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王氏臨時扎了個竹籬笆圈兒,把找回來的四十來只小雞圈了進去,又按著滿囤說的方法,做了個土飲水器。
飲水器就是一個淺盤兒,上面倒扣著一個裝了水的水瓶兒,小雞們圍著淺盤兒,用多少漏多少,不會污染水源。
其它那幾隻小雞已經脫離了組織。院里堆著玉米、秸稈,小雞一旦要鑽到裡面,再想抓回來就難了。
滿囤自己在院子外頭挖土,照著之前蓋兔子圈那樣,先把蓄水池的地基打好。
磚頭灰沙都已經到位,他去城裡的時候還順便買回來了點兒鋼筋鐵絲兒,數量不多,不過蓋個水池子還是夠用的。
準備得差不多時,就跑去附近村兒請了個兩個泥瓦匠,他自己當小工,負責和泥,遞磚頭。
滿囤請的是最好的泥瓦匠師傅,一個大工按一天八塊錢的高價,好酒好菜,收工后一人一包香煙。
劉李二師傅四五十來歲,正是能幹的年紀。手上利索,找平打線都不含糊,一層沙漿壓一塊兒磚,前後瞄直,磕平,最後瓦刀勾邊,壘得飛快。一層底兒加四面牆,兩天時間就壘得嚴絲合縫,齊齊整整,是難得的好手藝。
壘完牆師傅們就回去了,滿囤自己加上柱子,和了水泥,把地面上跟牆上又都抹了一指兒厚的一層。
當然,這一回是柱子主動要來幫忙的。這幾天少梁對柱子的態度十分微妙,柱子總覺得這兩人恐怕會重新管他討要煙酒,索性跑到滿囤兒這邊來,一是迴避那兩人,二是繼續來替他家送蠶蛹。
聽柱子說,夏鳴一心要在明年考大學,就留在學校複習,也沒有回來。他們幾人的小書攤已經辦了起來,過來借書看的人還挺多。
柱子的蠶蛹生意現在反倒沒有前一陣子紅火。畢竟大家新鮮一陣子也就那樣了,蠶蛹雖好,可也不能當飯吃。
滿囤還是在大量的收生蠶蛹,他有空間,再多也無所謂。
柱子已經專心要做小買賣了,看著賣蠶蛹的生意不保險,就借著幫滿囤幹活的機會,把主意打到了賣小雞仔身上。
他反正是來滿囤家次數多了,對滿囤家的情況多少有點兒了解。
前天上午,他在祠堂那邊兒瞎轉悠,一看著老田在拿小雞仔兒換糧食,立刻就坐不住了。
雖說一隻小雞才換三個雞蛋,但老田那兒小雞的數量看著可不少,算吧算吧也有賺頭,柱子就動了心了。
他現在騎著滿囤的自行車,拉上幾十個小雞出去跑一圈兒,掙個塊兒八毛的,根本不費勁兒。
再說了,他還能不知道他們張家口村兒的情況,這雞仔要不是滿囤弄出來的,他就跟了滿囤的姓。
不過這小子保密工作做的可真好,除了他自己,恐怕任誰都想不到這是從王家這困難戶家裡弄出來的小買賣。
柱子要去賣小雞,滿囤就痛快答應了。他家的第二批三十隻小雞已經送到老田那裡,三隻兩隻的,賣的並不快。
第三批也是三十隻。這兩批數量小,滿囤不打算自己養,正好讓柱子拿去賣掉。
他給老田的價格是三隻雞蛋一隻小雞,那給柱子按兩隻雞蛋換一隻小雞就行,至於柱子賺多賺少就不關自己的事兒了。
他自己也打算著將小雞留一批下來,自己準備在後山開個養殖場,也不用多大的規模,只養二百隻產蛋雞就可以。
他們自家人手足夠,王氏跟老大家合著喂餵雞就行了,也不必再去村子里僱人。
喂個一年裝載的,他們要當村裡的富裕戶,那絕對不是問題。
至於這些多餘的出來的小雞,當然要拿去賣掉。
柱子從滿囤家裝了小雞,叫著克生跟少梁,一起騎著車子出去玩兒,回來的時候,小雞全部賣光,收回來一大包糧食,送到老田那裡給記上賬。
而滿囤在家忙活了幾天,終於建成了家裡的養鱉池。
美其名約給養鱉建個池子,其實這池子完全是按蓄水池來建的,只在一角壘了個兩米長半米寬的附屬池子,接了個方便出水的水龍頭,老鱉就圈在這裡頭,不污染水源。
小池子里輔了細沙,留了曬甲台,老鱉在這裡頭游來游去,比呆水缸里自在。小四他們平時就往裡面投喂些蚯蚓昆蟲和不要的雞雜雞下水。
滿囤五天給鱉池換一次水,水都澆到菜園子里,相當於給菜地里上了一次薄肥。
