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穿鑿附會

第27章 穿鑿附會

「王爺此言謬也,豈不聞荀子云『其於禮儀節奏也,陵謹盡察,是榮國已』。此榮國老人乃是昇平之世一老翁耳。」

旁有名士笑道。既是名士,自來狷狂,幾乎是明晃晃地指責忠順親王胡說八道。不過名士引荀卿之言,又有歌功頌德當今的折腰之語,忠順親王卻是發作不得。

「若如此說,這書中所載之事又作何解?」

忠順親王眉頭微皺,他本來只是玩笑之語,被人指責,臉上也有點兒掛不住,幸而親王之尊,涵養還是有的。

名士則笑:「世間萬事俱陳跡,古今一也。以王爺之賢德,何必因偶合臆斷,而牽強附會,招致虛誣詆譏之嫌。」

眾人勸道:「君之言過矣。」

那名士道:「倘或有好事無識之流,雲世上陳言甚多,王爺為何不取他人,而獨言榮國府赦公,人云亦云,散播謠言,無辜之人,受此牽累,是誰之過也。」

忠順親王一時語塞,無言可答。

恰逢戲台上前點的戲將完,琪官穿著大紅衫子,上來請點戲,忠順親王方摟了琪官,徑直調笑起來。

話說忠順親王之言,雖有名士斥為荒謬,但卻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但凡沒聽過《太上京》之名的人,也知道有這麼一本書,據說忠順親王閱而大笑,此乃某權貴府家事也。

