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三才進宮
可憐的姚淑妃,面對突如其來的軍亂,也只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三尺白綾,鴆酒一杯,就是她最後的歸宿。
昔日的無上恩寵與纏綿,都成了一個笑話。
按理說遠在千里之外的姚相叛變純粹是一個偶然,與姚淑妃壓根就沒什麼關係,然而當今聖上可不是什麼明君,他的遷怒排山倒海,可憐的姚淑妃就算哭了妝容也沒有博來半份憐惜——皇帝又不是個純粹的傻子,美人與江山之間,他當然會選擇後者。
對於他而言,美人沒了沒關係,只要這大好河山還在,要多少美人是沒有的?
姚淑妃哭到最後聲嘶力竭,似乎連流淚的力氣也沒有了。她紅著眼眶,卻是沖著皇帝咯咯咯的笑了起來。
皇帝怒極:「賤人,你笑什麼!」
姚淑妃狀若瘋癲的勾了勾唇角,笑個不停:「昏君,我自然是笑你啊!」
皇帝一個巴掌過去,打得姚淑妃偏過頭去,嘴角流出血絲,仍然是話語不止,「我笑你忠奸不分,不知任用賢良,還自以為是千古聖君呢。你怕是不知道吧,其實我與那姚慶之壓根就沒有什麼血緣關係,我只是因為貌美而被他從民間搜羅來的放在你身邊的一顆棋子罷了。如今我左不過是活不成了,倒不如將這些笑話說出來讓陛下您樂呵樂呵,也好全了我們這些年的夫妻情分啊!」
皇帝甩手暴怒:「夫妻情分?這普天之下也只有皇后能與朕稱為夫妻,你這賤婢也配?」
「皇上,您看,都到最後了,您還是永遠抓不住問題的重點,」姚淑妃神色溫柔的捂著被掌摑致紅腫的臉,語氣緩和了下來,逐漸轉變成了生冷,「陛下您以為自己多得臣子的心呢?您所寵愛的姚相心中可滿滿的都是自己的小算盤,至於那些個親貴大臣,您要看看這些年來向我宮中示好送禮的名單嗎?那副嘴臉,嘖嘖,真是平生僅見。」
姚淑妃諷刺的感嘆了兩句,又繼續說道:「至於民間,您聽到的,自然都是歌功頌德的事情了,也許您當初剛登基的時候確實有過讚頌,但是如今……陛下您應該聽過民間對先皇慶隆皇帝的讚譽吧——國有慶隆,谷不生蟲。這是老百姓都在誇呢,因為慶隆皇帝是明君,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就連穀物也不生蟲子。而到了您這裡,倒是也有與您父皇一樣的話兒,只不過同樣的詞語,卻變成了天大的笑話。」
她頓了頓,似乎還嫌刺激皇帝不夠一樣咧開了嘴,「您的谷不生蟲,純粹是因為官府搜颳得太過,老百姓的糧食不夠吃,壓根就沒有屯糧,往日里得收成吃幾口就沒了,哪裡還有囤著生蟲的機會呢!」
皇帝氣得跳腳,沖左右吼道:「都愣著幹嘛,還不趕緊將這賤人給我勒死!」
「哈哈哈……」姚淑妃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倒是身邊忠心耿耿的宮女跪爬著扯過她的衣袖,「娘娘,娘娘!別說了!您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您年幼的孩兒考慮啊!」
「孩兒?!」不說這個還好,一說起這個,姚淑妃像是受了什麼刺激似的,用手掌沖那宮女打了起來,語速飛快,內容卻讓人不寒而慄,「你倒是對姚慶之忠心耿耿,還敢和我提孩兒!我的孩兒早就沒有了!誰知道那是姚慶之從哪裡抱來的野種!」
周圍的宮人猛然聽到這樣勁爆的宮廷秘聞,一個個都下意識的摒住了呼吸——老天爺,他們只是跟著來執行聖意罷了,怎麼會碰上這樣的驚天醜聞。不少人都開始憂心自己的腦袋,也不知道聽見了這樣的事情究竟能否活下去,全都把頭深深的埋入胸前,裝作聽不見、不存在的樣子。
皇帝愣住了,他現在知道姚慶之不是什麼好貨色了,卻未曾想此人居然如此膽大包天!這般行徑,簡直是在擾亂皇室血脈,誅九族都是不夠的!
