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史》(18)

《東亞史》(18)

當然,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傳統上,社會被分成四個階層:最上層是有文化的學者、官員(在日本是同時充任社會管理者的有文化的武士貴族),其次是農民(社會的主要支撐者),再次是工匠,商人(被視為不事生產的社會寄生蟲)被安排在社會底層,再往下是士兵(除了在日本)、礦工、流浪漢和麻風病人,當然還有外國人。在很大程度上,商人地位的低下只是一種假象;商人的人數很多,很富有,通常都有權有勢(他們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歸之於與官場的密切關係)。大多數商人來自紳士或受過教育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可能會有一個兒子在朝做官,其他諸子則或打理祖業,或仲裁地方事務,或推進地方發展事業,或向年輕人設塾施教。許多商人實際上也是朝廷官員,管理國家金屬、鹽、大米的壟斷貿易,有的還執行與政府簽署的運輸合同。軍隊將領通常也來自紳士家庭,也會通過類似途徑嶄露頭角。

在東亞,要取得成功,不能衝撞社會體系,也不能採取社會體系不認可的方法,而是要在體系內運作。從內部運作會有豐厚的回報。精英家庭擁有的財富足以供養一大家子和眾多的子女。大多數人,主要是農民,不得不將家庭規模限制在他們能供養的範圍之內,平均只能有兩個左右的小孩;他們住在兩三間極其簡陋的土牆茅舍里,通常還要騰出圈養家畜的地方。精英們則住在木構瓦房裡,擁有許多院子,足夠諸子和他們的家庭居住。女孩子嫁入夫家,就成為夫家的一員。在生齣兒子之前,她們在夫家沒有財產權或繼承權,也沒有地位。妻子和寡婦被要求守節,即使丈夫死了也不能再嫁,而丈夫卻可以再娶和納妾。這種令人吃驚的兩性不公平起因於東亞社會父權制的基本特點。按照父權制的規定,東亞人最為看重的「姓」,以及家庭傳統和血脈,都要通過父系來延續。女性的重要角色是養育兒子,如果她@們不能生育男性繼承人,就會被丈夫休掉。家庭在人們看來是最重要的。東亞人寫自己的姓名時,總是將姓放在首位,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稱謂,而自己的名字則排在姓氏之後。家庭是安全的避風港,沒有人能自外於家庭。在古代東亞,國家從來沒有考慮過民眾的養老問題,也沒有什麼機構負責這項工作。因此,養兒防老對父母來說十分重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亞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亞史
上一章下一章

《東亞史》(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