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道光9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老祖宗一直都在強調的,難道說流傳了數千年的智慧就沒有道理了嗎?
誰會知道這些所謂的技術人員當中沒有間諜呢?他們都不愛國地從外面移民進來,這如何能保證他們會維護大清的利益呢?
顧問團在這個問題上,並不會有半點畏懼皇帝威視,一副據理力爭的態度,大家似乎都習慣了這種舉動。
當然,皇帝的縱容起了很大的作用。
顧問團簡直就取代了御史們的職責,這對於御史們顯然是個極大的打擊,不過在老傢伙們面前,哪怕是再鐵口的御史,也不敢有什麼過激的舉動,這就是老傢伙們的能量了。
道光其實也不在乎那些人是不是會維護大清的利益,他只是想藉助他們的大腦而已,再者說了,大清也需要這種交流,這樣才能保證進步,否則等自己離去,大清該如何發展?該如何保住這種領先?
所以,他認為這是在培養大清的造血功能,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高瞻遠矚的。
好在皇帝說一不二的性子在此事上也現實了出來,大家反對過了,皇帝還是乾綱獨斷,那也無所謂,反正自己儘力了。
說不定皇帝是對的,說不定他太過高瞻遠矚,所以大家目前還猜不透他的目的,所以大家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了。
至於將來,誰知道呢?
四皇子作為嫡子,顯然是第一繼承人的人選,不過看著皇帝的心思,似乎並不過分地看重四皇子,反而是六皇子奕訢更受寵愛一些。
當然了,六皇子的能力也是其中的緣由之一。
可是作為嫡長子出身的皇帝難道不更喜歡嫡子么?當然,四皇子也算是庶出,並不是正統的嫡支出身,不過現在,他的母親身為大清繼后,這位四皇子便有了嫡支的身份。
至於六皇子,看起來實在是年輕版的當今啊。
這位六皇子能力出眾,學識淵博,允文允武,能得到皇帝的歡心,倒也不是什麼難以接受之事。
兩位皇子各有所長,大家誰弄不清楚皇帝的心思就是了。
不過關於儲位之爭,已經顯露出了端倪,皇帝的按兵不動政策實在是讓人有些擔憂。
那麼到底道光帝是怎麼想的呢?
對於現在的道光來說,兩個兒子,也算是各有所長,不過目前來說,老六似乎更合乎自己的心意一些,只是能力上顯然並不足以駕馭這龐大的帝國,所以,他放任老六和老四的爭端,想要贏得自己的歡心並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自己的能力,學識,這才是最為主要的。
皇帝的心思誰也揣測不來,兩位皇子似乎也是一副「各憑本事」的態度,因為他們知道皇帝最為厭惡的就是窩裡橫,所以拚命地想要做出一番成績出來。
不過問題也就來了,在能力方面,六皇子奕訢完爆四皇子。
四皇子心情若是能好的起來,那就是見鬼了,不過他有兩方面的強援,一個是後宮的勢力,母親是當今皇后,牢牢地掌控著後宮,另一方面就是師傅了。
四皇子的先生為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杜受田,此人深受道光信任,所以對於皇帝的心思的揣測遠遠在其他朝臣之上。
杜氏一族自然也是顯赫非常,作為讀書人,他們是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人物,曾經有過「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的美名,在士林,顯然有極高的威望。
杜受田以科舉傳臚的身份入仕,又有龐大的家族支持,又有自身才華得到皇帝的賞識,其人為官一向勤謹著稱,官聲頗佳。
有這樣一位先生,可見四皇子的優勢所在了。
不過什麼優勢都抵不過皇帝的心頭好,六皇子最大的優勢就是皇帝的寵愛,當然,還有自己的才能。
所以,這才造成了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皇帝對於下面的風起雲湧一副全不知情的模樣惹得下面人心中吐槽不已。
道光的心思,哪怕是杜受田,他也不管說自己就是全然知道,不過事情沒有走到最後一步,顯然大家的機會均等,各自拚命表現就是了。
大清的儲位之爭倒也引起了一番波動,不過顯然在可控範圍內,皇帝似乎並沒有任何的偏向,也不允許他們之間的惡意爭鬥。
所以,大清的運作還是一如之前,皇帝這下子滿意了。剩下的,看戲就是了。
至於立太子什麼的,反正自己還健康,再等等看吧,道光還沒覺得自己到了要立繼承人的地步。
道光二十年,第二次大清對英法的戰爭爆發,這次戰爭似乎並無跡象可循,一切都頗為地突兀,其實不然,有了上次的教訓之後,英法這次顯然有有備而來,雖然大清水師已經極力地在海上護送大清的商船了,可惜,在英法的全面阻截下,大清的商船損失慘重。
這下子,別說是皇帝了,就是群臣也無法接受,這商船代表的可不止是商人的生意。所以戰爭一觸即發,之前也不過是因為小小的船隻衝突而已。
就在這種情況下,突然爆發了大規模的正面對抗,大家誰也不想認輸,都想爭個輸贏出來。
英法經過這些年的折騰,總算是能控制住殖民地的暴動了,雖然還是有小規模的反抗,可是這並不妨礙大局就是了。
這個時候,還不去找罪魁禍首的大清算賬,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
再者,大清對外的貿易順差情況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難道整個世界都要成為大清的商品基地嗎?
