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暗潮洶湧無人知

第12章 暗潮洶湧無人知

86_86895劉曦顯然是低估了李白的作詩技能。

皇帝說作一首,結果那晚上李白至少作了二十首詩!其中還不包括周圍的人因為不服氣私下對他進行的挑戰。相對的,年輕詩人消耗的美酒也不下十壇,讓劉曦都有些懷疑作詩技能其實是需要道具「酒」來激活的。

李白洒脫不羈見識不凡,實在是一個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的人。更何況他現在沒有官職,和在場的人也就沒了利益衝突,大家以詩會友倒多了幾分書生意氣,少了幾分陰謀詭計。灌李白酒人的幾乎就跟欽佩他詩才的人一樣多,到後來饒是李白酒量非凡步伐還是都亂了,手也抖得厲害,眼睛卻是越來越亮。

「草民斗膽,想請……嗝……想請高公公……」

脫靴?皇帝差點脫口而出,幸好他喝的不多,沒有忽略高力士想要殺人的目光。

「想……想請高公公送草民下去休息……以免……以免草民御前失儀……」李白的聲音越來越輕,最後竟然趴在案上睡著了。

「要不,你扶他下去,你們也好敘敘舊?」劉曦用商量的口吻問身邊的高力士。

「遵旨。」

高力士一反常態地做出一副恭順的模樣,倒讓劉曦背脊發涼,不由自主地伸手把趙雲拉近了一點。不過看高力士接下來真的小心翼翼地扶著李白走出御花園,劉曦覺得大約也許可能他們倆其實相處得不錯?

就這樣中秋賞詩大會圓滿閉幕,表面上的大贏家是冉冉升起的詩壇新秀李白,這次大會之後不知有多少人要爭相傳閱他的詩。他現在雖然還沒封官,但明眼人都得看出來,這個人入了皇帝的眼,一飛衝天指日可待。

暗地裡,群臣回去之後不由琢磨起皇帝出的題目。貶外戚的皇帝不喜歡,捧外戚的皇帝也不喜歡,這麼看來似乎只有一心宣揚法紀的包拯和詩文豪放辭藻華美的李白頗合皇帝的心意?李白暫且不論,包拯是皇帝的心腹,每隔三五日就要被召見一回,包拯的想法很可能就是皇帝的想法,皇帝這是打算……採用法家嗎?

因為大焉高祖皇帝是推翻建的國,所以一切法度都是採用數百年前,前前朝那一套,和前朝截然不同。這種法度上的復古雖然算不上壞事,但也讓大焉的律法有很多空子可以鑽,尤其是對士大夫的寬容和對奴婢的嚴苛,幾乎到了不合理的地步,也讓許多作姦犯科之人有機可乘。皇帝要改變現狀,打算怎麼改,改多少呢?

一時間,目光敏銳的朝臣已經開始給各地的門生和家鄉的家人寫信了,而左右兩位丞相也在緊急聯絡各自的心腹,試圖揣摩皇帝的心意,為未來一切可能發生的變化找到最合適的立場。這些變化都在悄無聲息間發生,第二天的朝會依舊像過去一樣進行,只是兩位丞相似乎比過去更想要架空皇帝的權力,而眾臣也對包拯多了許多忌憚。

另一方面,經過這次中秋賞詩大會,皇帝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他祖母那邊的重要人物曹子真徹底得罪了,曹子真回去之後立即對外宣稱不願為官,想要寄情山水。曹太后對此一籌莫展,也弄不明白自己的乖孫兒怎麼就成了侄兒口中心胸狹隘的君王。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沒過幾日,曹子真和過去的朋友吟詩作畫,恰巧遇上了長安城中風光無二的李白。曹子真譏諷李白竟討好一個太監請對方在酒樓喝酒,兩人公開又賽了一場。雖然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這也要是建立在雙方能力差不多的基礎上的。這一回李白一點面子都沒給曹子真留下,他敗得徹底,回去之後竟是一病不起,修養兩個月後憤然回老家去了。

就這樣曹家因為沒有上得了檯面的人只得暫時蟄伏下來。王、趙兩家不斷對皇帝施加壓力,試圖讓皇帝老實聽話一些,不要老想一些危險的事比如變法。皇帝則一心一意培養心腹,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長安城中暗潮洶湧,年關卻悄然而至。

過年了皇帝要做的事情也有許多,但最重要的是,新年之後他將定下自己的第一個國號,並進行生平第一次大朝會。

所謂的大朝會就是各地藩王以及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前往都城長安拜見皇帝的過程,其中還包括各地進獻祥瑞,向皇帝提出這一年內應當表彰的人選等等諸多事宜。雖說此後每年的大朝會未必需要所有藩王和外臣出席,但這第一次所有人卻是必須都到場的。此外,大焉的屬國和關係較好的鄰邦也會派使臣前來,在這次比較重要的大朝會上和皇帝確認今後兩國之間的關係。正式主持大朝會標誌著皇位的平穩過度,皇帝的地位從此受到天下人的承認。

因此,且不論那些繁瑣的祭祀、封筆、派賞等等的儀式,擺在劉曦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定下迎接參加大朝會各路人馬的人員人選。長安城中還好說,外地的官員和藩王往往一過完年就會動身,有早一些的甚至會在長安過年。更有甚者,外國的使節最遠的要提前小半年出發。朝廷方面必須派出得力之人安排這些人的食宿,並提前向他們傳遞一些信息。

