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欲取先給
雙方談判條件已經講好,剩下的事情就是看能否都遵守了。李觀棋也不得不重視,雖然現階段跟突厥搞好關係可以贏得寶貴的發展時間,但是現在畢竟是要拿自己的糧食去養活自己曾經的敵人,他也不得不重視。所以他神色嚴峻地說道:「朕知道草原男兒最重諾言,我們既有此盟,斷不可再有反覆。朕答應你的事情一定會辦。你呢?會不會還動輒來犯我大乾疆土?」
沙羅可汗站起身來,走到旁邊的箭壺前,拔出一支箭羽,「啪」的一聲將其折斷:「鷹墜箭折,為我汗國誓言中之最重。我若違盟,猶若此箭!」
李觀棋擊掌說道:「好,朕相信你。那我們就出去刑白馬而盟。你以為如何?」
真正的談判結果,往往是少數拍板的人決定的。現在李觀棋答應送出糧食,用錢物維持了國內的安定;沙羅可汗此來本意就是索求金帛。兩人各有所獲,史無前例的盟約也就達成了。
二人走出帳篷,沙羅可汗命人牽來一匹白馬。沙羅可汗的一名親衛手持利刃欲將馬頭斬下,以便取血盟約。
李觀棋揮手止住那麼親衛,轉身沖沙羅可汗說道:「我們既免戰事,不用再犧牲這匹上好白馬了。找肉多的地方刺一下,取一杯馬血,就夠了。」
沙羅可汗點頭同意,那名親衛遵照二人指示,刺馬取血。又有兩名親衛取過兩個大大銀酒杯,倒上大半杯烈酒,然後將馬血混入,清澈的美酒頓時變成紅色。
李觀棋手端銀杯。面向沙羅可汗大聲說道:「願可汗早日成為草原之主。」
沙羅可汗也大聲道:「願兩國世代友好。」
兩人仰頭將血酒一飲而盡。
沙羅可汗拱手說道:「如此,我就北歸了。望你記著今日之盟,早日將糧食送來。」
李觀棋點點頭,說道:「朕答應的事情,絕不反悔。你盡可放心。不過臨走前。你是不是該告訴朕這些日子,你為什麼要故意拖延時間嗎?」
沙羅可汗微微一笑,不答反問道:「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老是打你們嗎?」
李觀棋一愣,不知道沙羅可汗突然說這個是什麼意思,他當然不會以為突厥人是吃飽了沒事幹,閑的蛋疼才來打大乾的。事實上就是因為突厥人吃不飽肚子。所以才來大乾搶。所以,他沉聲說道:「因為你們物資不足。」
「不錯。」沙羅可汗嘆了一口氣說道,「草原跟你們不同,我們很貧窮,人口一多。草原就養不活那麼多人,所以我們要搶你們的。但是這只是一方面,搶來的東西畢竟有限,所以還要死人。人口少了,草原也就能養活了。我之所以要拖延時間,就是因為這次沒搶到東西,而人死的又不夠。」
「靠。早知道這樣,朕就不給你東西。讓你再多死點人好了。」這話李觀棋並沒有說出口,因為他知道,沙羅肯定不會讓他自己部落的人送死。只會讓其他的小部落死人,那樣只會進一步強化沙羅對西突厥的統治。同時,西突厥損失太大,也就失去了和東-突-厥爭雄的資本。只有東西突厥實力相當,才是對大乾最有利的局面。
當下兩人拱手作別,回到各自軍中。隨後。突厥軍后隊變前隊,緩緩返回大漠草原。
李觀棋回到關內。眾人都擁上來詢問究竟。
楊伯正關切地問道:「陛下親自去跟沙羅可汗會晤,實在是太過兇險了。突厥人都是豺狼之心。不講信義。陛下挺身而出,有輕敵之嫌。不過,孰料陛下胸有成竹,三言兩語就說服沙羅退兵,不知陛下用了什麼妙計?」
李觀棋說道:「沙羅可汗此次之所以敢傾巢而來,就是因為我大乾剛剛剿滅國內叛亂,以為我們兵困馬乏的,肯定擋不住他們。可是他沒想到,朕會御駕親征,更加沒想到朕打贏了。所以,沙羅退兵已是必然,朕只不過是給了他一個退兵的台階罷了。」
「不知道陛下給了沙羅什麼台階?」林白在旁問道。
「朕答應給他三百萬石糧食,助其過冬。」李觀棋若無其事地說道。
「啊?」眾人都情不自禁地驚呼出聲,他們沒想到李觀棋親自出面談判,居然是談了這麼個結果。這不明擺著是賠本生意嗎?哪裡有打贏了還反而要賠償對方的?雖然名義上說是資助,但其實還是等於是賠償啊。這不是喪權辱國嗎?早知道是這個結果,哪裡還需要李觀棋親自出馬啊?在場的誰幹不了這事啊?
「怎麼?大家似乎對朕的做法有不同意見啊?」李觀棋笑笑說道,「那就說來聽聽吧。」
眾人沉默了一會兒,還是楊伯正出面說道:「自陛下登基,我大乾便蒸蒸日上,中興在即。可是,請恕臣直言,臣實在無法理解陛下此舉用意何在?難道是要以仁慈之心感化突厥?要知道,他們乃豺狼心性,吃飽了還是要咬人的啊!」
「你們啊!也太小瞧朕了。」李觀棋呵呵一笑說道,「朕什麼時候做過賠本生意啊?你們以為,朕的那三百萬石糧食就是白白送給沙羅的?」
「哦?難道還有其他條件?」林白搶先問道。
「那是當然。」李觀棋面色一肅,說道,「朕給沙羅畫了一個餅子,他現在一心要掃平東-突-厥,當草原之主呢。朕之所以打贏了還給他們東西,就是因為國家未安,百姓未富,現在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如果不這麼做,雖然這次沙羅是敗了,但是他來年還會來,以後都回來,我們損失的將會更多。現在用點兒糧食就可以讓他們去和東-突-厥窩裡斗,而我們可趁機恢復,假以時日,便可一舉而滅之。古人云,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個道理你們難道不懂嗎?」
林白拱手贊道:「陛下神機縱橫,臣等實在不及。陛下能體恤百姓,以智驅敵於無形,為我大乾天下之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