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華夏
麻省理工學院位於馬薩諸塞州,屬於新英格蘭高地的一部分,這裡平均海拔高出海平面200米,成為少數幾個沒有被淪為水下城的沿海城市之一。
華夏是多麼想念家鄉啊,來到這裡12了年了,只回家過三趟,不是他不想回去,是研究實在太忙了。十二年時間,他從一名麻省理工大學的特招研究生到如今的三個博士學位,一個碩士學位,外加一次諾貝爾獎,這是中國首位科學領域諾獎獲得者,也是有史以來全世界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他今年才28歲。
獲獎那天,曾經有美國記者在科學界做過一次網路調查,結果70%的學者認為他在有生之年很可能再獲兩次諾獎,這絕對不是諂媚之辭。
兩年前華夏獲得的是諾貝爾生物學獎,得獎理由是因為他建立了一套人類和螞蟻的溝通系統。然而這套系統只是一個工具(歷史上以實驗工具或實驗方法得獎的也不在少數),真正偉大的發現還在他現在研究的課題上——人工智慧對螞蟻大腦的模擬。
大自然的進化其實比人類要聰明的多,人類很多發明的靈感都得益於生物:比如雷達就是受到蝙蝠超聲波的啟發;又如飛機造型模仿蜻蜓,潛艇聲納模仿鯨魚,甚至當下流行的太陽能電池板也開始模仿綠葉的光合作用。
當然,這些都是低層次的模仿,而華夏現在研究的課題才是劃時代的真正深層次的模擬。大家知道,螞蟻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4億年,它們是少數親眼目睹地球霸主恐龍滅絕的動物之一。螞蟻的大腦雖小,甚至小到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但是其智力卻不比腦袋比它大1000倍的猴子弱。螞蟻組建的社會是完美的,其完美程度超過除人類之外的其它一切生物群體。
然而,過去的半個世紀,人工智慧一直在走兩個極端:一種是經典派,這種觀點認為複雜度最終會導致突變,所以把馮.諾依曼結構不斷地疊加,只要數量級足夠,智能就會在簡單的重複中突然產生;另一種則徹底摒棄前人的觀點,認為人腦是世界上唯一完美的結構,想要製造出和人一樣有智慧的機器,首先得把自己搞清楚。然而,人類對自己大腦的機理至今都沒有真正搞明白,於是研究陷入停滯。
自從華夏發明了螞蟻溝通工具以後,這種小小昆蟲的內心世界才向世人打開。於是出現了兩門新的學科,螞蟻智能學和螞蟻大腦學,特別是後者,其簡約而精緻的腦結構已經逐漸成為人工智慧晶元模擬的對象。這就是華夏現在主攻的課題,一旦成功其影響也是劃時代的,諾獎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不過,這只是隱形諾獎之一,還有一項說起來就有點蹊蹺了。在華夏的科研室里躺著一塊晶石,是他前年回家在家鄉的山嶺里挖螞蟻窩無意間發現的。晶石不大,一手可以掌握,在自然光下呈現幽幽的熒綠色,外形是一個標準的柏拉圖立體。大家知道,柏拉圖立體一共有五種,包括由正三角形組成的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二十面體,由正方形組成的正六面體,由正五邊形組成的正十二面體。晶體外形結構屬於最後一種,也就是正十二面體,這是柏拉圖立體中最為穩定的一種結構。但是根據世界礦物晶體大全記載,世界上「正十二面體」的晶體只有黃鐵礦和單質硼晶體,不過這兩種晶體結構只是一般的十二面體而不是柏拉圖立體。也就是說,世界上不存在典型的柏拉圖正十二面晶體,因為這不符合晶體旋轉定律中的對稱性原理。為什麼華夏發現的這塊晶體是個例外,原因目前還是個迷。
不過更蹊蹺的事情發生在晶體的性能上,它就像一個深淵一樣吸收一切輻射。如果只是吸收輻射也沒什麼稀奇的,自然界很多物體都會吸收輻射,比如利用微波爐烹調食物就是利用水分子吸收微波輻射的原理。但是不正常的是,這塊晶石吸收能量后溫度並不升高,甚至用高能激光束照射結果也一樣,晶體溫度絲毫不變。這用現代物理學絕對解釋不通,因為這違背能量守恆定律。