因為來的人主要分三種。劉曦讓以右丞相王庭為首、高力士為輔的一路人馬去迎接各地藩王。右丞相代表了太皇太后,和藩王打交道的時間比誰都長,自然再合適不過。不過為了防止外戚勾結藩王,劉曦特意派出高力士,以自己親信的名義和藩王們接觸,同時監視王庭。

最近高力士時常流露出恍惚的神情,劉曦雖然很想八卦他和李白之間怎麼樣了,卻不敢直接問出來。他看得出來,兩人之間似乎有極複雜的心結,也不知道李白的溫水煮青蛙何時才能奏效。高力士心思機敏,應該可以勝任迎接的任務。不出劉曦的意料,消息傳出去之後,李白立即表示了他也想跟著去。

早在賞詩大會落下帷幕的時候,劉曦就想給李白一官半職,不過李白卻堅決不受,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做官。俊逸非常的少年詩人拍了拍劍匣,朗聲道:「相比為官,草民更願意成為陛下在民間的一雙眼睛、一對耳朵。」

劉曦對此大感意外,歷史上的李白不是當過官又因為高力士的讒言被疏遠嗎,怎麼到了他這裡索性連官都不想做了?不過李白後半生好像成了什麼人的幕僚,還因此受到牽連,大約性格真的不怎麼適合當官吧!

劉曦問李白當年高力士設計讓唐玄宗疏遠他的事,李白卻解釋說,當年他有次酒後狂言讓楊貴妃為他斟酒,引來了楊家的不滿,欲殺之而後快。高力士想辦法把他弄出權利漩渦,反倒是存了保全之意,並不是外面傳說的那麼不堪。李白又道,史書都是文人寫就的,而文人和宦官向來最不對付,高力士雖有賢名,到底還是擋不住歷朝歷代往宦官身上潑的髒水,讓他很是心疼。

劉曦想了想,覺得就這麼放著李白不用未免可惜。一旁趙雲提議,讓皇帝任命李白為劍術師父,這樣李白就可以有理由時常進宮。

劉曦心裡其實不太想跟一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少年學武,真要練武他更想跟自己的偶像趙雲學,為此他特意問趙雲李白的劍術行不行。趙雲答道:「若生死相搏,他不如我。若以武會友,我不如他。」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是趙雲的槍法是百萬軍中練出來的,講究的是膽氣和速度。明明是兩敗俱傷的招數,他卻偏偏有膽量用,而且有絕對的自信對方會比自己先死。李白的劍術得高人真傳,一招一式都頗有古韻,在招式上的成就遠高於趙雲直來直去的槍法。但相對的,這套劍法徒有仙氣,卻沒有殺氣,真要殺個你死我活就不如趙雲了。考慮到自己的槍法練起來極為辛苦,趙雲極力推薦皇帝學習李白的劍術。

劉曦考慮了一陣,採納了趙雲的建議。就算很想有朝一日上場殺敵,他也知道自己御駕親征的可能性很小,學一點強身健體的劍術就很不錯。此外他對李白的提議也十分心動。

李白提出為皇帝當耳目時,想的只是由賞詩大會的題目延伸出去,將真實的民間百態反映給皇帝。劉曦想的卻是直屬於皇帝的情報機構!

從古至今一個好的情報機構對統治者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劉曦想要的情報不單單包括政治上的動靜,還有軍事上的情報,民間的情報,商業情報,其他國家的情報等等。搞情報工作最難的是對情報人員的信任和情報人員本身的素質。劉曦信得過李白,而李白本人文武全才,有很好的身份作為掩飾,又可以方便地接觸到各個階層的人,實在是搞情報工作的好苗子。

就這樣,皇帝一面任命李白為劍術師父,一面開始籌備自己的情報組織。他第一個想到的可以幫助李白的人選是燕七。張德全在過年之前就已經回宮,之後燕七一板一眼地向他彙報了張德全在外面的一舉一動。只是寥寥數語,就讓劉曦了解到張公公辦事雖然用心,中飽私囊的地方卻也不少。燕七的武功以隱匿為主,對打探情報極為有利。他的觀察力也很強,很能一針見血地發現問題,是輔助李白的好人選。

在李白當上劍術師父的第二個月,劉曦安排他和燕七見了一面,並賜下兩塊刻有「內衛」字樣的鐵牌,讓他們開始著手籌建大焉朝第一個情報機構。

另一方面,劉曦又派出左丞相趙文山和大理寺卿包拯迎接各地趕來參加大朝會的官員。趙文山本來就負責官員的委任、升遷,做這個再適合不過。之所以派包拯去,是為了讓包拯有機會先一步接觸這些外地的官員,為皇帝接見他們做好準備。

至於迎接各國使臣的任務,兩位丞相的意見是派鴻臚寺卿去驛站分配一下住處就夠了。大焉在屬國面前向來是相當自傲的,就是對老對手匈奴和西羌也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劉曦覺得這樣放棄外交上的斡旋,讓敵人抱成一團相當不好,但是對派誰去卻拿不定主意。不過這次,老天似乎默默幫了他一回——

「周瑜?」皇帝看著玉牌上的字欣喜若狂。。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皇上,請翻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皇上,請翻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章 暗潮洶湧無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