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房子掃完,獠牙盡顯
現在長江流域的水道,已經全部歸襄陽.水師來守衛,特別是長江水道上幾條大的支流,都在襄陽.水師的支配下。
其中在南昌府,桂林府,廣州府,是長江支流,湘江水道上最大的三個府城,襄陽.水師有一萬二千人駐紮。
折忠信陪同朱常浩船行荊州府後,休息的時候,朱常浩看著折忠信,對他說道,「老折,孤覺得,這襄陽.水師還是改名最好,既然現在是護衛大明境內和內海的水師,以後還是叫成『銀河水軍』吧,畢竟咱們頭頂上的夜空中,永恆不落的那個星團就叫銀河,據說銀河之水,滴水重逾千斤,你想,那銀河上面的水軍,是如何的強悍啊!」
折忠信沒有想到王爺竟然給襄陽.水師改成了銀河水師,不,應該是銀河水軍。雖然有些怪異,但還是點頭認同了。
對於現在的長江水道,銀河水軍也有些力有不逮,畢竟從大的支流上來說,長江有岷江、赤水、沱江、嘉陵江,烏江、漢江、雅礱江、湘江、沅江、贛江和清江。
這十一條支流,六萬多人的水軍,真的是管理不過來,好在現在長江水道的商業也不是多麼繁華,有些支流水師戰船也就不去了。
再說,現在這水師,從骨子裡面就有一種彪悍的感覺,畢竟這是一脈相承的精神。
按照朱常浩獲得資料,在自己的王府水師沒有興起的時候,大名水師是曾經世界第一的華夏海軍,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在明成祖鼎盛時期的一四二零年,明王朝擁有三千八百艘戰船,其中一千三百五十艘巡船,一千三百五十艘火器戰船,以及駐紮在金陵新江口基地的四百艘大船和四百艘運糧漕船,其中二百五十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從元末朱元璋渡江戰役和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收復台灣,明朝立國近三百年,明朝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可惜中國古代軍事向來重陸戰輕水戰,因此明朝水師的光輝也就因此而淹沒了。事實上明朝水師確實是中國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的輝煌人所共知如《鄭和碑記》記載:「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故大揚華夏國威。明朝中後期海防空虛,但經過戚繼光整頓,明朝水師重新煥發了戰力。
十六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東來,本想將澳門納為殖民地,但明朝水師在珠江口海戰中將其重創,使其打消念頭轉與中國通好。十六世紀末日本發動侵朝戰爭,大明水師在露梁海戰里全殲日本艦隊,打得日本二百年國力一蹶不振。即使到了**透頂的明朝中後期,大明水師依然在澎湖之戰與料羅灣海戰中將荷蘭殖民者擊敗,十七世紀中葉更是一舉攻佔荷蘭控制下的台灣。
現在雖然崇禎執掌大明帝國,這些水師力量還沒有敗光,但也差不多了,就在最後的水師精神快要泯滅的時候,朱常浩的王府水師來了,而且很快撐起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從伏波水軍,北洋水軍,洞庭湖水軍,鄱陽湖水軍,橫海水軍,現在又加了一個銀河水軍。朱常浩手裡面掌握這六大水軍,人數不下三十萬人。陸師的力量現在也差不多有三十萬了。可以這樣說,朱常浩現在手裡的水陸力量,有七十萬左右,畢竟各地的巡檢司也是算在裡面的。
再說,從大明的原先歷史上,隨著火器的大量應用,海軍戰術也隨之發生了重大改變,抗倭名將俞大猷適時提出「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由此可見,明代的海戰很早就進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間,明軍的戰船一半的戰鬥人員都使用火器。
明朝海軍的裝備,主要以福船為主,誕生於福建沿海的一種船型的統稱,其底尖上闊,首尖尾寬兩頭翹。建材主要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號,海戰用的福船,是指一號和二號。按曾在一五六零年取得數次大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倭船自來矮小如我小蒼船,故福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據《武備志》雲「用火器與浪漕間,起伏蕩漾,未必能中賊。即使中矣,亦無幾何,但可假次以嚇敵人之心膽耳。所恃者有二:發射佛朗機。是惟不中,中則無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類於船頭,相遇之時,從高擲下,火發而賊船焚,二也」。由此可見中國海軍船型大,干舷高,在衝撞等近戰場合有明顯優勢。
