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李重潤番外2
坐上了那個高不可攀的位置之後,李重潤似乎才開始逐漸地認同父親曾經說過的「這個位置最是任性,也最是任性不得」是幾個意思了。
儘管自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也有中宗皇帝的傳位聖旨,可是成為皇帝之後,李重潤發現,之前對於父親忠心不二的臣子們並不一定就是會效忠自己的。
即便他也能理解,可總覺得心裡有些彆扭不舒服。
唐隆元年,明宗李重潤開始了自己的時代,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千古的至理名言,李重潤也不例外,他也想要屬於自己的人馬在朝堂上替自己衝鋒陷陣,讓他身居局外,居中調動,掌控朝堂。
解決這個問題么,至少是有三五種法子的,比如說開恩科取士,比如說提拔姻親外戚,比如說聯姻。
不過李重潤始終記得父親的教導,做皇帝的,首先自己要堂堂正正了才行,否則你走了小道兒,就會有了缺點,很容易就被人給鑽了空子的。
即便是實力不濟,可是只要堂堂正正,總有那麼一天,能強大起來,讓別人臣服的。
當然,這也不能說就不用那些小手段了,不過總要把握好了度才行。
自相矛盾的一番話,不是嗎?
可是腦殘粉的李重潤還是從其中領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來,想想皇父是如何利用酷吏清理朝堂的,就能看出來小手段的好處來了。
好吧,皇家人,總是能自圓其說不是嗎?所以,李重潤,你贏了。
儘管本朝的國教便是佛教,可就是因此,僧尼的數量越發地多了起來,其中魚龍混雜,這些人不事生產,而且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經濟過分擴張,損害了國庫收入,與普通地主也存在著矛盾。
於是,明宗陛下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
四月,下敕滅佛,規定西京長安只能保留4座寺廟,每寺留僧10人,東京洛陽留2寺,其餘節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廟全部摧毀,僧尼皆令還俗,所有廢寺銅鑄的佛像、鐘磬全部銷熔鑄錢,鐵鑄的交本州銷鑄為農具。
到當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武宗滅佛的真是數據)
西漢時傳入華夏大地的佛教,到了隋唐時期是到了發展的頂峰時期,明宗李重潤的抑佛政策讓佛教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不過當時的社會上並沒有太多的抵觸,可見僧尼的勢力擴張到了什麼地步了。
社會矛盾之下,李重潤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反對意見,反而朝野之間一片叫好聲!
經過這次滅佛,佛教寺院財產被剝奪,僧尼還俗,寺廟遭廢,經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榮的客觀條件,從此也由極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還俗,寺廟土地與財富受過朝廷所有,客觀上也減輕了百姓們供養僧尼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其它從西域傳來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均受到打擊。華夏的道教慢慢地有了抬頭的趨勢,佛教的發展陷入了一片慘淡之中,
抑佛事件的影響力不僅於此,而且唐亡之後,宋朝直接就推崇道教了,壓根兒就不搭理佛家了。
明宗皇帝大興文治,將中宗皇帝設立的修書院和蓮花台合併起來,成立了集賢院。
明宗設立了選賢任能的標準,注重士人的「德、能」,而且還特別地強調了,德在前,能在後,必須是有德行之人才能居高位!
明宗皇帝的幾位宰相都是天下赫赫威名之人,比如說皇父留下的姚崇,姚崇此人最大的貢獻便是對於各種貪腐的治理。
即便是朝野之間一片反對之聲,可是李重潤堅決地站在了姚崇的身後,支持他整肅吏治,改革弊政,使的朝堂上出現了新的局面,而且通過姚崇新政之後,李重潤徹底地掌控了朝堂,將那些因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黨們給清除出了朝堂。
大唐的開明在明宗時期達到了巔峰,大量的番邦異族人來大唐經商、定居,明宗皇帝似乎對於這種情況早有預料,特意地頒發了兩本關於番邦異族之人定居大唐的律法,於其中規定了胡人異族的權力和義務。
對於有極大貢獻的異族人,李重潤也不吝獎賞,異族人入朝為官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還出現了封爵的情況,不過這畢竟是少數。不過正是因為這種種的優待,越來越多的胡人異族們想方設法地來到了中土大唐,學習和感受這裡的先進和強大。
當然,中宗皇帝時,便有索元禮這樣的胡人在朝為官,所以對於異族人為官,朝野之間雖然也有反對之聲,可並沒有掀起什麼大浪潮來。
明宗時期的大唐就是這樣地驕傲和自信,唐隆二年,明宗下令恢復了絲綢之路,使的大唐在西域地區的影響力大增。
朝廷對於農事和農人的重視在李重潤手裡也玩出了不同的花樣來,中宗皇帝任命了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
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也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開元五年,明宗皇帝也到了不惑之年,他覺得有必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皇父中宗未竟之業——女性參加科考之事,女性入朝為官之事。
大唐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即便是普通女性也能讀書識字,所以他覺得該是時候讓女性大放異彩了。
開元五年,明宗皇帝欽點了兩位女性入翰林院學習,其中一位儘管是自己的閨女,另一位也是世家閨女,不過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對。
主要是因為這位壽安公主是混血兒,其母為胡人,而且她還是個早產兒,這讓很多人視之為不祥之人。(明皇李隆基閨女壽安公主為原型,因為早產不得李隆基喜歡,主要是因為古人視早產為不祥之兆)
不過李重潤對此嗤之以鼻,反而因為自家閨女早產體弱,所以額外憐惜,除了太子之外,這位公主殿下便是唯一一位長在李重潤身邊的,也算是他一手教養長大的。
至於太子殿下,對於壽安公主自然也是態度和善至極,兒女家么,肯定不會和自己來搶什麼,所以沒有威脅,太子自然也樂得賣好。
有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雙重寵愛照顧,這位壽安公主即便是橫著走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
她提出了仿太平姑奶奶的故事,去參加科舉,身為女兒控的李重潤不僅沒有反對,而且還親自地幫著自家閨女複習功課(這很有作弊嫌疑啊,陛下!),一腔父愛之情盡顯。
這些其實都沒什麼大問題,身為聖人愛女,參加科舉玩玩兒,大家其實也不會有意見的。
可是現在,聖人竟然讓公主殿下進入了翰林院學習,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公主殿下將來是要入朝為官的,這種事情如何能忍讓?