孵化器里這些日子滿滿當當的都填了雞蛋。
小四專管挑受精蛋,儼然成了位土專家,滿囤按著老式照像機的樣子給他做了個暗箱,他就拿著雞蛋一枚一枚地對光檢查,速度比滿囤自己幹得都快。
雞蛋小部分是自家產的,大部分都是老田換回來的。滿囤上回進城,去了一趟街道辦的小火柴廠,買回來了幾十箱的火柴,放在老田那裡,兩盒火柴可以換一枚新鮮雞蛋。
這價格明顯比集上的便宜,雞蛋誰家還沒有,大家都願意得些方便,所以頭一天老田就收回來一大簍。
滿囤每天晚上都會繞到祠堂後面。這地方上著鎖,鑰匙只有兩把,他跟老田一人一把。
老田頭一天做完交易,把賬記清楚就回家了。滿囤自己開了倉庫,裡面的東西按著老田留下來的賬目,該留的留,該收的收。
張家口村統共就那麼百十來戶人家,大家做了些什麼交易,在這間倉庫里看得清清楚楚,但也有那麼幾件事兒是誰也說不清楚的,就比如村兒里突然出現的自行車。
滿囤自己都說不上來從哪天開始,自行車成了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村兒里突然就這兒多出一輛,那兒多出一輛來。
如果仔細觀察,還能發現這些家裡突然有了自行車的人家還都是那些平常愛沾點兒小便宜的人家。
至於這些自行車從哪兒來的,所有知情人都諱莫如深,問起來也是閉口不談。
滿囤也奇怪,他自己弄回來的自行車不過才三輛,而村子里光他看見的就有四五輛之多,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有自行車的存在,就連他自己騎車子出門兒也沒誰會覺得奇怪。
村長自己家就有兩輛,他一點兒也不希望有人在村子里打聽任何有關自行車的事情。
早上六點,喜宴去窯廠上班之前,都會先騎著車子到滿囤家門口吆喝一聲,滿囤要是往祠堂送小雞的話,就能搭個順風車,出村的土路是一路下坡。
祠堂雖然不在路上,但路口那裡總有一群小孩兒專門在那邊兒玩耍,如果能接著往祠堂里的送的籃子什麼的,還能得些糖果零嘴兒。
自行車讓村子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人就開始蹬著車子往榮崗鎮去送糧賣糧。
結果氣喘吁吁地跑了一天,才發現那邊兒收糧的價格還沒老田出給他們的高。
但也有那麼些有心人,就比如滿囤家的親戚們,他們眼看著滿囤種出了鮮靈靈的水蘿蔔,眼看著王家人靠著賣蘿蔔換上了新衣服,也試著往自家的地里種蘿蔔。
滿囤留了一片的水蘿蔔專門結種子,也事先跟王氏打了招呼。任誰上門來尋種子,王氏都給人遞一包。
當然,他們也瞧見了王家院子外頭的「水泥房子」,王家院外頭這池子建得有一人來高,上頭蓋了個罩頂,除了那個矮矮的養鱉池,誰也看不見裡頭的情況。
有人問起來,王氏就說這是靠科學蓋出來的倉庫。她現在倒是迷上了科學二字,說個什麼都要提一提。
包括王氏在內,誰都不懂科學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所以他們聽了王氏的解釋,也就跟著點點頭,再把滿囤誇上兩句。
至於養鱉池,這是誰都懂的。
王氏只暗示了一下:這麼一隻鱉在老田那裡可以換十五斤大米,結果沒幾天,裡面就多出來好幾隻。
滿囤從燒雞店收了些人家不要的雞下水,沒幾天就把這池子王八養得肥肥壯壯。
滿囤倒不希罕吃這玩意兒,他養著這東西主要就是給趙新生他們家準備的。
趙老頭兒他們費了一番心思,為他準備車子跟舊傢具,給滿囤幫了大忙。滿囤想了想,他們家別的也不缺個什麼,這老鱉倒是個稀罕玩意兒,每回去見老頭兒了拎上兩隻,也表表他自己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