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崇禎2

第37章 崇禎2

過了三四日之後,原信王府的太監徐應元因為種種罪過,消失了,當然了,之前皇帝下了道斥令,簡直就是破口大罵了,算是好生地出了一口惡氣。

徐應元死了,魏忠賢自然再一次地受了皇帝的貶斥,讓他去鳳祖陵司香。不過這位大太監許是想用這種方式告訴皇帝,他這次走了,算是乾乾淨淨的了,再不會和這皇宮有什麼瓜葛了。

是以,魏忠賢帶著衛兵1000人,四十輛大車浩浩蕩蕩地開始南下,皇帝再一次聽到這種傳言時,哪怕是明白魏忠賢的舉動,不過還是讓他惱怒。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沒錢啊,這位九千歲可不缺錢,所以他下令錦衣衛將魏忠賢給抓回來。

當然,其實抓魏忠賢只是個借口,最為要緊的是,他要錢,錢,錢!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即便自己是個皇帝,可沒錢的日子也是真心難過啊。

所以,魏忠賢如願以償地自盡了,不過他的財物被不明來歷的人物給劫走了,大家都知道,現如今這世道可不大安全,匪患叢生,遭了這種事兒,也只能怪自己倒霉了。

朱由檢在聽到魏忠賢死了的消息之後,如釋重負,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旋即,似乎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皇帝立馬整肅面容,恢復了波瀾不驚的模樣。

克制如此,還真是讓人想不到他只是個17歲的少年呢。

不過少年老成什麼的,在皇帝這個職務上,是眾人喜聞樂見的,所以大家也只是讚歎皇帝一番罷了。

魏忠賢死了,魏忠賢竟然死了?

這對朝臣們來說,是個極大的震蕩,東林黨自覺自己受了巨大的委屈,現在閹黨倒了,也該到了算總賬的時候了。

所以,清流的彈劾摺子簡直就要將乾清宮御書房給埋了。

朱由檢對著這些摺子,面露嘲諷,所謂的清流,也不過爾爾,魏忠賢位高權重時,他們屁都不敢放一個,現在,落井下石來了。

可見這些人的節操!

不過暫時還能用到他們,所以皇帝便讓人將這些摺子大致地翻翻,來了個留中不發。

不過還是責令三司開始清算閹黨,這個指令一下,清流們簡直歡天喜地,比過年還高興呢。

皇帝這個舉動,真是讓人覺得三伏天喝了冰,大冬天抱著暖爐一樣讓人心裡舒坦呢。

不過呢,眾人心中還謀划著其他,這魏忠賢死了,閹黨一脈倒了,朝中可是空了一大批的官職啊。

接下來,也該是咱們這些文官發揮巨大作用的時候了,是以,眾人摩拳擦掌,想要大幹一場了。

皇帝也終於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道人事命令,已經罷官回鄉的徐光啟被起複,在聽了小光團的解說之後,他這才知道,徐光啟竟然在萬曆年間就著了一本農書,正是如今大明最為所缺的人才。

對於徐光啟,朱由檢雖然也重用過,不過是讓他主持修訂了《崇禎曆法》,關於農政,他所知並不是很多。

不過既然小光團這般說了,那麼定然有其過人之處,所以朱由檢帶著大批的資料,與這位老臣聊了個一天一夜,深入地了解了一下徐光啟的所作所為。

這是他入住大明之後,第一件真正讓他歡笑出聲的一件事。接下來,徐光啟便要全權地負責全國的耕種問題了。

當然,主要是新的兩種作物的推廣,玉米和土豆。這兩樣東西,聽小光團和徐光啟保證,都是耐旱耐貧的好東西。

自朱由檢繼位之後,這老天就不大給力,不是旱災,就是瘟疫,再不然,蝗災也不少,真特么的苦逼死了。

現在好了,開始推廣土豆和玉米,種子都是國家提供,主要是在明年大旱的陝甘地區推行,可別又鬧的大災來了,十室九空的慘象了。

徐光啟年歲大了,不過他雄心未滅,現在皇帝雄心壯志,他這把老骨頭都拆了那也行啊。

就這般,徐光啟開始了自己全國各地奔波的日子,不過精神頭足,竟然越發地老當益壯了。

這也不奇怪,人啊,有了奔頭,不就神采煥發了嗎?

徐光啟對於皇帝的遠見,在推廣玉米和土豆中,越發地佩服了。每到一地,他便能拿到足夠的種子,當然了,皇帝的配套政策也是吸引老百姓的另一個原因。和農戶們簽訂了協議,明年官家會大規模回收土豆和玉米。有了這樣的保證,大家還有什麼顧慮呢?