待閱過書後,因繁華自古皆相似,有好事之俗人,未免覺得忠順親王所見,不敢苟同,便秉持忠順親王附會得,我亦附會得之心態,紛紜附會。

一時有雲,書中所寫為前朝高門世家,亦有云為京中其他王侯府邸,亦有根據書中方言,有雲書中所寫為地方豪門。

更有人稱,此書乃敘老義忠親王舊事,因事涉內幃宮廷秘史,忠順親王之言乃是有意作掩。

附會一堆,及至作者是誰,更是眾說,有說是某流放老宦,有說是京中高官,有說是開國權貴,有說是山寺老僧,有說是貧苦老儒,亦有說是蜀地才子,更有說是宮中閹人。

沸沸揚揚,歧說穿鑿,不一而論。

及至賈琮知道后,雙手捂臉,沉默半響,苦笑看天,感慨萬千,最終只得兩句話。

一句是,「想太多了!」

另一句是,「你們高興就好!」

賈琮並不太在意這紛擾輿論,概因忠順親王原是率性之人,曾因聽人笑言,某戲文是京中一才子所編,於是強搶才子入府編戲,然才子直言相告,詩文是寫慣了,戲文實非所長。

忠順親王雖知搶錯了人,卻以詩文出彩,戲文必定不差的蠻橫理由,強扣才子不放,若非才子家人告到今上面前,今上不得不過問,那才子尚在忠順親王府編戲文呢。

還有忠順親王替今上款待某國使節,卻以其身材高大,長相不類為由,斥其為國人冒充,令天下為之絕倒,笑談至今。

而今上卻不以為意,反道忠順親王乃是赤子心性,所言所為並無惡意,還賞賜了不少奇珍給忠順親王以作安撫。

這件事兒,京中無人不嘖嘖稱奇,說虧得忠順親王與今上並非同胞,若是今上親弟弟,尚不知今上要厚待忠順親王到什麼地步呢。

反倒是太上皇,以朝廷大事豈是兒戲為由,責罵了今上及忠順親王一通,可是才罵了兩句,太皇太后及太后太妃便來說情解圍了。

饒是太上皇之尊,面對老娘老婆小妾的眼淚圍攻,也只能是偃旗息鼓,非是不為,是不能為也。

所以,在賈琮看來,如此荒唐之人的言論,但凡有腦子的人,都不會當真。

但忠順親王干過的荒唐事兒再多,說過的可笑言論再多,他也是正經的親王,見了親王二字,總有人是寧可信其有的。

於是,因忠順親王之言,《太上京》一書,一時倒是無人不曉,連帶其中猜疑隱射之論,亦流傳甚廣。

甚至於邊緣蠻夷之地,都有所耳聞,當然越傳越離譜,在蠻夷之地,已經將此書傳言為皇帝王爺所做,書中故事亦認為是朝中真事。

但奇怪的是,如此紛雜的輿論,榮國府卻絲毫不曾聽說,賈母邢夫人並諸位姑娘,甚少出門應酬,內宅婦人不曾耳聞也罷了。

但忠順親王指名道姓,點出賈赦並榮國府之名,也無親友故朋登門告訴一聲。

賈赦是個只知高卧的宅男,古代版的家裡蹲,聽不到這些,但賈政總是要上朝的罷,況又養了一堆清客在身邊,竟也是一絲風聲也聽不見。

或許是賈政為人方正,清客們唯恐賈政得知后,心中不快,不敢胡言。

可寧國府的賈珍,總不是個方正人,又時常同京中紈絝輕薄子弟來往,按說這種笑談別人不可能不議論提及,可賈珍也渾不知有此事。

賈琮思來想去,不得其解,都由不住往玄幻上想,榮寧二府莫不是因神仙歷劫的關係,所以自帶某種結界了。

但賈琮又一想,元春封妃之事,明明太監滿臉帶笑的宣旨,封妃之事因是已定下,賈府一干人卻道不知是何兆頭,心中惶惶不定,可想而知,賈府的耳目之閉塞。

又有冷子興之言,榮寧二府也都蕭疏了,只是架子未倒,不比先時光景,可見榮寧二府頹敗之勢早成,所以不管是有沾礙的,還是無沾礙的,都疏遠了榮寧二府,難免消息滯后。

再著榮寧二府的主子又都正為秦可卿之病焦心,顧不得外頭閑事,一時不知此事,不足為奇。

已近臘月,天寒地凍,樹葉盡脫,萬物蕭條。

風聲嗚嗚地響,孫大石搓了搓手,朝著手哈了口白氣,掄起鎚子,一鎚子砸在牆上,灰塵青苔撲撲落下。

「大石兄弟,你這是沒吃飯啊?」

旁邊的人高聲笑道。

「滾。」孫大石罵了一句,往後退了一步,掄起鎚子再砸了一下,幾塊碎磚落了下來。還待再砸,卻聽得人道,「趙管事過來了。」

抬頭看去,果見趙國基領著人推了個小車過來。

「先別忙活了,喝口熱湯休息一會。」

趙國基十分和氣地散發著竹杯子。

熱騰騰地奶白色湯從水壺倒出來,一股濃濃香味隨之瀰漫開來。

「是羊肉湯。」

有人驚呼了一句,周圍的人都忍不住吸溜一下口水。

