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刑天

第六章刑天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詠此事,借寓抱負。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因和黃帝爭神座,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

才叫刑天。「刑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顛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復仇。(另有一說認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頭的意思)

當炎帝還是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雖然忍氣吞聲,不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軒轅國的人個個人臉蛇身,尾巴纏繞在頭頂上。兩個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戰鬥格外激烈。刑天想,世

界本是炎帝的,現在被你竊取了,我一定要奪回來。黃帝想,現在普天下邦安民樂,我軒轅子孫昌盛,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各人都使出渾身力量,恨不得能將對方一下殺死。

黃帝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九天玄女傳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覷(qu)個破綻,一劍向刑天的頸脖砍去,只聽「咔嚓」一聲,刑天的那顆像小山一樣的巨大頭顱,便從頸脖上滾落下來,落在常羊山腳下。

刑天一摸頸脖上沒有了頭顱,頓時驚慌起來,忙把斧頭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亂摸亂抓。他要尋找到他那顆不屈的頭顱,安在頸脖上再和黃帝大戰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圍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個遍,參天的大樹,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觸摸下,都折斷了,崩塌了,還是沒有找到那顆頭顱。他只顧向遠處摸去,卻沒想到頭顱就在離他不遠的山腳下。

黃帝怕刑天真的摸到頭顱,恢復原身又來和他作對,連忙舉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隨著「轟隆隆」「嘩啦啦」的巨響,常羊山被劈為兩半,刑天的巨大頭顱骨碌碌地落入山中,兩山又合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深深地埋葬起來。

聽到這異樣的響聲,感覺到周圍異樣的變動,刑天停止摸索頭顱。他知道狠毒的黃帝已把他的頭顱埋葬了,他將永遠身首異處。他獃獃地立在那裡,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象著黃帝那洋洋得意的樣子,想象著自己的心愿未能達到。他憤怒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敗在黃帝手下。突然,他一隻手拿著盾牌,一隻手舉起大斧,向著天空亂劈亂舞,繼續和眼前看不見的敵人拚死搏鬥起來。

這種景象是多麼壯觀啊!失去頭的刑天,**著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兩乳當作眼,把他的肚臍當作口,他的身軀就是他的頭顱。那兩乳的「眼」似在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那圓圓的臍上,似在發出仇恨的咒罵,那身軀的頭顱如山一樣堅實穩固,那兩手拿著的斧和盾,揮舞得是那樣的有力。

看著無頭刑天還在憤怒地揮舞盾斧,黃帝心裡一陣顫慄,不由自主地害怕起來。他不敢再對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庭去。

那斷頭的刑天,至今還在常羊山的附近,揮舞著手裡的武器呢。

幾千年後,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寫詩讚頌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讚揚刑天雖然失敗,仍然戰鬥不已的精神。詩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象徵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記戴,刑天為一人形符號,為氏族部落的象徵圖騰。刑天原本是華夏族無名神祗,被斷首後才被稱作「形天」。在《山海經》的原本記戴,稱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為陶淵明所改,根據《太平御覽》引用《陶靖節集讀山海經詩》,「刑天」意為「形體夭殘」,但可能傳抄錯誤而有「刑天舞干戚」與「形夭無千歲」二說。

於《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刑天詳盡的事迹:「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在神話中為炎帝武臣,酷愛音樂,為炎帝祝壽時創作《扶犁曲》、《豐年詞》等詩曲。

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剷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用昆吾劍斬去頭顱。

黃帝為免刑天復活,於是把他的頭顱埋在常羊山裡。然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是為悲劇性的人物.

柳樹得名於柳樹的特殊功用。木材至今仍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簡陋,伐取粗大樹榦非常困難,而用伐取一把多粗的樹枝則比較簡單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大部分是一把多粗的枝幹。在長期使用中,人們會發現,柳樹伐過枝幹后,茬口處能夠萌生新枝條,而且新枝條通直,更利於使用。在我國鄉土樹種中,柳樹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對柳樹的頭木作業法,在一定高度截去樹冠,促進新枝萌生,每隔幾年伐取枝條利用。頭木作業的結果是保留樹榦,以便持續利用枝條。這就柳樹得名的所在。「柳」字與「留」字讀音相同,「柳樹」就是「留樹」,表示保留樹榦以便再次利用的一類樹。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這則故事中的刑天氏歷來被學者認為為古人虛構的神話人物,但筆者見到頭木作業不久的柳樹萌生新枝迎風搖曳的場景時,總是不由得聯想起這個不屈不撓的刑天形象。因此,筆者認為,刑天的原形就是被頭木作業的柳樹,特別是樹齡幾十年、樹榦粗壯被砍去樹冠的柳樹,與斷頭后依然挺立的人屍非常相似,有時樹榦還會形成一些傷疤,更是一付「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形象。刑天故事暗示,對柳樹的頭木作業法由來已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洪荒之巫族天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洪荒之巫族天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