再者說了,即便沒有這個政策,官府的命令那也是要遵從的啊。

因為大明操蛋的稅收制度,所以在聽說了耕種新的種子之後,可以免稅的皇令之後,陝甘一帶的百姓爭相搶種,當然了,這兩種作物不挑地,哪怕是多麼貧瘠的地都可以耕種,這才是最大的原因。

不過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此事推行順利就好,徐光啟和崇禎皇帝都是高興的。

當然,這個推廣也不是什麼一蹴而就的事兒,這都十一月了,除了南邊兒之外,剩下的都是天寒地凍的,想要耕種,想想都不可能。

當然,這也為皇帝和徐光啟提供了準備的時間,不管是種子,還是推廣,總得要人手,總得需要時間吧。

大明疆域廣大,雖然這次的重點推廣區域是在陝甘一帶,可是其他地方貧瘠之地還少了嗎?

是以,從現在到明年三四月,至少有小半年的時間,足夠徐光啟拉起人馬來正兒八經地干這件事兒了。

當然了,朝臣們在聽說了徐光啟的職務之後,面露不屑,雖然農事是重中之重,可是對於目前的大明帝國來說卻不是最要緊的,皇帝的眼界格局還是太小啊。

好在皇帝並不知道朝臣們的腹誹,如若不然,他恨不得將這些人統統弄死了才好呢。

那麼在朝臣眼中,目前最為重要的,或者說一直都比較重要的是什麼呢?

當然是清算閹黨啊,這幾乎是小吏們都能說出來的答案,時間拖的久了,很多事情就會不了了之了。

大家都想趁著熱乎的時候趕緊滴撈點好處,這其中就包括東林黨人在內的所謂清流們。

大明一直自立國之後,一直都是打壓武官,重用文官和閹黨宦官,可是如今呢?

到了朱由檢這裡,就是尾大不掉了。

皇帝的第二個人事命令並不是斥責三司對於閹黨清算不力之事,而是廢除了宦官督軍的規矩。

各地的隨軍宦官都招了回來,至於怎麼安排,那就再說了。大不了,送去煤窯做苦力好了。

皇帝輕描淡寫地想到。

這個政策真是讓滿朝的武將高呼「聖主出」,哪怕這不是第一次有人這般地稱頌自己了,可是朱由檢還是覺得滿心歡喜。

少了宦官的掣肘,即便是大明的將領再怎麼廢柴,好歹也算是能發揮些作用了。

當然了,欠餉的問題一日不解決,軍隊的戰鬥力就一日沒發保證。

皇帝當然知道,可是知道歸知道,他也沒法子弄點錢來啊,如之奈何!

好在他用自家死去的皇兄的手工作品換回了土豆和玉米的種子,據小光團自己吹噓,都是可以畝產千斤的好東西。

在大明朝,若是那地的作物能畝產三百斤,那就是大豐收了,麥穗都是可以當成祥瑞,進貢給皇帝看的,可想而知,當小光團說土豆和玉米可以畝產千斤時,朱由檢的震動。

當然,他並不是一味地信任小光團,這一切,都是他又反覆地在和徐光啟確認之後,才同意大規模推廣的。

大明的百姓,一直都是隱忍的,只要給口飯吃,他們是絕對不會造反的。

攘外必先安內,朱由檢若是想要徹底地消滅東北的隱患,那麼首先就要讓自家老百姓填飽了肚子才行。

這個道理他如何會不明白呢?

所以,這才有了讓朝臣們看不明白的人事任命,徐光啟起用了,並不是去編纂曆法,反而去推廣什麼新種子。

有些惡意揣測的傢伙已經在想,皇帝是不是想要整死徐光啟這老東西啊?都那般的年紀了,還全國各地的奔波,徐光啟不死,誰死?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眼紅徐光啟這份兒活計的人物,他們彈劾徐光啟的摺子上了四五份,皇帝都是留中不發,不過彈劾過的大臣們自己卻是晚節不保。

統統地被下了大獄,查抄了家產。

皇帝的這份兒狠勁兒算是實實在在的震懾了一部分人,大家這算是看明白了,徐光啟這老東西如今是簡在帝心啊,還是別招惹他了。

大家繼續和閹黨餘黨死磕吧,這總是不會錯的,這就對了。魏忠賢死了,閹黨群龍無首,皇帝忙著整編錦衣衛和三廠(東西廠,內行廠)呢。

自從發生了自己的生命無法保證的登基前夜之後,朱由檢對於安全方面特別的敏感,是以,魏忠賢倒台之後,他的這番作為,倒是可以理解的。

錦衣衛由駱思恭接手,這也算是家傳的職業了,他老子就曾經是錦衣衛的頭兒,這位的操守很好,是以朱由檢對於他的兒子還是放心的。

整編了廠衛之後,朱由檢整個人總算是鬆懈了下來,至少自己的生命是不會受到威脅了。

刀架脖子上的感覺糟糕透了,所以現在掌握了這股子勢力,才讓他一直緊繃著的神經舒緩了下來。

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之後,朱由檢再回神過來出手修理閹黨餘孽,大家也都是稱頌聲一片,皇帝實在是太聖明了。

清流的稱頌讓天下人對於新主有了期待……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昏君自救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昏君自救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 崇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