「是羊肉鯽魚湯。咱們爺特地叫人準備的,大家幹活賣力,咱們爺都瞧著呢,虧待不了你們。」

「小爺仁義。」

孫大石接過竹杯,他堂弟孫四年提起水壺,給他倒了一杯湯了。

孫大石捧著溫熱的湯水,喝了一口,極是美味可口,滿足不已。

看了看他堂弟身上的衣裳,孫大石終是沒忍住,問了一句:「你怎麼還穿夾衣啊?」

孫四年看了看衣裳,傻笑著回答道:「單衣更冷。」

孫大石一愣,嘆了口氣,沉默了一會,說道:「你一會回去把我那件棉袍穿上。」

孫四年臉紅了,連忙推辭:「我又不冷,屋裡燒著炭,可暖著了。」

說著,孫四年又解釋道:「我回家的時候,都是一路跑回去的,一點都不冷。」

孫大石還待說上一句,忽聽得趙國基叫他:「孫大石,你過來。」

孫大石連忙捧著湯杯走過去,笑問道:「趙管事,你找我?」

趙國基點點頭,指了指孫大石剛才拆的牆,說道:「這邊的房子是買下來了,等牆拆乾淨,房子弄好了,要找幾個人……」

話還沒說完,便見得陳詞忙忙過來道:「趙管事,外頭有人找你,說是什麼章家老爺打發他來的。」

寂寂深宅,寒冬並無甚花卉,只得歲寒三友點染。

昏明天色,氤氳暖香,一個小丫頭撩開帘子,將一瓶臘梅捧了進來,笑道:「今年這臘梅開得真早。」

說著,卻聽不見人回應。

轉頭一看,只見她家主子正半躺在榻上,身上蓋著狐裘,手上捧著一本書,正聚精會神地看著。

小丫頭不由得咳嗽一聲,將臘梅捧到她主子跟前,笑道:「姨奶奶,你瞧瞧這花,開得可好可香了。」

姨奶奶眼皮子都不抬,仍沉浸在劇情中,只是嗯了一聲,隨口道:「放著罷。」

小丫頭無奈,將花瓶放到香几上,又嘰嘰喳喳地說道:「那立白皂要也有臘梅香味的就好了。府里的嫡小姐最愛臘梅香了,我聽送東西來的下人說,重陽那回見姨奶奶送去的立白皂沒有臘梅香味的,嫡小姐可不高興了。」

可惜這話依然得不到回應,小丫頭氣餒不已,嘀咕了一句:「那本什麼京的書,都看了五六遍了,還看得這麼入神,就是佛經也該看膩了。」

嘀嘀咕咕說著,小丫頭走到鏡台前,打開梳妝匣,將裡頭的胭脂盒拿出來,看著裡面的絲綿胭脂,又將粉盒打開來看了看,抱怨道:「胭脂快沒了,粉也快沒了,這絲綿胭脂,那賣婆還吹噓說是按宮中秘方弄的,一點都不好使。」

忽聽得有人敲門,小丫頭連忙出去開門,過了一會子,撅著嘴進來道:「姨奶奶,朱賣婆來了。」

姨奶奶將眼睛從書上移開,漫不經心地說道:「你不是說,胭脂和粉都沒了嗎?她來了正好買一些。」小丫頭扁了扁嘴:「可是這絲綿胭脂,就是她賣的,又貴又難用!」

「那就不買胭脂,只買粉好了。」姨奶奶並不在意。

小丫頭悻悻地哦了一聲,轉身又出去了,不一會兒,引著朱賣婆進了屋來。

朱賣婆過來朝著姨奶奶行了個禮,低眉順眼地笑道:「姨奶奶安好。」

姨奶奶抬眼一笑,說道:「可有紫茉莉粉?」

朱賣婆忙點了點頭,拿袖子掩口道:「有,有,有,不光有茉莉粉,還有姨奶奶手中這書里寫的絲綿胭脂和玉蘭油。」

「只要茉莉粉。」小丫頭提高嗓門地說道。

朱賣婆暗罵一聲小蹄子,陪著笑臉道:「這絲綿胭脂和玉蘭油都是宮廷秘方,可是好得很呢。」

小丫頭哼了一聲,不滿道:「上回你來,也是這麼說的,可賣得那胭脂,難用死了!幸好姨奶奶當初沒買那什麼油。你如今也開了鋪子了,怎麼賣的東西反而越來越差了。」

朱賣婆腆著笑道:「哎呀,不瞞姨奶奶,我當初也是上了當了,哪知道這行里賣的東西,也有偽名冒充的呢。那回拿來給姨奶奶看的玉蘭油,竟是假冒的,到底是姨奶奶念的書多,一眼就認出不對來了。」

小丫頭聽了這話,眼睛瞬時瞪圓了:「什麼!竟是假的。」

朱賣婆笑道:「可不是假的么。我也是見了真的,才知道,那什麼油,原來並不是油,而是膏子。」

姨奶奶合書笑道:「想來,定是那造假的人望文生義,見著一個油字,便作了油來冒充。」

朱賣婆聽得姨奶奶語氣鬆動,忙從籃子里取出一個紙盒來,遞給姨奶奶,笑回道:「可不是正如姨奶奶所說。姨奶奶瞧瞧這個,若早見了這個,我哪會上這個冤枉當,吃這個虧。也是我貪心不足,聽著名字,便信為真,竟沒想,這秘方上的東西,哪是說有便能有的呢。上回那立白皂,還不算難得,尚有一段時間搶都搶不到手呢。」

