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
笑話來了~
有一次臨時想起來去游泳,順手在超市裡買了條廉價的泳褲,因為沒有別的顏色,只有紅色。結果,沒想到泳褲褪色,我在池子里泡著的時候,下身滲出了一絲一縷的紅色出來,蕩漾在水中……一個大叔游過我身邊,看了看我身下紅紅的「血水」,又看了看我裸.露的男人上身,一瞬間,他的表情非常的矛盾……
現在在醫院,陪老婆孕檢,孕婦都要秤體重,,,,,,,,剛一孕婦說冬天外衣重秤不準,看她脫了大衣拿在手上,就上秤了!果然懷孕會降低智商啊!
在公廁里,忽然聽到廁間有人說話「朋友,有手紙嗎?」
我翻了翻口袋,「抱歉,沒有。」
過了幾秒,那人又問:「朋友,有小塊報紙嗎?」
我無奈地一笑,「對不起,沒有,我只是來尿尿。」
又過了幾秒鐘,廁間門縫塞出一張10元人民幣,「朋友,能破成10張1塊的嗎?」然後我給了他10個硬幣。
老同學聚會上,大家聚一塊閑聊~~~
甲同學:「戒煙了,家裡還有一條中華,誰抽來我家拿」
乙同學:「戒酒了,還有幾瓶茅台,下次聚會給帶來!」
丙同學:「戒賭了,家裡還有台麻將機,誰要去我家搬」
我雞動的問道:「有戒.色的嗎?」
跟老婆第一次的時候沒見紅。她說以前騎車的時候可能弄沒了。我也便沒在意。若干年後……我說:今天孩子上學,你騎車送他去吧……她說:我又不會騎車,怎麼送?
一同學上高中時跳過一個巨可怕的集體舞,需要急速摔倒等暴烈動作。
大家沒練幾天就不行了,她腿部肌肉還拉傷了,一條腿根本抬不起來,上樓梯時就是把那條腿直著往上送。正走著,聽見後面一個女孩跟她男朋友說:「還是大城市的學校正規些,在我們老家,這種小兒麻痹的根本不能上學。」
接到老公的電話:「老婆,你不是討厭我買彩票嗎,我今天就給你個驚喜!」
我猜想該不是中了大獎吧,心裡那個激動呀,正在浮想連篇,老公回來了。
進門就說:「我今天把買彩票的20元錢省下了,特意給你買了只燒雞!
n多年前的事,那時我還是個初中生,我們學校有個愛打人的化學老師,那可是真打阿,不光男生挨打,女生也不放過。不過他打人只用教室里的掃把,後來我們每逢他課就把掃把藏起來!再後來…校園裡就有了一個夾著掃把上課的老師…
————————沒了
林毅夫《解讀中國經濟》
「李約瑟之謎」。這個問題包含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為什麼在前現代社會中國的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第二個方面是為什麼在現代社會中國又成為技術落後的國家,沒有繼續維持原來的領先。
這是歷史上一個很大的轉變,當然就會激發很多人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對於中國人來說尤為意義重大,因為中國的知識分子一向以振興國家為己任,雖然過去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這段歷史背後的因由對於預測中國在未來的復興一定有所啟示,值得我們去深入發掘。
在人類文明史上有很多文明都曾寫下過光輝的一頁。像埃及在五千到七千年前是全世界最大最強的經濟,後來到三千年前,兩河流域文明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文明,之後才有中華文明的輝煌。但是世界上大多數的文明,都是由弱到強,強了以後各領風騷幾百年乃至幾千年,就會逐漸走向衰弱,最終湮沒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對於埃及文明,雖然從地理名詞上看,現在的埃及與五千至七千年前法老時代的埃及用的是同一個地名,但就文化角度而言,古代的埃及文明已經消亡。其他如兩河流域文明同樣也是如此。
中華民族被認為是唯一一個延續了幾千年並傳承不滅的文明,但是中華文明到底會不會像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那樣由小而盛、由盛到衰、最後走向消亡呢?對李約瑟之謎兩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會影響到對這個問題的判斷,會讓我們明白中國到底有沒有再度復興強大起來的可能。要回答上述問題就要弄清中國過去為何繁盛,又為何由盛轉衰,這是預測□□發展前景的一個突破口,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未來的發展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才能重新恢復中華民族原有的創造力。
(四)對李約瑟之謎的解釋
