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權柄之利(三)
大明宮西南有一處花園,是年前玄宗皇帝為方便閑時休憩而建造的,又因為廣聚樂師,伎工於其中,晝夜笙歌曼舞,故而命之為「梨園」。
這梨園之內,建有正屋數十,周圍為假山,池塘所環繞,中間則以飛榭亭台相溝通,雖然不及大殿雄壯,也不如那後宮御園那般奢華,卻是樸實中無華中不乏精緻靈動,若論構築之精巧,這皇城之中能與之比肩的恐怕沒有幾處。
不同於別處,這裡的假山都有數丈之高,還栽以花草矮樹,宮廷之中為防刺客,甚少植樹,此處的樹木也是定期修剪。而這「群山」綠蔭之中,還建有一處人工湖泊,湖心有一島,島中有亭,名為「清心」,以九曲石橋連接陸地。此刻正是隆冬時節,湖上卻尚未結冰,但昨日雨過之後,便隱隱有氤氳之氣,遠遠看來,似有似無,亦真亦幻,頗有曲徑通幽之妙。
此時,這清心亭中,一位身著明黃錦袍的白髮男子正愜意地卧在軟榻之中,身上隨意覆著一件水貂皮裘。他身後是兩名妙齡少女,婀娜玲瓏的身體就著那華麗美艷的宮裝,散發出迷人的風韻。她們一人添加熏香,一人則在旁剖著那從西域以驛馬加急呈貢來的新鮮瓜果。一邊生著的炭火使得以錦幔包圍的亭中更顯暖和,除了那站立在側的左監門大將軍,知內侍省事高力士外,兩名宮女都是一臉紅暈,說不出的嬌媚動人。一時間,雖然外間氣候甚冷,但亭中卻是春意盎然。
而這躺在軟榻之上,雖然年已六旬有餘卻仍精神健旺的老人正是大唐朝的皇帝,承襲先祖太宗被五湖四夷敬稱為天可汗的玄宗—李隆基。
只見他聽著從外邊傳來的悠揚樂聲,隨手捏過幾顆魚食往水中扔去,不到片刻,魚兒便競相爭食起來,將那一池碧水攪出一片漣漪。玄宗見狀,「呵呵」一笑,隨手揮退兩名宮女,卻對著身邊的高力士道:「今瑞王立下大功,非但分裂南詔,而且還逼得吐蕃定了城下之盟,朕想進他為兵部尚書,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好早些歷練,以期將來為我大唐之棟樑,將軍以此如何?」
高力士聽皇帝問起此事,他早知玄宗意思,而且也對李林甫久握相權心生不安,只是自從上次直言提醒,反惹皇帝不悅之後,他便失了膽量再做勸告,此時聽到玄宗欲讓這瑞王參議政事,他竊以為如此至少能分李林甫手中大權。而且,對於楊國忠,高力士更加心生鄙視,若說李林甫玩弄權術,疾賢妒能,則尚有治國相才,那姓楊的與前者相比可就差得太遠。而瑞王不僅聰明謙恭,軍功卓著,與自己關係也是不錯,這次回京便帶了一塊南詔王室的寶玉贈給自己。因此,他聽皇帝這般發問,當下便回道:「瑞王恭謹識大體,又是戰功累累,我大唐向有出將入相之說,陛下所決,甚是英明,為臣佩服之至。」
玄宗聽他這般回答,又是一笑,遂道:「好,既然將軍也覺此意尚可,朕便頒旨封官。」言畢,抬頭望著澄藍的天空,便似喃喃自語道:「朝廷的事情,朕也略有耳聞。太子與國忠,林甫都不和,瑞王既然回京,他們畢竟是兄弟,也可互相扶持。而且林甫久掌權柄,操勞多年,也該考慮讓他歇上一歇了。而蜀中局勢已穩,瑞王便是久居長安也無大礙。恩,這事便如此定下吧。」說著又重新閉上了眼,想是思慮的多了,略感疲累。
高力士聽皇帝如此說話,心下一凜,他從玄宗口中得知了如下兩件事情。一則李林甫宰相之位恐怕不長久了,二來瑞王將要得勢。而且揣測玄宗心思,怕是既要以瑞王來輔佐幫襯太子,又要除去其掌兵大權。這其中思慮當真周詳細緻,只是他有一點卻是不甚明了,要知朝野上下都知瑞王李佑同他哥哥壽王是一黨,想要取太子之位而代之。如今既然皇帝想太子得些臂助,卻為何要選這瑞王?既是朝廷眾人都明了之事,皇帝斷無不知之理。可值此情勢,仍然如此這般做為,只怕不是為那太子增添助力,卻是將水攪得更渾了。
只是他心中雖然如此想法,但嘴上卻無論如何不敢說將出來,更何況,皇帝也沒問詢於他,自然不能多言,所謂帝王之心,深不可測,大抵便是這般道理。高力士見玄宗沒了下文,便也不再說話,只悶頭想著內中的意思。
正在無話之時,卻聽宮女在簾外稟道:「陛下,娘娘命奴婢前來通稟,那曲子已近完結,請陛下前去聆聽。」
玄宗聽罷,臉上一喜,神情再不復初時的凝重,只笑道:「好,貴妃果然天資聰穎,恩,朕這便過來,你先回去回稟吧。」說著,便撐著榻沿站起身來。
