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燕趙風雲(五)
大同—集寧之戰對於1946年正處於拉鋸階段的國共兩黨而言都可謂意義非常。大同未得,又失集寧,使得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處於傅作義東西夾擊之中張家口是察哈爾省省會,北傍長城,南接平川,三面環山,地形險要;清水河由北向南,將市區分為東西兩部分。該城1937年被日軍侵佔。1939年9月,日本在張家口拼湊了一個「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以後又幾易其名,實際上把它變成了中國境內又一個偽滿洲國。日本對張家口十分重視,在這裡駐有重兵,企圖使其成為侵佔華北,進而鯨吞中國和牽制蘇聯的戰略基地。
而抗戰勝利之後,張家口是八路軍方面所奪取的唯一省會城市,稱為第二紅都,是當時晉察冀軍區首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華北、東北、察綏戰略要衝,是聯繫以上三地咽喉之地,為平綏鐵路樞紐,北通外蒙庫倫,西北通蘇聯烏里雅蘇台,東北通熱河,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價值。陝甘寧邊區幹部去東北,和蘇聯方面保持鐵路交通,獲得外援,張家口也是唯一必經之道。因此是國共兩黨必爭之地,**方面在集寧會戰結束后,即開始準備進攻張家口。
鑒於部隊新敗,兵無戰心,聶榮臻原有意放棄張家口,只是在軍委的嚴厲催促下才準備保衛張家口。當然**有自己的理由。掐指算來,抗戰結束后,晉察冀總兵力約32萬人,扣除複員的10萬人,也還有20萬人左右,大同、集寧會戰失利,總兵力仍有10萬人以上,對國民黨十一、十二兩個戰區的7萬多進攻兵力,仍佔一定的優勢。
為了不把話說的太絕,**同意聶榮臻,在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撤退:「同時張家口應秘密進行疏散,準備於必要時放棄之。」而聶榮臻判斷,**進攻重點應在東線,只有在第十一戰區的孫連仲所部東線佔領懷來后,傅作義所部才可能沿鐵路線出動,在最短距離內會師柴溝堡。因此在兵力配備上,晉察冀軍區將主力置與東線,準備打殲滅戰,一縱全部三個旅、二縱主力兩個旅、三縱第七旅、四縱第十旅、獨立第五旅及大量民兵部隊均配置於東線懷來、延慶地區。而將四縱一個旅及晉綏軍區主力配置於大同鐵路線的柴溝堡、天鎮、陽高一線,嚴陣以待傅作義。教導旅和軍區警衛團位於張家口作機動部隊。晉察冀軍區第七軍分區部隊位於張北擔任警戒任務,另派六個旅,深入東線敵後,從側翼打擊東線進攻之敵。
從戰局來講這樣的部署並無不妥,傅作義並不上當,而是採用暗渡陳倉、聲東擊西之計,派出一團人乘火車偽裝成主力,在裝甲車掩護下,每天白天從大同開往陽高,晚上原車返回大同,連日往返,作出大兵團運動的姿態,並由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部派員先到大同打前站,號房子,徵購糧秣,揚言大軍在大同集結,傅作義本人將親到大同坐鎮指揮進攻。另一方面,傅作義卻悄悄將主力集結於集寧地區。
1946年9月29日,東線戰役展開,**第十六軍,第九十四軍和第五十三軍各一部開始猛攻,與晉察冀軍區主力,在東線展開激戰,因為解放軍預有準備,集中了主力,**並不佔優勢,所以進展緩慢,並有兩個團一個營的部隊的相當損失,經10多天激戰,東線**第十一戰區被阻擋在懷來以東地區。