1.中國在前現代社會具有優勢的原因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因為中國良好的自然條件造成耕地的生產力一直高於西方,人的生存成本較低,人口繁衍也比較迅速。相反歐洲雖然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但氣候條件不適宜高產農作物的生長,土地承載人口的能力比較低,所以在歷史上人口一直遠少於中國。
在前現代社會裡,技術創新主要來自工人和農民的經驗性嘗試錯誤。在人口較多時,參加勞動的農民和工人的數量也會較多,發明新技術的概率也就相對較大。當時的技術主要來自於經驗的積累,然後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教育年輕人要遵從老一輩的傳統做法,否則就會因犯錯而受到懲罰。但是在傳統的做法中偶爾也會有創新,就像前面講過的那樣,一個偶然的「嘗試錯誤」發現了一個可以提高生產力的好方法,之後就推廣開來。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在前現代社會都是依靠經驗試錯的方式來進行技術發明,在這種情況下人多就是一種優勢,因為人多能夠進行嘗試錯誤的數量就多,技術發明的概率也就更大。不僅中國是如此,大多數文明古國,如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等,都是人口稠密並且勞動力數量龐大,才使得這些地區的技術進步有更廣闊的基礎,從而創造了偉大的文明。
2.8—12世紀中國的技術創新加速的原因
在公元8—12世紀,中國技術創新曾一度不斷加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導致經濟重心南遷,人口大量南移。南方與北方相比較,同樣有3—11月的雨季與陽光,但是北方比南方降雨少,所以北方的糧食作物以小麥、高粱和穀物為主,南方則是以水稻為主。人口遷移到南方以後,以高產的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前提是必須有合適的工具,但是北方帶來的工具並不適合南方的環境。北方的主要勞動工具是像豬八戒拿的那種耙子,但耙子不適用於南方水田,必須把耙子改進為鋤頭,這一改進本身就是一個技術變遷的過程。同樣的情形,北方的交通工具以馬車為主,到了南方則需要改進為乘船,所以與船相關的一系列技術就相繼出現。生產力水平較高的地方,給技術變遷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對於給定的技術分佈曲線,由於南方的陽光、水、土質等環境條件提供了較高生產力水平的可能性,技術分佈曲線向右移,所以不斷有新技術湧現。
在8—12世紀,由於人口自北向南的遷移,南北自然環境的差異使得人口遷移到南方之後技術分佈曲線往右移動,但是由人口遷移引起的技術分佈曲線移動不可能永遠持續進行下去,因此在出現一段時間的加速期后,技術發明的速度就會不斷減緩,出現第二個假說的情況:隨著生產力水平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給定技術分佈曲線的情況下,右邊的面積越來越小,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即使人口和嘗試錯誤的數量還在增加,技術發明的速度也會放慢。當然,如果人口減少,技術發明的速度同樣會放慢,因為人口減少意味著發明新技術的嘗試錯誤次數減少。在歷史上的8—12世紀以後,中國有時人口增加,有時人口減少,但是技術變遷的速度再也沒有加快過。
(五)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要弄清楚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科學革命,首先要從原始科學和現代科學之間的區別出發來進行研究。
科學的定義很簡單,它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系統性的知識,它的發現機制與技術的發明是一樣的。科學革命不是內容的革命,因為在科學革命之前就存在有原始科學,原始科學與現代的科學都是一套對自然界現象的系統解釋。例如,亞里士多德除了是哲學家,還是一個科學家,他對自然現象提出過系統性的解釋,例如「四元素」說就認為任何物質都是由四種元素組成的,中國也存在類似的「五行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組成的。在古代還有一個關於老鼠來源的解釋,只要在箱子里裝上布,然後放在床鋪底下就會生出老鼠來。這是一個假說,當然現在知道,老鼠跟人一樣是由父母生育出來的,但當時人們不了解這一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