姨奶奶接了紙盒,打開一瞧,見裡頭一個描金白瓷罐,瓷罐輕薄如紙,上面只得一行扭曲如蝌蚪地金字,也辨認不出含義。

輕輕扭開罐蓋,姨奶奶笑了笑:「潔白如雪,芬芳似花。瞧著倒有幾分相似。」

朱賣婆小心翼翼地湊上來道:「姨奶奶好眼力。聽說前朝宮裡有位貴人,下葬二十餘年後,有人夜盜貴人墳,竟發現此貴人面目如在生時,且肌膚柔嫩,光滑如少女,懷中抱有一赤金匣,匣子只得一瓶玉蘭油一張秘方。姨奶奶可要試試?」

姨奶奶笑了一笑,說道:「這不過是書中虛構故事。不足為信。」

雖如此說,姨奶奶仍不免用指尖挑了一點雪白的膏體,抹在手背上,手背上因冬日冷風有些粗糲的皮膚,漸漸滋潤細膩,眼見著一種嬌艷之色隱約其中,眼睛不由得一亮。

朱賣婆眼見著生意有成,嘴角翹了翹,上前道:「姨奶奶覺得怎樣?」

姨奶奶忽而問道:「這書上所提的除玉蘭油外,尚有一種神仙水,你怎麼不拿來我瞧瞧?」

朱賣婆一時語塞,強笑著搪塞道:「那東西何等金貴,豈是隨意市賣的。姨奶奶既想要這個,且容我細細打聽一番。」

出了院子,朱賣婆提著籃子一轉,靠在牆上歇了歇腳,摸了摸袋子里的銀子,難掩歡喜。朱賣婆心道,好歹賺了二兩銀子,沒白費這許多唇舌。

不過又想到那絲綿胭脂,不免犯起愁,做了一輩子買賣,如今倒上了大當,這絲綿胭脂這般難用,退又退不了,賣又不好賣,倒砸在手裡了。

想到這裡,剛剛賺了二兩銀子的喜悅,蕩然無存。

朱賣婆嘆了口氣,提著籃子轉身往著金陵城中最繁華的地界而去。

繁華門巷,畫棟朱門,落日斜照,清冷長影。

朱賣婆才走到側門邊上,門口的小廝滿臉不悅之色,揮趕道:「到一邊去,這哪是你來的地方?」

朱賣婆點頭哈腰不止,討好道:「這位小哥,府上可有個叫玉鳳的姑娘,她在我家鋪子里交了定錢,讓我送東西來府上。」

「你也不瞧瞧,這是哪家?還要往你這婆子手上買東西。」小廝聽了,笑得極是誇張放肆,不過又說道:「算了,我今兒心情好,進去幫你問問。」

朱賣婆滿口稱謝。

小廝進去了好半天,才見得一個滿身綾羅,真真絕色的丫鬟匆匆走了出來。

「東西呢?」

不待朱賣婆上前見禮,玉鳳便急忙問了一聲,忽然想到什麼,又說道:「算了,你跟我進來吧。」

月華錦的幔帳被金玉的簾鉤鉤住,薛寶雲披著衣裳,俯在案上,拿筆描著繁複地花樣兒。

見玉鳳進來,薛寶雲才放下筆,端起茶喝了一口:「人來了沒?」

玉鳳笑道:「我拿了東西來給姑娘,叫了兩個婆子陪著那賣婆吃茶。」

薛寶雲點了點頭,隨手扶了扶頭上的珍珠釵,笑道:「東西給我瞧瞧。」

玉鳳方從懷裡拿出一個粉紅色的瓶子,遞給薛寶雲。那瓶子晶瑩輕透,卻如有薄霧,看材質竟是玻璃

薛寶雲接過玻璃瓶,轉了轉瓶子,粉紅色液體微微一盪,她輕聲念出瓶身上的一行墨色詩句:「多情最是清冷水,照見冰容似去年。」

...