蔣介石故伎重演,將張家口劃歸傅作義的第十二戰區管轄。10月8日,早已集結在集寧玫瑰營子一帶的傅作義主力2萬餘人暫三軍軍長董其武指揮,傾巢出動,直撲張家口。為了加強攻擊能力,傅作義甚至動用了王牌——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部的、編有汽車團、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營、戰防炮兵營、坦克大隊、鐵甲車大隊的機械化部隊,配屬給了董其武所部。主攻方向,出人意料地不走鐵路,不經大同,而繞由長城外荒蕪,渺無人煙之地,向張家口以北草原山區,由西繞到北向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後方直搗空虛的張北方向,殺向張家口兵力薄弱的後門。這樣一來由東向西守在柴溝堡一線的四縱和晉綏軍區主力,就形同虛設。同時第三十五軍軍長魯英麟率該軍第三十二師李銘鼎所部和暫第十七師朱大純既作為佯攻部隊,位於大同、豐鎮,又作為二線部隊,準備增援董其武主力。
奇襲張北,傅作義再次發揮了所部騎兵的優勢,以騎兵指揮孫蘭峰率劉春方騎四師,鄂友三騎十二旅作為大軍的前鋒,所有騎兵倒穿棉衣,馬蹄裹布,先越過草原,隨即穿山溝直撲南壕塹,大青溝,部隊一面進行,一面封鎖消息,在進軍途中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一律扣留由部隊收容,跟隨部隊前進,以免泄露消息,10月9日下午2時許,已突進到距張北縣城5公里處。
而在張北城內擔任警戒的解放軍晉察冀第七軍分區部隊,還誤以為是小股敵人串擾,即派兩個騎兵團繞路出發,試圖圍殲該敵,張北只留一個連和兩個警衛排駐守。而劉春方的騎四師發覺城內守軍並無戒備,立即以一個團精銳騎兵,輕裝突擊,一氣沖至城牆根下。由西南和西北城角爬上城牆,城內守軍毫無防備,倉促應戰,仍英勇戰鬥,但是傅作義所部氣勢旺盛,揮舞馬刀和衝鋒槍,進行近戰、白刃戰,守軍邊打邊向城內撤退。
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軍區張家口衛戍司令員鄭維山得知敵主力進攻張北縣城消息,立刻命令警衛團主力,乘汽車急赴張北增援。但由於沿途遭敵機轟炸、掃射而遲滯了時間,到達張北時,傅作義所部主力已陸續到達,雙方在張北城內展開激烈巷戰,經過3個多小時戰鬥,守軍傷亡慘重,無力抵抗突然襲擊,向崇禮方向撤走,9日下午五點多,騎四師佔領張北縣城。
張北縣城失守消息傳到張家口,聶榮臻頓感得形勢嚴重,而己方主力全在東線,雖已下急令抽調回來,但一時難以趕回,只能派遣剛參加集寧戰役經過整補的李湘教導旅,火速趕到位於張北與張家口之間的天險狼窩溝一線組織防禦,狼窩溝是(陰山)野狐嶺最險要一段隘口,地形非常險要,兩邊高山峻岭,中間一條峽谷,公路即由其間通過。
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敵,距張家口25公里,分大、小狼窩溝兩個村莊,是張北到張家口必經要道。蘇蒙聯軍進軍張家口,曾在狼窩溝與日軍激戰過。唐與契丹在狼窩溝也曾發生過大戰。但是最著名的還是成吉思汗所率的蒙古騎兵在狼窩溝殲滅金軍主力的決戰。無怪後人有詩讚嘆「「野狐勝地古今傳,路險山高雲漢邊。莫怪軍家爭此地,長驅直搗控幽燕。」
而李湘所統帥晉察冀軍區教導旅原由冀晉縱隊第一旅與晉察冀軍區教導師精簡合編,成分老,骨幹多,一直以來都是軍區主力,戰鬥力最強。在大同、集寧戰役中,由於缺乏與騎兵作戰的經驗,損失慘重。此時經過休整,補充大量地方武裝,可謂銜恨而來。
由於當地有日軍佔領時期修築的部分工事可以利用,10月9日黃昏,晉察冀軍區教導旅各部分頭進入陣地,連夜搶修工事。到10日拂曉前,各分隊普遍完成了單人掩體、部分交通壕和班組防空洞,並在前沿公路及其兩側埋設了地雷。一夜之間構築了堅強工事。而就在當天清晨佔領張北縣城的傅作義騎兵部隊向狼窩溝作試探性進攻,見解放軍有準備,便停止進攻,等待董其武所部主力抵達。
在得知劉春方的騎四師已經奪取張北的消息之後,傅作義命令董其武所部兼程前進,務必於10日在騎兵部隊的有力配合協同下,攻佔狼窩溝山地,經萬全縣直撲張家口。並告以在懷來地區的李文集團軍,也向張家口方向配合前進。又令魯英麟率領三十五軍乘汽車星夜向張北急進,以為董其武所部的後援。
