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章 伯力攻略
408章伯力攻略
海蘭泡可以硬碰硬,強勢攻打;但伯力如果硬碰硬就不會那麼容易。
伯力,是蘇俄遠東的交通中心,向南通過陸路可達海參崴、日本海;向北,可沿黑龍江與鐵路到共青城和達涅韋爾斯科伊海峽,向東,通過鐵路可直達蘇維埃港;西伯利亞大鐵路從伯力市中心穿過。
伯力的防禦工事,可前推至日俄戰爭時期,當俄國在日俄戰爭中戰敗,失去在中國東北的權利之後,伯力就開始了防禦工事的建設,這一建設就是幾十年。可以說,伯力包括遠東另一座海港城市海參崴,在整個蘇俄版圖中,其防禦工事完全可以排名前列。
國防軍東北方面軍在接受東北之後,就開始制定如何攻取伯力的作戰計劃。最初的作戰思路有三條,第一條是強勢攻打;第二條就是圍困,大軍過江之後,將之圍成一座死城,最後逼之投降;第三條則是迂迴,攻擊伯力附近村鎮,引伯力之蘇軍出城,在野外將之殲滅。
第一條是火力至上主義者,他們覺得國防軍的裝備如此之好,完全可以將伯力之蘇俄軍隊殲滅,但這一條的毛病是戰損無法估計,大多數將領都沒有贊同;第二條看似很好,但所花時間又無法估計,同樣不可取;第三條迂迴戰略,先攻打和佔領廣大村鎮,引誘蘇軍出城,但這一條同樣不保險,萬一蘇軍不出城呢?
最後,國防軍總司令武愛華贊同了第三條。武愛華想起了太祖最為成功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我將廣大農村給佔了,將交通要道給佔了,不管你伯力的蘇軍出來不出來,你出來了我就打,你不出來我也未必就用大軍包圍,因為那樣會形成很大的兵力浪費。
不用大軍包圍但卻可以採用小部隊包圍,再配合國防軍在遠東地區的空軍,將伯力的供給鏈條給掐斷,蘇軍最終也是死路一條。
這第三條攻略與第二條相比,似乎也沒什麼不同嘛,最後,不都是「圍困」嗎?不,完全不一樣。第二條的「圍困」,是因圍而圍,為圍而圍;第三條卻是圍而不圍,不圍而圍,圍不誤事,當四周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地盤都已經成了中國的天下,這伯力的蘇軍最終為落得個什麼結果,不言自明。
其實,德國軍隊在進攻莫斯科或斯d林格勒時,是犯了一些錯誤的。如果德軍不強硬攻打,只是派兵將莫斯科周圍中小城鎮都給佔了,將其交通線全部掐斷,同時在主要方向上保持一定的機動戰略集團,蘇軍怎麼打呢?
莫斯科南方有柳別爾齊,東方有巴拉希哈,北方有希姆基和梅季哈,這些衛星城市距離莫斯科的距離多在10-30公里之間。如果希特勒換一種方式,再輔以政治的手段,蘇俄可能很難堅持下去。
但是,希特勒的理想是儘快結束蘇德戰爭,要向全世界展示他的武力,所謂欲速則不達,這就沒辦法了。因為蘇俄的國土太大,是不可能短時間消滅的,即便攻下列寧格勒或斯d林格勒這些城市,蘇俄同樣還有無數的城市。
當然,德國還有一個困難,那就是他只有6000萬人左右,他的兵員總數有一個限制,最高時為1000萬人,兵員與民眾之比達到了17%,那已經是了不起的比例了。而中國,只要達到2%,就是800萬士兵;達到3%就是1200萬士兵;以一個國家戰時達到5%左右的兵員而不會影響到國家正常的經濟生活來看,中國完全可以擁有2000萬以上的兵力。
中國現在有多少兵力呢?海軍、空軍,陸軍24個集團軍及15個獨立集團軍群約550萬常備軍外,每個省軍區還擁有1個守備師,10-15個守備營,60-100個守備連,全國守備部隊總和為28個守備師,320個守備營,2100個守備連,守備部隊是按照野戰部隊60%左右配備人員與裝備的,因此這一塊不會超過120萬士兵。
在武愛華的計劃里,目前就以這麼多部隊基本上就可以「包打」天下了,惟一的變數就是,在新佔領地區,必須要組建新的守備部隊。對於新佔領地區的部隊,武愛華準備以「軍區」的方式統領其武裝力量,譬如即將佔領的貝加爾湖以東以北地區,武愛華就即將成立「東北亞軍區」,東北亞軍區將成立3-5個a類師(陸戰師),3-5b類師(守備師),下面劃分若干軍分區,以守備營、守備連等駐守。
這種軍區,根據其地域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重要性,分類設置,地盤有大有小,部隊有多有少,並不強求統一。此外,在一些特別地區,譬如佔領了某類地區,但又不適宜合併到國家一統上來的,則像後世美國那樣,設立「駐軍」。