「王爺此言謬也,豈不聞荀子云『其於禮儀節奏也,陵謹盡察,是榮國已』。此榮國老人乃是昇平之世一老翁耳。」

旁有名士笑道。既是名士,自來狷狂,幾乎是明晃晃地指責忠順親王胡說八道。不過名士引荀卿之言,又有歌功頌德當今的折腰之語,忠順親王卻是發作不得。

「若如此說,這書中所載之事又作何解?」

忠順親王眉頭微皺,他本來只是玩笑之語,被人指責,臉上也有點兒掛不住,幸而親王之尊,涵養還是有的。

名士則笑:「世間萬事俱陳跡,古今一也。以王爺之賢德,何必因偶合臆斷,而牽強附會,招致虛誣詆譏之嫌。」

眾人勸道:「君之言過矣。」

那名士道:「倘或有好事無識之流,雲世上陳言甚多,王爺為何不取他人,而獨言榮國府赦公,人云亦云,散播謠言,無辜之人,受此牽累,是誰之過也。」

忠順親王一時語塞,無言可答。

恰逢戲台上前點的戲將完,琪官穿著大紅衫子,上來請點戲,忠順親王方摟了琪官,徑直調笑起來。

話說忠順親王之言,雖有名士斥為荒謬,但卻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但凡沒聽過《太上京》之名的人,也知道有這麼一本書,據說忠順親王閱而大笑,此乃某權貴府家事也。

