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第955章 950 葡萄牙政變
察里津戰役唐軍全面勝利,俄羅斯方面用一種不怎麼體面的方式再次向歐洲人證實了,唐軍收拾他們根本不需要費多大的功夫。唐軍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對烏克蘭和南俄地區進行一些鞏固,再之後將在增兵後繼續向俄羅斯的中部挺進。
在歐洲人憂慮俄國沒有絲毫辦法阻止唐人之際,一場新的亂子讓歐洲人猝不及防。伊比利亞半島邊緣的二流小國葡萄牙,在這個時候居然發生了政變。
巴西獨立之後的葡萄牙就從歐洲一線國家之列中衰落下來,雖然其在非洲還有一些零散的殖民地,但主要是小型的貿易點,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收益,亞洲的殖民地也早早地都被大唐給「收購」了。
不過相對來說,比起英法德意西俄六個歐洲主要強國,葡萄牙對大唐的態度並沒有那麼激進和偏激。突出表現是,在這個國家的反唐宣傳並沒有特別厲害,不像是在英國或者德國那樣鋪天蓋地。
跟隨著歐盟路線走的葡萄牙,自然也要服從歐盟議會和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在戰爭爆發之後,葡萄牙應該為歐盟出兵50萬,並且承擔大量的運輸任務,以及生產足夠的歐盟制式武器。歐盟方面給葡萄牙支付了一部分定金,葡萄牙生產出了一批戰爭物資。這批物資原本應該被運送到法國支持法軍對比利時唐軍的戰鬥。不過海路基本上完全中斷了,所以這些物資是經火車運往法國的。結果在西班牙境內,鐵路遭到大唐空軍的轟炸,已經完全毀壞。嘗試維修的工人又被未爆彈給炸傷。西班牙方面乾脆就不修這條鐵路了。
法國則以沒有收到葡萄牙的物資為名,拒絕向葡萄牙支付後續的款項。而葡萄牙公司因為大多都從事商業,本身工業規模有限,企業也不算多,這次的歐盟工業生產任務,幾乎就是葡萄牙的全部了。法國人不付款,而之後唐軍還炸了葡萄牙,使得葡萄牙陷入了全面的窘境中。
貿易中斷下的葡萄牙人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人們缺衣少食,而且還不得不被攤派歐盟下發的新的任務,哪怕這些任務明顯看來都沒有什麼卵用。
而在這時候,葡萄牙女王瑪利亞一世病逝了,由她的兒子若奧六世繼位。若奧六世實際已經攝政好多年了,對葡萄牙也有一定的掌握。他的政治風格偏於強硬,而且是一個大歐洲分子,雖然談不上極端反唐,但也不具備太多好感。
葡萄牙也和很多歐洲國家類似,執行開明君主專/制,國家有一定的議會民主,但君主的作用還是巨大的。而且君主如果不喜歡哪個政黨,這個政黨基本上不可能有出頭之日了。比如葡萄牙國革,這個成立年頭不斷的政黨在葡萄牙一直屬於地下組織,被發現就一定會被取締,甚至被捉拿的黨員還會被扔進監獄乃至折磨致死。
不過在長期的地下活動中,葡萄牙國革也轉變為了以主要組織工人運動和維護勞工權益的組織模式。幾乎九成的葡萄牙的工會組織和行會組織,都跟葡萄牙國革有著聯繫。因為歐盟的大環境,所以工會在歐盟範圍內是合法的,這也是照顧德國等國的實際要求,所以這也給了葡萄牙國革活動的空間。
在大唐進行轟炸行動之際,葡萄牙國革已經組織工人們發動罷工,工業區被炸的時候,裡面是沒有工人的。這一點被葡萄牙國王若奧六世看在眼中,立即認為是葡萄牙的工會和工人們跟唐人有秘密的往來,他們背叛了國家,是絕對的危險分子。於是若奧六世調動軍隊到處搜捕工人,一時間人人自危。
不過在這個時候,葡萄牙的中下層軍官們突然起事,聯合了葡萄牙國革和工會組織,控制了國防部等政府機關,並且佔領了媒體電台報社。起事的軍官們向外界發聲,控訴若奧六世的昏庸和殘暴,認為他與歐盟為伍才是真正的賣國。只有少數的葡萄牙貴族和大商人會從中得利,而大多數葡萄牙人卻要用鮮血和生命為他們的利益做交換。
大部分被臨時徵召進入軍隊的葡萄牙新兵也反對戰爭,因為毫無疑問如果他們真的走上戰場,面對唐人,活下來的可能性極低。阻止戰爭,就是挽救自己的生命。所以大多數新兵選擇追隨中下層軍官們,反叛王國政府,反對戰爭。若奧六世也沒有想到,他新徵募的軍隊,反而成了他的掘墓人。
起義葡萄牙軍隊攻破了里斯本王宮,若奧六世企圖化妝逃走,但還是被王宮中的下人給供出來了。不過起義者並沒有殺掉他,而是將其軟禁了起來。
風雲變幻間,葡萄牙起義者致電大唐總統,表示希望能夠與唐軍停火,葡萄牙退出歐盟,不想繼續戰爭了。
這對大唐自然是個好消息,不過胡發奎仍舊沒有松嘴的意思。他還是效仿回復英國的方式,表示,葡萄牙人的意願大唐已經了解,停止戰爭大唐可以向葡萄牙人保證,不過葡萄牙必須開放國境,由唐軍進入並維持秩序,大唐也將會利用葡萄牙的國土,持續進行對歐盟軍隊的攻勢,葡萄牙軍隊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介入。另外,葡萄牙新政府的組建,大唐方面希望能夠派出顧問,進行建議和指導,以防葡萄牙再次走上邪路。
條件儘管苛刻,不過葡萄牙軍官們知道自己選擇不多,而國革和勞工勢力也是支持大唐的,最後起義者決定接受大唐的條件。在里斯本政變兩周后,大唐海軍陸戰隊在葡萄牙南部城市誇爾泰拉上岸,葡萄牙軍隊雖然沒有完全放下武器,但是指揮權卻移交給了唐軍的伊比利亞方面軍司令部。
葡萄牙王國正式終結,葡萄牙共和國成立。
而唐軍不斷增兵葡萄牙,其目標也指向了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羅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