他已經被氣得說不出話來了,王顯一看不好,連忙給左右眼神示意,讓他們趕緊動手,直接將姚妃勒死了事。
卻見皇帝一副天都塌下來了的樣子,眼睛猛的一翻,倒了下去。
王顯手忙腳亂的扶助皇帝,尖聲叫到:「太醫!快傳太醫!」
行宮中頓時一片人仰馬翻……
對於王侯貴族們而言,一般情況下戰亂對他們意味著權力與財富的重新劃分,而能被皇帝帶來行宮的,必然都是家中情勢大好且善於鑽營的,聽到這個消息莫不是愁眉苦臉。
而對於百姓而言,永遠都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亂,更是讓那些本就生活在最底層的貧苦民眾苦不堪言。
其實華夏的百姓有一種讓人嗟嘆的特點。
他們吃苦耐勞,這是一向的優良傳統,讓人敬佩。
然而同樣的,他們在面對苦難與壓迫之時,總是能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和韌性——這樣的優點在於,再大的磨難也無法擊潰這個堅強的民族;而缺點則在於,面對壓迫時,除非到了萬不得已再不改變幾乎要存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們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忍耐。
而現在的情況是,皇帝雖然昏聵,但大多數的百姓們好歹還能苦哈哈的活下去,戰亂也基本上只是發生在邊疆,他們雖然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面黃肌瘦,好歹還有一份寧靜。既然有平靜的生活,他們寧願選擇餓肚子,也不願意去面對妻離子散,血火漫天。
至於更加富庶的南邊就更不用說了。
是以隴西王此舉,雖得西北邊疆諸城的擁戴,但在中原大地上,卻沒有他想象中的效果。他本以為皇帝不得民心,他能一呼百應,卻沒曾想卻在心心念念的中原卻聽見了低聲的咒罵,他揮師南下的途中也遇見了來自各個州府不小的抵抗。
府遠在最南邊,暫時還並沒有被戰火波及,然而消息的傳來到底讓城中開始人心惶惶,每個人都在小心的竊竊私語,卻不敢讓京中來的人聽到。
軍隊未至,人心卻開始有些亂了。
皇帝自從上次昏迷后醒來就變得有些奇怪,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眼神更渾濁了些,但行事作風明顯比之前狠辣了許多,就連伺候了他許多年的王顯都有些叫苦不迭。
這日宋三才正在家中用膳——她已經想通了,為了孩子,不管怎樣此刻也不是與李昭翻臉的時機。
上輩子她不明白,為什麼在燈紅酒綠的城市中有那麼多貌合神離的夫妻可以為了孩子仍強行將兩人綁在一起生活,她覺得那樣的做法很傻,且不說這樣究竟對孩子的成長有無作用,就說他們自己,也生生的由原本有青春可以去追求自己更美好的新生活拖成了大半輩子已過。
然而如今她自己成了母親,才終於隱約明白了那些父母的想法。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深遠。如今她已經從李昭身上了解到一個人的童年究竟會對他產生多大的影響,又怎麼忍心再讓自己的孩子還沒出生就將人生的方向歪曲到一個未知的方向。
不就是監視嗎?又不是立馬要了爺的命,爺先忍了。
想通了這點后,宋三才一口氣向廚房點了好些吃食,一點一點的細嚼慢咽了下去。
這些日子她虧空了不少,總得好生將養下,不但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沒有剖腹產的年代,她不得不早做綢繆,萬一因為身子虛弱難產,母子俱亡簡直是死的冤枉,若她自己死了留下孩子,也是要不得的事情。她可不信李昭不會續弦,若是續了,萬一是個心思歹毒的,以後可就有別的女人來打她的娃了,一想到這個就肝疼。
是以宋三才半點也沒有虧待自己,美美的吃了個七分飽,正準備站起來活動下身子,就聽見門外有動靜傳來。
她在陰涼處遠看了下庭院中的日晷,時間尚早,李昭一般不會在這個時候回來,卻不知是何事。
不一會兒,就見著杜公公的身影出現在了院門口。
見到杜公公,她就明了應當是皇帝的意思了。
宋三才的表情凝重起來,果然杜公公見著她也沒有過多的寒暄,只是給了她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而後將手中的硃紅色錦帛打開,「李宋氏接旨!」
自從聽到隴西王謀反的消息以來,她就估摸著會有這麼一天。只要有心去打聽,她和庄銘的關係是怎麼也瞞不過的。只是卻沒曾想皇帝會拖了怎麼久才召見她,而且按照民間的說法,皇帝這種愛遷怒的性子,居然不是拿枷鎖捆了她去。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師兄和這次隴西王謀反並沒有什麼瓜葛?
宋三才眼睛一亮,頓時也不那麼害怕了,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在心中暗道:孩子莫怕,咱們的生死禍福可全看這一遭了,娘這三寸不爛忽悠人的嘴皮子總算能起到點作用了。
而後她由方慧茹扶著,慢慢的跪了下來,沖著杜公公手中的硃紅色錦帛行了大禮,俯首貼地:「臣婦接旨。」
杜公公對她的態度還算滿意,用四平八穩的聲音開始宣讀聖旨:「……著召李宋氏進宮面見鳳駕,不得有誤。」
宋三才心想這回皇帝總算沒鬧笑話,還知道召見外命婦應當由皇后頒下懿旨才名正言順,如此看來,皇帝倒沒有怒極攻心喪失理智,這對於她而言是福不是禍。若今兒個來的旨意是明黃色的那才叫禍福難料,她可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定了定心神,宋三才對杜公公說道:「請杜公公稍等片刻,臣婦稍微收拾下自己便隨您進宮。」(83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