高力士在旁見到,忙丟下心思,走過攙起玄宗,口中還道:「陛下小心。」卻見皇帝站起身後,向他擺手道:「呵呵,你不用隨我去暖閣了,直接去翰林院,把王學士召來,朕要著他擬旨。」高力士聽罷,微微一愣,心道為何這般急切,不過他在玄宗身邊侍奉了幾十年,從來都只唯皇帝之命是從,當下也不多說,只遵從道:「是,臣遵旨。現下便去找王翰林。」言畢,卻見那玄宗應了聲,卻已然挑簾遠去了,只余他一人仍站在這溫暖如春的亭榭中,一片香氣芬芳中,卻顯得有些茫然突兀。
也就在這時,李佑等人已經入城參加完迎接大典,只因他回京時候已晚,因此見駕卻是安排在明日早朝之上。不過,就在他前腳跨入王府大門時,卻有中官前來宣旨,著他晚間入宮,原來玄宗已經命人備了家宴,卻是要同幾個兒子共聚天倫了。
李佑無法,本想休息一下,如此一來,便只能忍著鞍馬勞頓,立刻香湯沐浴,以備入宮見駕。只是他心中卻不免有些奇怪,這旨意早不下晚不下,偏在自己回家之時來了,想來並非是早有準備,只是臨時決斷而已,他倒不知為何玄宗又急著召見自己了。要說骨肉親情,他是絕對不信的。史書常言,玄宗為帝,性情寬和,篤於親情,對兄弟子孫往往慈愛有加。但事實是,就是這麼一位史家讚不絕口的皇帝,一道詔書,連殺了兩個嫡親兒子,這般手段,恐怕綜觀歷史,也不多見。可見一旦事情關乎皇位權力,便是再寬厚之人也不會心慈手軟。
因此,李佑心下不敢大意,因見來的那名太監有些眼熟,彷彿似曾相識,他自己不便出面,便喚過趙福全,在那人宣旨之後,尾隨而去。
不過多久,卻見趙福全一臉興奮地跑回來,他數月未見李佑,難免有些激動,現下又得了利好消息,當然高興,只聽他對著李佑道:「殿下,這番定要高升了,那小子說,皇上已經下旨進你為兵部尚書,還說要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李相,楊相一同參議朝政呢。」
李佑一聽,心道果如李林甫所言。他既早已得知,便沒現出驚喜之色,只隨口問道:「這消息確切么?剛才那人到底是誰?似曾在哪裡見過一般。」說著微微搖了搖頭,想來並未猜出那人。
卻聽趙福全道:「回稟殿下,方才那小太監是皇上身邊專門伺候筆墨的,名叫何千飛。殿下臨走之前,令我暗結中官,這人便是此後結識的。」說著,臉上竟有些得色。
李佑見狀,不免訝異,口中斥道:「收起你的樣子,結了一個中官也能讓你這般得意,以後還讓本王怎麼放心差你去辦事,恩?!」
那趙福全聽他訓斥,不敢還嘴,卻是一臉委屈地道:「殿下有所不知啊,這人雖然官小職卑,但所處只位非同小可啊。皇上的心思,全在詔書上,而他卻能知道大半。因此宮內宮外,軟磨硬逼,想要收他為己用之人,不知凡幾……」
李佑聽他一說,倒起了興趣,遂打斷他問道:「哦?真有此事,那你且講來,究竟是如何收服了這何千飛的?」
趙福全被他一問,便似搔到了癢處,不過卻不敢放肆,只恭敬地回道:「稟告殿下,自你走後,我便照您吩咐,暗中尋找宮中得力而又忠信之人,這何千飛便是其中之一。我雖然派了人跟他,也曾借著進宮領賞的機會,與他接觸,但這人看似悶頭悶腦的模樣,其實骨子裡卻也不是傻子,他不收錢財,只好言婉拒。我雖然曾想放棄,但卻心有不甘,於是便遣人日夜暗隨,終於有一天……」
話到此處,他頓了一頓,想看看瑞王臉色,見著的卻是一卷書紙,狠狠地敲打在他腦門上,抬眼一看卻見李佑正一臉肅然地看著他,只是那般神色中卻掩不了那一絲狡詐。他知道定是對方看破自己想要賣個關子的心思,所以開打提醒。
他既已心知,便不敢再託大,只得道:「嘿嘿,殿下莫怪。那天實是湊巧,我和王府中兩個手下正好看見那何小子前去探望他宮外的妹子,只不巧的是,他妹子居住的地方正被一夥強徒看中,想要連人帶屋一同霸佔。想他大約是私自偷著出宮,因此竟不敢上前阻攔,只站在那裡干瞪著眼,沒辦法,既然我們路過,便上前打了抱不平。之後,這人便暗中向我表態,誓言從此效忠瑞王府。」
「呵呵,這般說來,也是機緣巧合了。不過**在你對此人也花了大功夫,是該賞的。只是那所謂的一夥強徒,不會也與你有「巧合」吧?!」
這話一說,卻見那趙福全現出尷尬之色,忙道:「殿下英明!這也是我等沒辦法啊,而且從中還了解到另一樁事,那何千飛兄妹倆在北地竟有一個富商親人,名喚何明遠……」
歡迎您訪問君子堂,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