10日上午10時許,董其武所部前衛部隊第一○一師到達距狼窩溝以北附近地區時,即向防守狼窩溝山上的解放軍攻擊前進。在美式1O5榴彈炮、山炮以及迫擊炮和六架飛機的轟炸、掃射掩護下,開始攻擊較為順利。但是仰攻公路兩側的高地之時,解放軍便依靠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奮力抵抗。第一○一師受到阻擊,反覆攻擊數次,均末成功。為了減少部隊傷亡,后又改變方式,用一部分兵力從正面實行佯攻,另以有利部隊從兩側迂迴攻擊,結果仍未攻上山去。
而這時董其武暫三軍軍部通信兵突然從張北至張家口的長途電話線上;竊聽到狼窩溝的解放軍正向張家口指揮部報告情況說:「傅作義部的正以步、騎兵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狼窩溝山上陣地猛烈攻擊,戰鬥非常激烈,要求派兵增援。」張家口解放軍指揮部說:「一定要堅決頂住,必須堅持到黃昏,援軍才能趕到」等語。董其武得知此一情況后,即嚴令第一○一師迅速攻擊,務於黃昏前解放軍援兵到來之前,將狼窩溝兩側山頭拿下來。
郭景雲即指揮3O1及3O2兩個團,向解放軍陣地,發起總攻。但因正面山勢險要,猛攻多次,均未得手;迂迴部隊繞山太遠,加以山高坡陡,兩者互相配合不在一起,結果仍無進展。下午3時左右,**空軍部隊在空中向董其武通報說:「飛機只能掩護和配合作戰到下午4時,4時后因氣候的關係,不能再行配合作戰,希望步兵能夠在飛機協同支援下迅速攻佔山頭陣地。」
董其武聽后,更加著急。郭景雲師長因數次攻擊,均未得手,要求派坦克部隊支援。董其武因飛機下午4時后即不能再配合作戰,又感到時間緊迫不能再拖延下去。黃昏前攻不下狼窩溝山頭,將無法向張家口進攻。只能要求機械化部隊指揮官靳書科派出坦克部隊支援第一○一師,以期能於黃昏前攻佔狼窩溝。
與**嫡系部隊的戰車營所裝備的美系坦克不同,第十二戰區長官部坦克大隊主要以接收的日軍坦克為主,共有編製有中型坦克2個連,每連有日式97式中型坦克12輛,小型坦克一個連,編製有日式95式輕型坦克12輛。日軍的95式輕戰車在20世紀30年代初,憑藉其優秀的機動性能還算是一種優秀的坦克。,但是由於防護性能差,火力弱,在日蘇諾門坎衝突中,面對蘇聯紅軍技術並不成熟的T-26型坦克面前,也不堪一擊。在侵華戰爭中,中**隊所裝備的少數德制Pak35型反坦克炮也可以輕鬆擊穿其正面裝甲。甚至還發生1944年,一輛中國遠征軍運送物資的大卡車,在行進中遇到了一輛日本95式坦克,後勤部隊顯然不是坦克的對手。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人驚訝,卡車司機開足馬力,向坦克撞去。十噸的大卡車將坦克撞離地面幾米,坦克被撞后,爆炸起火,翻到了路邊的溝里。
而即便是號稱中型坦克的日制97式坦克實際上戰鬥全重只有15噸,只相當於其他參戰國的輕型坦克。除了在中國戰場之上,欺負缺乏重型裝備的中國陸軍,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之外,在太平洋戰場之上無不是英、美坦克部隊痛扁的魚腩。由於其裝甲厚度僅為25毫米,又採用鉚接試結構。因此甚至出現過美軍坦克不用主炮而用車頂的高射機槍將其擊毀的個例。
但是在中國戰場之上,即便是這種性能並不突出的坦克也依舊足以主導這場戰鬥甚至一場戰役的勝負。董其武投入12輛日式97式中型坦克,協同攻山部隊向解放軍陣地之後,狼窩溝戰場的態勢立即發生了決定性的逆轉。雖然解放軍方面出動爆破組,在密集的彈雨之中以敏捷的動作、前赴後繼的躍出工事,用炸藥包炸毀了四輛坦克。但是人肉終究不敵鋼鐵,晉察冀軍區教導旅在各高地反覆以白刃爭奪,終究無法抵擋住傅作義所部的坦步協同,全部一、二線陣地連續失守,只能撤出狼窩溝。
坐鎮張家口一座空城的鄭維山急令教導旅不許退卻,立刻在狼窩溝和張家口之間公路上,轉入機動防禦,以堅決的戰鬥遲滯敵人,節節阻擊,向張家口轉進,以掩護張家口的黨、政、軍全體大撤退。狼窩溝失守后,張家口已無險可守,而傅作義軍銳氣正盛。聶榮臻明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於10月10日晚6點,起草電報給**和中央軍委,決意要撤出張家口。
