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第275章
這陣子家裡沒啥事兒,兩個丫頭不甘心待在家裡聽著大人說些大人們的閑篇。便一人拿了一個布袋子,按照韓仲謙說的,上山去採摘草藥。
鄉下地方採藥是很常見的,但小孩子分不清太多的草藥。韓仲謙就教他們識別了幾樣好區分的,讓她們在家門口的地方採摘了拿回來晒乾,給他入葯。而後,他就從采蕎這裡那些散錢,每人每天給幾個,算是工錢。
別看一天下來也就幾個,小丫頭片子可高興了。得了錢,也不去買吃的,也學著顧采蕎在家裡最拮据時候的模樣,找柳氏縫個小荷包,各自存起來,頗有些持家的味道。
這不,姐妹倆正在官道兩旁採摘夏枯草呢,遠遠的就看到顧賢南和顧君白駕著馬車走來,兩個人就開心的跟什麼似得,拎起滿滿的布袋,朝著家裡狂奔,來給柳氏報信。
柳氏聽了,果然趕忙起身迎了出去。
正好顧賢南和顧君白將馬車趕到了門口,停了下來。
數月不見,顧賢南自是想極了孩子們的,一下車便將幾個兒女一起摟進了懷中。柳氏微笑著站在他們不遠處,明明心裡頭是極高興的,眼睛卻忽然酸酸澀澀的,淌出了幾滴淚來。
撩起袖子,正欲拭去眼角的淚水,卻有一隻手快自己一步,抹去了自己的淚水。
放下袖子一看,就看到顧賢南已然站在自己跟前,一雙眼火熱的盯著自己。
「錦娘,辛苦你了。」
一句話,惹得淚珠兒掉的更凶了。顧采蕎幾個見了,齊齊哈哈大笑,不一會兒便將柳氏的情緒給帶走了。
「走,回屋去吧,孩子們這幾日一直問我你們可會回來過節,我還真怕你們回不來。」
..
大傢伙兒跟著顧賢南進了門,唯獨顧采蕎留了下來,倚著門框,似笑非笑的看著走在顧賢南身後的顧君白。
不過出去了兩個月的時間,顧采蕎發現,這臭小子竟是又長高了。
「怎麼樣?出遠門好玩不?」
顧君白牽了牽嘴角,從懷中摸出來一個精緻的圓形物體,遞與顧采蕎。
「這個給你,算是禮物。」
顧采蕎驚喜的接了過來,沒想到這小子還知道給自己帶禮物了,也不知道是花的中公的錢還是自己掏的腰包。不過不管花的哪兒的,這說明他心裡頭是有她這個姐姐的,這便夠了。
圓形物體是青銅做的,外面一面是平整的,另一面則是一隻浮起來的鳳凰。邊緣處有一個小小的按鈕,輕輕一按,小東西便彈開分成了兩半。細細一看,顧采蕎這才看清原來這是一面小銅鏡,當下便有些愛不釋手了。
回眸,便朝著顧君白璀璨一笑,「辛苦不?這兩個月我可閑了,又給你做了一身衣裳和一雙鞋子,待會兒就去試試吧。」
顧君白滿意點了點頭,輕嗯了一聲。又長一歲了,離他等待的那日又近了一些了。但老爹防他也防的更厲害了,這點兒讓人忍不住沮喪。
「進去吧,很累,我想睡覺。」舟車勞頓的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更何況這最近幾日為了能夠趕回來過節,他們倆個人一直堅持著趕路,已經好幾日沒有睡個飽的了。
..
顧賢南一進屋便將顧采蕎心心念念的蠶苗遞到了她的手中,整整十盒,養大了大概能產個兩千多斤鮮蠶繭,弄出來二百多斤蠶絲呢。光是想想,顧采蕎就覺得興奮不已。
「娘,你跟伯娘去把準備好的篩子擺到架子上,我這就跟姑姑還有芯兒姐姐下地採桑去。」
柳氏端看著手裡的蠶苗,不停的倒過去倒過來,只聽得裡面傳來一陣沙沙沙的聲音,就跟裡面裝著的不是蠶苗,而是沙子一般。
「這麼小,能啃得動桑葉嗎?還有啊,采蕎,這麼細小的蠶,這一盒得有多少只啊,等它們長大了,咱家那些桑葉可夠吃啊?」
顧采蕎笑笑,不得不說柳氏想的問題雖然長遠了點兒,但卻有道理。但這些問題,她在做這個打算的時候,就已經計算過了的。
當初賺了銀子的時候,她就已經打算好的。
找牙儈買了五十畝地,上等的良田二十畝,用於租賃給別人種植鬼芋和自家食用的稻穀;上等的山地十畝,用來種植農作物,比如油菜,小麥等自家要用的;中等的山地二十畝,用於種植桑樹,現在地里的桑葉長的正是時候。
「娘,你就放心吧,二十畝地的桑葉,吃不完的。現在它們還小,吃的不多,等過個七八日的,它們的食量就會大增了。娘你若是得空了,就跟去年僱用過的大叔大嬸兒們聯繫聯繫,看看誰還願意來咱家幫工,咱起碼得招個七八個吧。」
柳氏點了點頭,把這事兒擱進了心裡頭。
顧采蕎叫上顧采芯和葉家玉,一人背上一個背簍,便朝著地里去了。
顧采蕎買的地在村子中間,只因當時買地的時候,村口附近並沒有好的地皮,牙儈便給她推薦了村子中間的幾處良田和山地,為了方便管理,顧采蕎索性將幾塊地都買在了一起。
「采蕎,就咱們三個能摘多少啊,要不然把仲謙和二郎一塊兒叫上吧?」葉家玉打量了一下三個人的背簍,再想想地里那一片綠油油的桑樹,不禁覺得三個人的力量太渺茫了。
「小姑,現在蠶苗還小呢,吃不了多少的。待會兒咱們去了,就指著那高處的嫩葉摘,摘回來咱還得洗了晾乾,切成碎末兒才能給它們吃呢。」
二人一聽,頓覺有些不解,「這養個蠶怎麼比養個孩子還要費勁呢?」
「嗯,確實費勁。不過再費勁一季蠶也只需要四十來天的時間便可結繭了,到時候取下蠶繭再讓爹爹從江南那邊請一個師傅來,抽絲剝繭,取得蠶絲,便可賣與別人換錢了。」
「哦,那咱們快點走吧。」葉家玉興奮的背著背簍,大步朝著家外揚長而去。卻不知道,今日一去,某些人,某些事,便註定了有所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