待閱過書後,因繁華自古皆相似,有好事之俗人,未免覺得忠順親王所見,不敢苟同,便秉持忠順親王附會得,我亦附會得之心態,紛紜附會。

一時有雲,書中所寫為前朝高門世家,亦有云為京中其他王侯府邸,亦有根據書中方言,有雲書中所寫為地方豪門。

更有人稱,此書乃敘老義忠親王舊事,因事涉內幃宮廷秘史,忠順親王之言乃是有意作掩。

附會一堆,及至作者是誰,更是眾說,有說是某流放老宦,有說是京中高官,有說是開國權貴,有說是山寺老僧,有說是貧苦老儒,亦有說是蜀地才子,更有說是宮中閹人。

沸沸揚揚,歧說穿鑿,不一而論。

及至賈琮知道后,雙手捂臉,沉默半響,苦笑看天,感慨萬千,最終只得兩句話。

一句是,「想太多了!」

另一句是,「你們高興就好!」

賈琮並不太在意這紛擾輿論,概因忠順親王原是率性之人,曾因聽人笑言,某戲文是京中一才子所編,於是強搶才子入府編戲,然才子直言相告,詩文是寫慣了,戲文實非所長。

忠順親王雖知搶錯了人,卻以詩文出彩,戲文必定不差的蠻橫理由,強扣才子不放,若非才子家人告到今上面前,今上不得不過問,那才子尚在忠順親王府編戲文呢。

還有忠順親王替今上款待某國使節,卻以其身材高大,長相不類為由,斥其為國人冒充,令天下為之絕倒,笑談至今。

而今上卻不以為意,反道忠順親王乃是赤子心性,所言所為並無惡意,還賞賜了不少奇珍給忠順親王以作安撫。

這件事兒,京中無人不嘖嘖稱奇,說虧得忠順親王與今上並非同胞,若是今上親弟弟,尚不知今上要厚待忠順親王到什麼地步呢。

反倒是太上皇,以朝廷大事豈是兒戲為由,責罵了今上及忠順親王一通,可是才罵了兩句,太皇太后及太后太妃便來說情解圍了。

饒是太上皇之尊,面對老娘老婆小妾的眼淚圍攻,也只能是偃旗息鼓,非是不為,是不能為也。

所以,在賈琮看來,如此荒唐之人的言論,但凡有腦子的人,都不會當真。

但忠順親王干過的荒唐事兒再多,說過的可笑言論再多,他也是正經的親王,見了親王二字,總有人是寧可信其有的。

於是,因忠順親王之言,《太上京》一書,一時倒是無人不曉,連帶其中猜疑隱射之論,亦流傳甚廣。

甚至於邊緣蠻夷之地,都有所耳聞,當然越傳越離譜,在蠻夷之地,已經將此書傳言為皇帝王爺所做,書中故事亦認為是朝中真事。

但奇怪的是,如此紛雜的輿論,榮國府卻絲毫不曾聽說,賈母邢夫人並諸位姑娘,甚少出門應酬,內宅婦人不曾耳聞也罷了。

但忠順親王指名道姓,點出賈赦並榮國府之名,也無親友故朋登門告訴一聲。

賈赦是個只知高卧的宅男,古代版的家裡蹲,聽不到這些,但賈政總是要上朝的罷,況又養了一堆清客在身邊,竟也是一絲風聲也聽不見。

或許是賈政為人方正,清客們唯恐賈政得知后,心中不快,不敢胡言。

可寧國府的賈珍,總不是個方正人,又時常同京中紈絝輕薄子弟來往,按說這種笑談別人不可能不議論提及,可賈珍也渾不知有此事。

賈琮思來想去,不得其解,都由不住往玄幻上想,榮寧二府莫不是因神仙歷劫的關係,所以自帶某種結界了。

但賈琮又一想,元春封妃之事,明明太監滿臉帶笑的宣旨,封妃之事因是已定下,賈府一干人卻道不知是何兆頭,心中惶惶不定,可想而知,賈府的耳目之閉塞。

又有冷子興之言,榮寧二府也都蕭疏了,只是架子未倒,不比先時光景,可見榮寧二府頹敗之勢早成,所以不管是有沾礙的,還是無沾礙的,都疏遠了榮寧二府,難免消息滯后。

再著榮寧二府的主子又都正為秦可卿之病焦心,顧不得外頭閑事,一時不知此事,不足為奇。

已近臘月,天寒地凍,樹葉盡脫,萬物蕭條。

風聲嗚嗚地響,孫大石搓了搓手,朝著手哈了口白氣,掄起鎚子,一鎚子砸在牆上,灰塵青苔撲撲落下。

「大石兄弟,你這是沒吃飯啊?」

旁邊的人高聲笑道。

「滾。」孫大石罵了一句,往後退了一步,掄起鎚子再砸了一下,幾塊碎磚落了下來。還待再砸,卻聽得人道,「趙管事過來了。」

抬頭看去,果見趙國基領著人推了個小車過來。

「先別忙活了,喝口熱湯休息一會。」

趙國基十分和氣地散發著竹杯子

熱騰騰地奶白色湯從水壺倒出來,一股濃濃香味隨之瀰漫開來。

「是羊肉湯。」

有人驚呼了一句,周圍的人都忍不住吸溜一下口水。

