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
鑒於全真教在本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從中國宗教網上查了些有關全真道的資料,望大家對真實的全真教有所理解.不要與小弟虛構的全真教混淆.^_^.
小弟重申一下,小弟的小說是YY之作,純屬虛構,請不要用歷史去套。謝謝了。^_^
下一章又是一個小**,請大大們支持.
………………………………………………………………………………………………………………
全真道創立於金代初年,創始人王喆(1112-1169)。王喆原名中孚,字允清,道號重陽子,又稱王重陽,陝西咸陽大魏村人。47歲時棄家修道,於終南山南時村挖洞而居,自稱「活死人墓」,內則修鍊金丹,外則佯狂裝瘋,自號「王害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他放火燒庵起舞,東出潼關,赴山東半島,立教「全真」。他招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全真教很快在山東發展起來。大定九年(1169),王喆率丘、劉、譚、馬四大弟子回陝西時,逝於途中。全真教創教初期,教風刻苦簡樸。弟子大多乞食為生,不建宮觀,在山野市井修鍊、傳教。全真道主張先性后命,修鍊時先收心,達到一念不生,這叫」明心見性」。然後調整呼吸,按順序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全真道的內丹學說認為人心具有「真性」,它又叫元神、元性、真心等等,是不生不滅、不變化的。成仙的根據就建立在它上面。王喆在《金關玉鎖訣》中描繪了由元神煉化到達最高階段時,便有「陽神」出殼而飛升仙界的境況。全真道士解釋教名「全真」,說就是保全「真性」的意思。也有人說,全真道的宗旨要求個人內修的「真功」與救濟社會的「真行」相結合。真功,就是所謂「明心見性」、「除情去欲」之類;真行,就是所謂「忍恥含垢,苦已利人」之類。二者雙全,就叫全真。
王喆死後,劉處玄、丘處機先後掌教,以山東半島為中心進一步發展全真教。據《北游語錄》:劉處玄教旨「無為有為相伴」,至丘處機則「有為十之九,無為雖有其一,猶存而勿用焉」。經過前後二十餘年的發展,全真教在魯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當深厚的基礎,上聞於金廷。大定二十七年(1187),王處一被召至京,金世宗親問養生之道。次年,又找丘處機進京,命庵於萬寧宮之西,以便皇帝召見問道,並命他主持萬春節醮事。全真教臻於極盛。1219年,蒙古成吉思汗遣使召見丘處機。丘處機以七十餘歲的高齡,率十八高徒跋涉數萬里,遠赴西域雪山行營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丘道教的煉養長生之術,丘處機以道家清靜無為,敬無愛民戒殺之旨勸諭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敬而稱其為「活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並敕免全真門下道士的差役賦稅。丘處機於1224年東歸,住於燕京長春宮。1227年卒后,葬於該宮處順堂,即今北京白雲觀。
由於丘處機的經營,全真教鼎盛一時,《元史•釋老傳》說:「處機還燕,使其徒持其牒召求於戰伐之餘,由是為人奴者得復為良,於瀕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中州人至今稱道之。」丘處機也說:「千年以來,道門開闢,未有如今日之盛!」
元一統后,南北文化漸趨融合,全真道渡江南傳。江南名畫家黃子久,即為全真道士,居蘇杭授徒傳教。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動點是湖北武當山,魯大宥,江貞常等道士於元初入山傳全真道,修復宮觀、徒眾頗多。李道純原為南宗玉蟾門下王金蟾之徒,居真州長生觀,入元后自稱全真道士撰有《全真集玄密要》、《中和集》等,為元初內丹大家。李鈺、趙友欽師徒活動於江西、江蘇一帶,其徒陳致虛「遍游夜郎、邛水、沅芷、辰陽、荊南、二鄂、長江、廬阜、江之東西,凡授百餘人。」所撰《金丹大要》為元代內丹名著。至此,全真道遍傳南北,盛大至極,其勢力足以與當時漸聯合為正一大派的符籙諸派相匹敵。全真教的地位因元室冊封全真祖師而榮譽無加。
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詔封全真道所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喆五祖為「真君」,後人稱「北五祖」;冊封王喆七大弟子為「真人」,世稱「七真」。全真道貴盛至極后,教風崇尚奢侈,勢力漸減。自元統三年(1335)完顏德明任全真掌教,其後繼者再未見之於史傳。
明朝時,全真道士被授予封號官祿如劉淵然,邵以正等輩甚罕,多隱修于山野,雲遊於江湖。明初有多名全真道士闡發教址。無垢子何道全,多年隱棲終南山,后雲遊東南,自《隨機應化錄》2卷錄其語錄、詩偈,多言心性,兼涉內丹命術。混然子王道淵撰有《道玄篇》、《還真集》、《升玄護命經注》、《青天歌注》等闡發內丹。
永樂間,屬全真一系的道士張三丰,聲望彌高,被稱為「活神仙」,張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寶,號三豐,一號張邋遢,遼東懿州人「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冉如戟,寒暑性一衲一蓑,所啖升米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游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自稱生於金末定宗三年(1248),曾為中山博陵縣令,后棄官出家為全真道士,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傳以丹訣,赴武當修鍊多年。他的門下形成了一個新的全真派的支派。他的著述可參見王錫齡輯成《三豐祖師全集》家藏等書。
全真正宗,自元代以來,「七真」門下各自開派,分為龍門(丘處機)、隨山(劉處玄)、南無(譚處端)、遇山(馬鈺)、嵛山(王處一)、清靜(孫不二)、華山(郝大通)七個支派,以龍門派最為壯大,該派傳至明代,出現以戒律密傳的「龍門律宗」。
清代,全真派諸派中龍門派呈中興之象,以龍門律宗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為中興之祖。王常月,號昆陽子,山西長冶人,20歲時遍游名山,訪求大道。1656年,王常月134歲時,任北京白雲觀方丈,順治帝封其為國師,康熙帝皈依於王之門下。王常月廣授度牒,還長途跋涉到江蘇茅山,湖北武當山傳戒,於是,龍門風教遍於天下。他嚴格管理白雲觀,清規戒律,道門嚴整,香火不斷,成為全真龍門派的大長管,公認為「全真第一叢林」,龍門派大盛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