李重潤雖然為人平和,甚有氣度,可是涉及到了自家兒女時,他還是忍不住地動怒了。
身為皇家公主,壽安公主的品行學識自然是萬中無一的,那麼這些人反對的是什麼?
還不就是怕女性為官的先例一開,他們的機會就少了么?這種自私狹隘的風氣絕對是不能容忍的。
李重潤罕有地在朝堂上暴怒了一番,惹的朝堂震動,不過即便如此,朝臣們也沒有後退。
其實朝臣士子們心中也凄苦啊,這不僅要和同性競爭,日後還要和妹子們競爭,想想都覺得好虐,怎麼辦?
世家大族雖然也培養女兒,可大部分都是用來聯姻擴大自己的影響,現在女兒家竟然也能入朝為官了,數千年的老規矩一朝要改,這些老頑固們如何能接受的了呢?
到了最後,雙方都沒脾氣了,都是寸步不讓,李重潤脾氣也發了,罵人也罵了,苦口婆心地也說教了,可是呢,還是沒法讓這些老頑固們同意。
這就沒法好好兒玩耍了!
沒了法子之後,李重潤便在蓮花台設了擂台,兩位入翰林院學習的女性守擂,如果她們能通過十場的各方考核之後,不僅可以入翰林,日後為官各方也不得阻礙。
這種情形在大唐並不新鮮,大家反而當做是個樂子來看了,壽安公主想著自己從小兒就跟著太子哥哥一起學習,現在自然是不能墮了皇家威風,一定要給皇父爭口氣,當然,也要為天下的女子們爭口氣。
還好兩位身後的大腿比較粗,她們初生牛犢不怕虎,神采飛揚的模樣使的她們成為了女性們崇拜的對象。
最後儘管是慘勝,不過各方大儒不要臉地都摻和了進來,還是沒有壓制住兩個小女娃,真是將男人的臉面給丟盡了。
不過勝利了就好,壽安公主雙眸閃亮,激動的不能自已,李重潤看著自家閨女萬丈光芒的模樣,一顆愛女之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至於太子李聰么,雖然心中生了極大的危機感,不過在這一刻,也算是兄妹情深,父子倆一起為壽安公主拍起了巴掌。
壽安公主在翰林院學習三年之後,去了禮部,因為她母妃為鴻臚寺,所以語言方面特別有天賦,也為了安撫朝臣們,所以她入了鴻臚寺,去處理外事。
這場女性科舉之爭總算是迎來了結局。
這之後,陸陸續續地便有了女性入朝為官的情形出現,不過大部分都是在閑散職位上。
儘管是屈才之舉,不過李重潤覺得自己已經算是滿足了,他算是完成了皇父的遺憾,至於其他的,還需要子孫後世的繼續努力。
李重潤薨世之前,留下了世代不得阻礙束縛女性的遺詔,而且還成為了大唐李氏的家訓。
太子李聰繼位之後,秉承了明宗皇帝的遺願,繼續地重視女性的培養,甚至在肅宗李聰執政期間,大唐出現了首位女性宰相,雖然執政時間很多,不過一年多就因為各方的彈劾而被罷免。
不過這也說明了很多事情,至少女性的能力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只是畢竟是男權還是佔據著優勢,所以女性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來,總歸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從唐中宗李顯開始,經過明宗李重潤,肅宗李素三代人的努力,大唐繼續稱霸世界,成為當時最為強盛的國家,沒有之一……昏君自救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