10月11日,**以中央軍委名義回電,表明不願放棄張家口:「傅頑遠道奔襲,必輕裝,且系孤軍深入糧草彈藥難多攜帶,平綏主道未通,追送亦甚困難。我張垣有兩團兵力,不要全城防禦,擇重點堅守數據點,特別是堅固獨立家屋,堅持數日是完全可能的,鉗制傅軍,集中張(宗遜)陳(正湘)兩部主力,在野戰各個殲滅傅頑,消滅其四五個團,該逆必退,如張垣已失,即在城南堅守數據點(如寧遠堡、左衛),仍可打退傅頑,請酌決。」但是此刻聶榮臻已回天乏術,為了避免更大損失,只好忍痛放棄張家口。
因為時間倉促,張家口為解放軍過冬準備的被子,成衣,棉花,糧食全都來不及帶走,很多裝的滿滿的倉庫在撤退前也被迫付之一炬。再加上傅軍行動的迅速,空中還有飛機的轟炸,部隊撤退中的損失也很大。
11日下午4時許,傅作義的機械化部隊和一個步兵加強連,乘十輪卡車5輛,在4輛小型坦克的掩護下,開進張家口。但見城內商店鋪門緊閉,市面安靜得像一座死城一樣,街道上一個活動的市民也看不到。10月12日,傅作義一面來電嘉獎各部隊;一面令董其武迅速清掃張家口外圍。防守在左衛鎮的解放軍見有重炮和坦克配合攻擊,未作堅強反擊,即向察南蔚縣方向轉移,張家口市區附近再無戰鬥。傅作義佔領張家口后,即派出騎兵追襲華北軍區撤退部隊,一路追殺到桑乾河邊上。
張家口失守后,晉察冀根據地被從中切開,割裂成數塊,給整個華北戰局,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國民黨軍則打通了平綏路全線,切斷了東北,華北,西北的交通,並以張家口為基地,向晉察冀解放區腹地大舉進攻。張家口失利,即沒有能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自己遭受相當大的損失,又喪失了根據地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因此晉察冀軍區的這個冬天很是難過,沒有糧襪官兵多有凍傷致殘的,當時晉察冀軍區人口不過百萬,卻要養活十萬的部隊,老百姓的負擔之重是可想而知的。
大同、集寧戰役的失利,也迫使**停止奪取「三路四城」的計劃,將整體戰略變為以殲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而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為主。而國民政府方面,蔣介石一邊興高采烈的開起了「國大會議」,一邊命令胡宗南主力部隊直撲延安。此時在陝北戰場之上,解放軍僅有晉綏軍區第一縱隊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的新編第四旅、教導旅、警備第一旅、警備第三旅,合編為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全軍也僅共六個旅,兩萬六千多人。以這樣的兵力顯然無力與一線攻擊部隊便擁有十二個旅八萬餘人的胡宗南所部抗衡。
雖然陝甘寧邊區全體軍民在「保衛黨中央,保衛**」的戰鬥口號鼓舞下,積極利用山地、梢林,順著山頂構成支撐點,有些地形改造成斷崖陡壁,構築了寬大正面的野戰防禦陣地。延安直屬分區的民兵、游擊隊埋設地雷、破壞道路,配合部隊開展游擊戰和爆炸運動。第一縱隊從1947年3月15日起和敵人接觸,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與敵人寸土必爭,白天以少量兵力固守要點,適時實施反衝擊,夜間以夜戰的特長不斷襲擊敵人。敵人每前進一步都付出很大傷亡的代價,每天只能推進幾里地,但是直到18日黃昏,部隊依舊接到通知,延安的中央機關和群眾已全部疏散轉移完畢。3月19日晨由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改編的西北野戰軍還是最終撤出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