「是羊肉鯽魚湯。咱們爺特地叫人準備的,大家幹活賣力,咱們爺都瞧著呢,虧待不了你們。」

「小爺仁義。」

孫大石接過竹杯,他堂弟孫四年提起水壺,給他倒了一杯湯了。

孫大石捧著溫熱的湯水,喝了一口,極是美味可口,滿足不已。

看了看他堂弟身上的衣裳,孫大石終是沒忍住,問了一句:「你怎麼還穿夾衣啊?」

孫四年看了看衣裳,傻笑著回答道:「單衣更冷。」

孫大石一愣,嘆了口氣,沉默了一會,說道:「你一會回去把我那件棉袍穿上。」

孫四年臉紅了,連忙推辭:「我又不冷,屋裡燒著炭,可暖著了。」

說著,孫四年又解釋道:「我回家的時候,都是一路跑回去的,一點都不冷。」

孫大石還待說上一句,忽聽得趙國基叫他:「孫大石,你過來。」

孫大石連忙捧著湯杯走過去,笑問道:「趙管事,你找我?」

趙國基點點頭,指了指孫大石剛才拆的牆,說道:「這邊的房子是買下來了,等牆拆乾淨,房子弄好了,要找幾個人……」

話還沒說完,便見得陳詞忙忙過來道:「趙管事,外頭有人找你,說是什麼章家老爺打發他來的。」

寂寂深宅,寒冬並無甚花卉,只得歲寒三友點染。

昏明天色,氤氳暖香,一個小丫頭撩開帘子,將一瓶臘梅捧了進來,笑道:「今年這臘梅開得真早。」

說著,卻聽不見人回應。

轉頭一看,只見她家主子正半躺在榻上,身上蓋著狐裘,手上捧著一本書,正聚精會神地看著。

小丫頭不由得咳嗽一聲,將臘梅捧到她主子跟前,笑道:「姨奶奶,你瞧瞧這花,開得可好可香了。」

姨奶奶眼皮子都不抬,仍沉浸在劇情中,只是嗯了一聲,隨口道:「放著罷。」

小丫頭無奈,將花瓶放到香几上,又嘰嘰喳喳地說道:「那立白皂要也有臘梅香味的就好了。府里的嫡小姐最愛臘梅香了,我聽送東西來的下人說,重陽那回見姨奶奶送去的立白皂沒有臘梅香味的,嫡小姐可不高興了。」

可惜這話依然得不到回應,小丫頭氣餒不已,嘀咕了一句:「那本什麼京的書,都看了五六遍了,還看得這麼入神,就是佛經也該看膩了。」

嘀嘀咕咕說著,小丫頭走到鏡台前,打開梳妝匣,將裡頭的胭脂盒拿出來,看著裡面的絲綿胭脂,又將粉盒打開來看了看,抱怨道:「胭脂快沒了,粉也快沒了,這絲綿胭脂,那賣婆還吹噓說是按宮中秘方弄的,一點都不好使。」

忽聽得有人敲門,小丫頭連忙出去開門,過了一會子,撅著嘴進來道:「姨奶奶,朱賣婆來了。」

姨奶奶將眼睛從書上移開,漫不經心地說道:「你不是說,胭脂和粉都沒了嗎?她來了正好買一些。」小丫頭扁了扁嘴:「可是這絲綿胭脂,就是她賣的,又貴又難用!」

「那就不買胭脂,只買粉好了。」姨奶奶並不在意。

小丫頭悻悻地哦了一聲,轉身又出去了,不一會兒,引著朱賣婆進了屋來。

朱賣婆過來朝著姨奶奶行了個禮,低眉順眼地笑道:「姨奶奶安好。」

姨奶奶抬眼一笑,說道:「可有紫茉莉粉?」

朱賣婆忙點了點頭,拿袖子掩口道:「有,有,有,不光有茉莉粉,還有姨奶奶手中這書里寫的絲綿胭脂和玉蘭油。」

「只要茉莉粉。」小丫頭提高嗓門地說道。

朱賣婆暗罵一聲小蹄子,陪著笑臉道:「這絲綿胭脂和玉蘭油都是宮廷秘方,可是好得很呢。」

小丫頭哼了一聲,不滿道:「上回你來,也是這麼說的,可賣得那胭脂,難用死了!幸好姨奶奶當初沒買那什麼油。你如今也開了鋪子了,怎麼賣的東西反而越來越差了。」

朱賣婆腆著笑道:「哎呀,不瞞姨奶奶,我當初也是上了當了,哪知道這行里賣的東西,也有偽名冒充的呢。那回拿來給姨奶奶看的玉蘭油,竟是假冒的,到底是姨奶奶念的書多,一眼就認出不對來了。」

小丫頭聽了這話,眼睛瞬時瞪圓了:「什麼!竟是假的。」

朱賣婆笑道:「可不是假的么。我也是見了真的,才知道,那什麼油,原來並不是油,而是膏子。」

姨奶奶合書笑道:「想來,定是那造假的人望文生義,見著一個油字,便作了油來冒充。」

朱賣婆聽得姨奶奶語氣鬆動,忙從籃子里取出一個紙盒來,遞給姨奶奶,笑回道:「可不是正如姨奶奶所說。姨奶奶瞧瞧這個,若早見了這個,我哪會上這個冤枉當,吃這個虧。也是我貪心不足,聽著名字,便信為真,竟沒想,這秘方上的東西,哪是說有便能有的呢。上回那立白皂,還不算難得,尚有一段時間搶都搶不到手呢。」