隨著漢中軍器監將蒸汽機的製造,以及氧氣焊割技術的應用,現在大明瑞王府的戰船,已經逐漸拋棄了那些木質戰船,逐漸向鐵質,鋼製過度。
這一天,船行到南昌府,朱常浩在檢閱了當地的銀河水師之後,又到當地的布政使司去查看了一下,江西行省的土地變革情況。結果形勢不令人樂觀,其他的不說,主要在種植業上,由於紅壤土地,畝產的數量不是很高。
倒是以陶瓷,水泥,茶葉,還有木工這些玩意還不錯,特別是漫山遍野的柑橘,讓朱常浩意識到,如果以後的密封技術不錯,可以將這些柑橘做成果汁,那江西行省,也會發達起來。
從江西下來,朱常浩坐在戰船上,看著從宮廷內廷的一些資料,在永樂以後,曾經強盛一時的大名海軍迅速衰落,使明帝國在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安全空間急劇萎縮。看到這裡,朱常浩明白了,大明帝國是東半球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大明帝國的海軍衰落,那一定是改變了東半球的力量格局,影響了整個世界近現代史的進程。
記得明朝初年,帝國就擁有一支三千五百艘戰艦的海軍,每一年春天和夏天都要進行大規模巡航,一三七三年和一三七四年明朝水師兩次追擊倭寇直至琉球群島,一四零九年在北部灣擊敗安南海盜。
在鄭和的第六次海上遠征中一支帝國分艦隊,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另一支分艦隊經索羅門群島進入太平洋,直至澳大利亞東海岸。
在馬六甲海峽,斯里蘭卡和蘇門答臘,向帝國海上權威的挑戰都被粉碎,三十六個國家的使節向明帝國臣服,中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海洋國家。由此,形成了一個由北印度洋諸貿易要塞,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以及硫球群島所組成的大明海外帝國。但偉大的霸業在十五世紀中葉開始衰落。
邊看邊思考,朱常浩雖然覺得自己手握三十萬水軍很牛掰,但一看這些資料,心裡最後一絲驕傲都被粉碎了。
三年多了,自己的水師還在近海裡面遊盪,但是在東南,西南,佛朗幾人,英吉利人,法蘭西,葡萄牙,西班牙都已經磨刀霍霍了,竟然在自己的家門口磨刀霍霍,朱常浩打算第一支水軍,也就是伏波水軍換裝完成之後,一定要到自己的家門口走一趟,對於那些惡狗,吃了大明的,一定要給大明吐出來,另外,還要完成大明帝國對周圍三十六國的直接管轄權。
從湘江下來,過了靈渠,進入灕江。灕江的水比較小,朱常浩看了一下,河面的寬度也就是兩百米左右,如果大型的蒸汽動力船,在灕江上,非得觸底不可。
就在桂林府,朱常浩對於當地的土地變革已經無語了,原來桂林府這裡,多是石灰岩卡斯特地貌,雖然水力資源豐富,植被也可以,可惜山上種一棵樹都要花老大的功夫,當地的農田水稻,還有甘蔗,基本夠自己吃。
好在桂林府這裡,水很清澈,也很平緩,對於人們的踏青旅遊,還有詩詞歌賦的比賽,倒是提供了環境優雅之地。
接下來沿著灕江,直接抵達了廣州府,在這裡,朱常浩接見了橫海水軍的軍長吳延凱。
聽到他介紹廣州府的發展,雖然廣州這裡沒有納入土地變革的行列,但隔壁鄰居,福建的土地變革已經相當出色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行省,自古以來就有做貿易的特性。按照二十一世紀的說法,這福建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啊。遠的不說,福建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衝,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變革的春風已經吹進了廣州府。
現在的福建已經被馬尾造船廠和吳延凱給控制了,大明的禁海令已經被廢止了。按照吳延凱的說法,上個月,他們將一支私人船隊,據說是一位叫鄭芝龍的人所帶領,直接給驅趕到琉球以東的位置。
朱常浩聽了吳延凱的說法,心裡一動,「雖說現在大明帝國的經濟在復甦,變革紅利一部分除了繼續給新的生產方式造血以外,剩下的自己除了發展民生,都放到兵事裡面了。現在,自己繼續堅持三年,三年以後,就是兵發萬里石塘,直奔爪哇島了,那裡的島嶼,以後就是大明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雖然現在還沒有航空母艦。」
(系統一個還原,第四卷的資料,沒了,心裡那個痛,比孕婦生娃的時候都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