏薇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北大是「大人物」待的地方,一個來自貧困山區的保安「行走在未名湖畔」恐怕很難指望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估計甘相偉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奢望。作為一名北大保安,甘相偉少不了站崗和在校園巡遊,當他做著這一切的時候,北大的「空氣」就環繞在他的周圍,北大的魅力就陪伴在他的身邊,對此,許多人並沒有很在意,而甘相偉在意了。走在未名湖畔,甘相偉把校園裡師生們的沉思默想、博雅塔下那些靈動的人生哲理,變成了一種滋養,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豐富和深邃,這就是甘相偉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周其鳳說,「最聰明的學生應該是那些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北大資源武裝、提高自己的學生」,在周其鳳的眼裡,甘相偉就是「最聰明的學生」,儘管他的身份是保安,但他「在這方面的智慧簡直發揮到了極致」。

其實,周其鳳「幾句話」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北大的範圍,無論它是說給誰聽的,都值得整個社會來聽。在我們慨嘆各種物質資源日益匱乏的時候,許多人往往忽視我們的精神資源,在幾千年悠久歷史中,我們的先人為我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如今,我們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世界各地的先進文化都可以為我所用,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同樣是「用之不竭」的,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用好,如果整個社會都像甘相偉一樣,把這方面的智慧發揮到極致,整個社會都將變得「富有」。

—光明網

校園保安、修車師傅、樓管大叔……每個大學的角落,都有這樣一些人在日復一日地平凡工作著,他們並非大學里的主角,但同樣呼吸著象牙塔里的空氣,汲取這片沃土的營養。所以,當你聽說保安要出書並請北大校長作序時,請不要驚訝。大學,本就是追夢的地方。

同是「80后」「90后」,同在象牙塔里工作生活,像甘相偉這樣的年輕人卻比同齡的大學生背負了更多東西,更早品嘗了生活的艱辛。然而,他們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青春夢想。

感謝北大,讓甘相偉這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孩子,能在這裡編織夢想!

感謝北京,讓甘相偉這個有夢想有動力的孩子,能在這裡成就夢想!

—現代教育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站著上北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站著上北大
上一章下一章

媒體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