3月12日凌晨8點,國防軍東北方面軍伯力攻擊集團第17集團軍林陽春部、第1集團軍夏威部、騎兵第3集團軍馬占山部、裝甲兵第3集團軍陳明仁部裝甲第3師裝甲第6師、炮兵第1集團軍第7炮兵師李康庵(少將)部,共計42萬人從烏蘇里江饒河與虎林之間的百公里地段分十餘個過江點同時過江。
蘇軍少數邊防哨所及固定據點進行了頑強抵抗,可是,在國防軍強大的炮兵面前,這些抵抗顯得相當無力,只用了兩個小時,國防軍前鋒攻擊部隊就渡過了烏蘇里江,並成功搶佔烏蘇里江東岸的各渡江口岸。
中午12時,國防軍率無過江部隊就切斷了伯力與海參崴之間的鐵路聯繫,並進而切斷了兩座城市之間的公路交通。
下午4時,國防軍相繼佔領了伊曼、拉佐、布爾利特、比金等近10座小型城鎮,蘇俄連營級駐軍幾乎沒給國防軍士兵造成任何傷害就被包圍繳械了;與此同時,國防軍171師何紹周部從比金北上,搶佔貝茲哈車站后,前出萊蒙托夫卡方向警戒。
3月13日凌晨5點,從綏遠、察哈爾、山西、河北等省緊急抽掉而來的守備部隊開始陸續進駐上述鐵路沿線城鎮,並在當地具有中國血統或朝鮮族血統的民眾中招收國防軍士兵。
同時,國防軍東北方面軍發布命令,伯力攻擊集團015師韋雲淞部從拉佐向南攻擊前進,並在陸續到來的國內守備部隊配合下,佔領虎林和興凱湖以東廣大地區,並與海參崴攻擊集團所佔地區連成一片,肅清上述地區直到日本海海岸的一切抵抗力量。而第1集團軍其餘4個師及集團軍直屬部隊,第17集團軍全部及其他部隊,在地方守備任務交接完之後,立即北上,加入對伯力的攻擊行列。
伯力攻擊集團由方面軍副司令羅卓英(三星上將)親自率領、指揮。
與海蘭泡戰役一樣,伯力攻擊集團的攻擊行動依然是不慌不忙,穩紮穩打,穩步推進,以練兵為首要目的,以佔地和殲敵為次要目的。
國防軍不擔心蘇軍會在前面某個地方抵抗、頑抗,即便他們要修建工事、碉堡或暗堡什麼的,就讓他們修吧,幾天時間,早一天晚一天,他們又能有好大個造化?
有抵抗,有頑抗,正好藉機練兵。
蘇軍偵察人員看到國防軍以連、營為單位佔領一個個城鎮,或在鄉村間征伐,立即將情報報告給蘇軍遠東方面軍司令部,蘇軍遠東方面軍根據情報及攻擊可行性,派出三倍或五倍於國防軍兵力的部隊,企圖圍殲這些作戰單位,只是,當蘇軍的部隊趕到現場之時,迎接蘇軍的卻是與其相當甚至兵力大大超過蘇軍的中國軍隊的反包圍,反伏擊。
蘇軍這樣連續來了幾次,終於明白,中國軍隊看起來兵力少,但是,中國軍隊的通訊系統異常發達,而且,中國的偵察兵或小股部隊似乎有故意放走蘇軍偵察員的嫌疑,否則,哪會次次那麼準確地圍殲到蘇俄軍隊?
由此,蘇軍採取了一個果斷措施,將沿途小股鎮守部隊全部調回伯力或海參崴,以期利用大城市的防禦工事與中國軍隊決一死戰。
這樣也好。因為中國軍隊並不是打了就要走的,佔地並祖祖輩輩經營這些地方,才是中國真正的目的。
3月14日,中國虎林至蘇俄達利涅列琴斯克的公路,除卻松花江上是一座便橋之外,全部修通;中國部隊的給養可以通過陸路運達並由此有了保障。
同日,中國軍隊佔領和羅,距離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只有不到60公里的距離了。在和羅,蘇俄遠東方面軍司令亞歷山大.科爾薩耶夫大將犯了一個猶豫不決的錯誤,讓中國軍隊輕鬆地吃掉了蘇軍一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而中國軍隊加入攻擊和羅行動的,其兵力同樣為一個陸戰團外加一個裝甲團。
本來,亞歷山大.科爾薩耶夫已經下令撤走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全部武裝力量,和羅的部隊也在撤退之列,但是,亞歷山大又覺得,中國軍隊馬上就要攻到伯力近郊了,如果不抵抗一番似乎也說不過去,但如果留下部隊抵抗的話,極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為此,他只遲疑了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和羅就被中國軍隊給圍上了,走不了,那就只有打。而打的結果是全軍覆沒,蘇軍死傷1700餘人,被俘3200餘人。而國防軍只是傷亡了120餘人。
ps:卧槽,昏頭了,下周一才上課,本周存點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