這樣子的事情一直持續下去,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國家的工廠破產,工人失業,造成社會更大的不穩定嗎?
所以,對著大清的這一戰,那是必須要打的,不過這次,顯然英法也學聰明了,拉攏來了更多的同盟國,比如葡萄牙,比如德國之類的,總之,拉攏的同盟越多,自己的勝算就越大,至於到時候瓜分勝利果實時,大家起了爭端,那就是另當別論了。
不過讓大家放心的是,大清的疆域足夠大,哪怕是每個同盟國劃分一塊兒區域,這都足夠的。
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美國竟然站在大清的一方,美國人也不是傻子,越是與大清合作,越是了解這個國家的深不可測,都是利益,與大清合作,顯而易見,自己能得到的更多,所以美國人並不在乎自己與誰合作。
反正主戰場也不會落到美國的領土上來,自己也就是打醬油,然後撈銀子就是了。
這次的大清對外戰爭自然是慘烈無比,大量的平民從南方撤離,然後整個南方沿海地區就成為了戰場。
戰爭持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作為一直都有準備的一方,大清拿出了震懾性的武器,外加上先進的軍艦,雖然損傷不少,可是到最後,還是贏了。
這下子,同盟國就尷尬了,大家彼此之間開始了指責,推卸責任,誰也沒想到,竟然聯合三四國之力,戰爭到了最後,竟然輸了,這實在是是個巨大的打擊。
不過目前最為重要的反而是戰爭該如何善後之事,大清顯然不會放過這樣好的削弱敵人的機會。
大清的談判團經過皇帝的授意之後,攜著勝利的威視,展現了自己咄咄逼人的一面,一點兒也沒有古老東方大國的風範。
大家對於這個評價,只是不屑地翻了個白眼,大國風範,那是個什麼鬼?
您發動戰爭時,怎麼不害怕咱大清的大國風範呢?
大家展開了唇槍舌劍,作為戰敗方,又是戰爭的發起方,顯然要承擔所有的責任。
這個時候,英法兩國就成為了倒霉鬼,就是同盟國中,也是想要推出英法作為替死鬼,大家都在積極地聯繫大清,反正想要削弱英法的也不止是大清啊。,
就是美國,德國這些國家,誰不想擴張?誰不眼饞英法的殖民地?現在到了瓜分這些果實的時候了。
這種情況,簡直就眾人瞠目結舌,特喵的,這就是傳說中豬隊友吧?
不過這種情況的出現,讓大清眾人更加地了解了這些列強的本性,唯利是圖,毫無人性可言。
如果是大清落敗的話,那個後果……只要想想,都讓人忍不住地打個寒顫。大家對於皇帝的崇拜上升到了另一個地步。
兩年的戰爭結束,道光二十二年,在經過不停的扯皮之後,終於達成了協議。
割地賠款什麼的,那就是正常範圍內的,讓英國政府最為肉疼的就是失去了印度這個基地,這種失敗開始讓龐大的大英帝國有了一絲疲態,似乎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模樣。
當然了,法國也好不到哪兒去,對於同盟國趁火打劫的情況,他們雖然心裡有些準備,可也沒料到會嚴重到這個地步。
英法沉寂下來,德意等國,趁勢而起,當然了,還有大清的盟國,投機商美國,這次投機成功,讓美國擺脫了小弟的身份,開始成為了一方誰也不能忽略的勢力。
好在美國遠在大洋彼岸,歐洲大陸的各位豪強哪怕有所警惕,也不會太過提防。
主要是現在大家有了大清這個最大的敵人,美國人自然而然地就被人給忽略了。
哪怕是擺脫了小弟的身份,不過也並沒有讓人覺得美國能強悍到哪兒去,這也正常,也符合美國人對自己的定位,他們現在最想要的就是躲在大清的羽翼下,累積力量,然後總有自己能登上世界之巔的那一天。
美國人的野心道光自然是看的明白,不過他並不覺得美國人有實現野心的可能,大清只能不斷地壯大自己,而不是懼怕別人的強大。
這般霸氣的宣言也唯有一代人傑才能宣之於口,一時之間,眾生皆以天朝上國的姿態來應對洋人,形容也更加地自如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