姨奶奶接了紙盒,打開一瞧,見裡頭一個描金白瓷罐,瓷罐輕薄如紙,上面只得一行扭曲如蝌蚪地金字,也辨認不出含義。

輕輕扭開罐蓋,姨奶奶笑了笑:「潔白如雪,芬芳似花。瞧著倒有幾分相似。」

朱賣婆小心翼翼地湊上來道:「姨奶奶好眼力。聽說前朝宮裡有位貴人,下葬二十餘年後,有人夜盜貴人墳,竟發現此貴人面目如在生時,且肌膚柔嫩,光滑如少女,懷中抱有一赤金匣,匣子只得一瓶玉蘭油一張秘方。姨奶奶可要試試?」

姨奶奶笑了一笑,說道:「這不過是書中虛構故事。不足為信。」

雖如此說,姨奶奶仍不免用指尖挑了一點雪白的膏體,抹在手背上,手背上因冬日冷風有些粗糲的皮膚,漸漸滋潤細膩,眼見著一種嬌艷之色隱約其中,眼睛不由得一亮。

朱賣婆眼見著生意有成,嘴角翹了翹,上前道:「姨奶奶覺得怎樣?」

姨奶奶忽而問道:「這書上所提的除玉蘭油外,尚有一種神仙水,你怎麼不拿來我瞧瞧?」

朱賣婆一時語塞,強笑著搪塞道:「那東西何等金貴,豈是隨意市賣的。姨奶奶既想要這個,且容我細細打聽一番。」

出了院子,朱賣婆提著籃子一轉,靠在牆上歇了歇腳,摸了摸袋子里的銀子,難掩歡喜。朱賣婆心道,好歹賺了二兩銀子,沒白費這許多唇舌。

不過又想到那絲綿胭脂,不免犯起愁,做了一輩子買賣,如今倒上了大當,這絲綿胭脂這般難用,退又退不了,賣又不好賣,倒砸在手裡了。

想到這裡,剛剛賺了二兩銀子的喜悅,蕩然無存。

朱賣婆嘆了口氣,提著籃子轉身往著金陵城中最繁華的地界而去。

繁華門巷,畫棟朱門,落日斜照,清冷長影。

朱賣婆才走到側門邊上,門口的小廝滿臉不悅之色,揮趕道:「到一邊去,這哪是你來的地方?」

朱賣婆點頭哈腰不止,討好道:「這位小哥,府上可有個叫玉鳳的姑娘,她在我家鋪子里交了定錢,讓我送東西來府上。」

「你也不瞧瞧,這是哪家?還要往你這婆子手上買東西。」小廝聽了,笑得極是誇張放肆,不過又說道:「算了,我今兒心情好,進去幫你問問。」

朱賣婆滿口稱謝。

小廝進去了好半天,才見得一個滿身綾羅,真真絕色的丫鬟匆匆走了出來。

「東西呢?」

不待朱賣婆上前見禮,玉鳳便急忙問了一聲,忽然想到什麼,又說道:「算了,你跟我進來吧。」

月華錦的幔帳被金玉的簾鉤鉤住,薛寶雲披著衣裳,俯在案上,拿筆描著繁複地花樣兒。

見玉鳳進來,薛寶雲才放下筆,端起茶喝了一口:「人來了沒?」

玉鳳笑道:「我拿了東西來給姑娘,叫了兩個婆子陪著那賣婆吃茶。」

薛寶雲點了點頭,隨手扶了扶頭上的珍珠釵,笑道:「東西給我瞧瞧。」

玉鳳方從懷裡拿出一個粉紅色的瓶子,遞給薛寶雲。那瓶子晶瑩輕透,卻如有薄霧,看材質竟是玻璃

薛寶雲接過玻璃瓶,轉了轉瓶子,粉紅色液體微微一盪,她輕聲念出瓶身上的一行墨色詩句:「多情最是清冷水,照見冰容似去年。」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紅樓去寫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穿越紅樓去寫文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章 穿鑿附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