也許有人要問,這種只吸收輻射的物體存在於地球上,地球上的熱量不會被吸光么?畢竟熱量會通過輻射傳播。現在出現的這塊晶石不正像在地球上挖了一個變相的黑洞嗎?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周圍的溫度應該會趨向於絕對零度。
恭喜你,華夏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是這種想法被實驗結果否定了。通過實驗,華夏知道晶石有一個吸收閥值,也就是說,外界輻射只有高於這個值,能量的單向流動才會發生。幸運的是,這個閥值是150萬度,這就是地球安然無事的原因。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能量守恆定律竟然在這塊小石子這裡卡住了,華夏心有不甘。由於他是晶石的發現者,具備第一優先研究權,所以關於這塊詭異晶體的研究項目自然又落到了他的懷裡。說實話,華夏絕對有資質和資格研究這塊晶體,他的三個博士學位中,其中一個就是量子物理。(其它兩個分別是生物學和計算機工程,還有一個碩士學位是機電一體化)
後天就要放暑假了,華夏在校長室門口跺了一下腳,定了一下心氣,然後敲了敲門。
「進來。」老校長是華夏的恩師,當年華夏是校長下面最得意的博士研究生,看到是自己的下屬又是自己的學生,老校長很興奮:「噢,原來是華教授,見到你真是太難得了,今天怎麼主動送上門來了!」
「呃,我是來辭職的,這是辭職信。」華夏把一個信封恭敬地放在校長面前。
「噢,上帝啊!你怎麼會突然提出辭職呢?難道學校里有誰排擠你嗎?」華夏出色的才華和優厚的待遇的確引起過不少美國同事的嫉妒,這一點老校長是心知肚明的。
「不是,這裡的學術氛圍很好,在這裡研究和教學我感到很愉快,特別是你,我的老師,有時候看到你,真的讓我想起遠在家鄉的父親。」華夏有一股莫名的悸動,這的確是他的心裡話。
老教授站了起來,大概也被華夏的話感動到了:「那是為什麼,難道有學校願意用更好的條件聘請你?」
「沒有,即使有我也不會去。」
「我知道了,肯定是關於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流言影響到了你,你想躲得遠遠的。」
「外星人真的來了,誰也躲不掉。」
「那又是為什麼?」
「我只是想回家。」
「回家?」
「對,回我的祖國,回我的家鄉,回到父母身邊。」華夏的回答成了誠摯的感喟。
「為什麼不把家人接到美國來,憑你現在的成就完全有能力養活他們,而且,有美國政府的保護,一定比你的那個什麼家鄉安全。」
華夏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是中國人!無論在何地,那裡都是我的牽挂。」看著老師獃獃地立著,無言以對,華夏接到說道:「我很感謝老師的好意,早年承蒙老師教誨,近年又承蒙老師照顧,我能有今天的成就,老師功不可沒,我在此謝過。」只見他退了一步,深深地向自己的老師鞠躬。
老校長看華夏去意已決,知道強扭的瓜不甜:「這是你的選擇,我無話可說。不過離開之前,我能不能問你一個問題?」
「老師請講。」
「作為全球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對於這次危機,能不能說說你的看法?」
「年少時很想成為一名外星文明研究者,但出於種種原因,後來只能把這個夢想寄托在了科幻小說里。」華夏直起身:「時間創造了我們,時間也可以創造他們,但就現在的情形看,他們並不比我們先進很多,否者不會採用這種扔石子的方法。」
「他們為什麼不同時融化南極?」校長問的很快。
「這的確很蹊蹺,但也不是無根可循。我和生物學也打了一段時間的交道,得出一個結論:主宰一種生物採取行動的決定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個體本身的能力,另一個是行動結果是否有利可圖。我覺得,把這兩條放至宇宙也應該適用。」
「放到他們身上呢?」
「或許他們的力量不足以驅動兩顆小行星,或許人類對他們還有利用價值。」
「好了,我送送你吧。」老校長笑了,師徒兩個一前一後出了門。
與此同時,北冰洋3250米深的海底,一隻蝦形怪物正在緩緩向南潛行,彷彿在尋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