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捨我其誰

第5章 捨我其誰

第四章捨我其誰

見禮畢,講經開始。史道人的口才極好,對道經的經義也頗有幾分造詣。畢竟在京師傳道,對手眾多,如果沒有一張能講得天花亂墜的鐵嘴,光憑處事圓滑老道,史道人是沒法混到如今這個地位的。

《太平經》的主體思想,是以陰陽五行理論為根本,但內容從道教的原始教義、神仙方術,到治世之道、倫理之責,再到養生求仙、巫術治病,十分龐雜。史道人先以教義、方術等內容教授劉照,後來看劉照對治世之道似乎更感興趣,於是授課時便將這方面的內容,多講一些。

在治世方面,《太平經》宣揚的,除了災異祥瑞、善惡報應等宗教方面的內容外,還有順應天地、治政修身、周窮救急,以求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史道人雖然身在富貴之中,交往的皆是達官顯貴,但是尚秉持有一絲不忍之心、救世之意。此時大漢,人民疾苦,朝政黑暗,史道人自然都看在眼中。如今,劉照作為漢帝劉宏唯一的兒子(劉協在本年即將出生),又是皇后之子,大約繼承帝位,已經是定局。於是史道人也起了引導這位未來的皇帝仁心向善、憐貧惜苦的心思,講授起這方面的內容來,也更加的孜孜不倦。

每當講授這些內容的時候,史道人都是一邊講授經義,一邊以一種期盼、寄望的眼神望著劉照,圓圓胖胖的臉上,突然多了一種虔誠、神聖的意味,看上去頗為滑稽。但是劉照私下細細一想,便隱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天下無論是窮苦百姓,還是智識之士,甚至是如史道人這樣,心中尚存哪怕一絲善良之心、道義之心的人,都企盼著能有一位聖明天子出現,使人民安康、朝政清明、漢祚延續。

「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劉照在心中暗念著孟子的名言,心中更是下定決心,一定要竭盡全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改變大漢的命運,甚至就是在改變華夏的命運。

穿越前的劉照同學,雖然也曾在穿越歷史圈混過一段時間,還因為替幾位網文作者提供過幾段生僻的歷史資料,被圈裡的網友抬舉,叫他一聲「大神」。然而對於穿越歷史討論本身,劉照同學還是持謹慎態度的。

畢竟劉照同學是專業學歷史的,對待歷史的態度要嚴謹得多,這也導致他在架空歷史方面的想象力,就不怎麼能放得開,對如「如果什麼什麼,歷史會怎樣怎樣」這類話題,劉照大多數會回復一句:「歷史沒有如果」。

在劉照同學看來,一個人穿越回去,或許能改變幾十年乃至百餘年的歷史,但是,歷史慣性之大,恐怕很快就能消抹去穿越者所改變的歷史痕迹。你能變法革新,但是會人亡政息;你能開創盛世,但是盛世自古不過三代;你能避免五胡亂華,但是五胡之後,還有契丹、女真、蒙古;你能開疆拓土,但是架不住後世的君王棄如敝履。

但是,老天偏偏和劉照同學開了個拙劣的玩笑,把他也變成了穿越者——而且還是判了死緩的那種。

因此,劉照面對的局勢,已經不是他沒穿越前,在論壇上輕飄飄的回復一句「歷史沒有如果」就能應對過去的了。

當然,如果哪天自己身邊突然蹦出一位穿中山裝的老頭,手裡揮舞著鐮刀鐵鎚圖案的黨徽,對他大喝一聲:「這不科學」,然後就能把他帶回現代社會,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

但是,這比劉照自己已經穿越的事實還不科學……

面對現實,劉照不得不從腦海里搬出一切可以用得著的資料,來規劃籌謀未來的出路,然而,隨著資料的逐漸重現,隨著劉照對周圍的逐漸了解,一個活生生的漢末亂世,已經呈現在劉照眼前。

自從春秋時代中國逐漸全面實行土地私有制以來,土地兼并就是歷代封建王朝所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

西漢初年,蕭何為了避免漢高祖劉邦的猜忌,採取了一些措施來「自污」,具體手段便是「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也就是說蕭何利用權勢,強行賤價購買了百姓的田地、宅地成千上萬畝。雖然蕭何只是為了自污,但是可以看出,古代的權貴們如果想利用手中權勢強行兼并百姓的土地,百姓是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

隨著兼并的盛行,自耕農破產的越來越多,他們只能依附於土地的所有者,任其役使。而擁有大量土地和人力的地主,則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王國,甚至可以擁有私人武裝,這就形成了漢魏晉時代一股獨特的政治勢力——豪強地主。

漢武帝曾經派遣酷吏擔任太守、刺史,狠狠的打擊豪強地主。但是,豪強地主和朝廷中的貴族功臣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很多朝廷勛貴大臣,自己在地方本身就是豪強地主。

比如灌夫,他的家族在潁川橫行霸道,侵佔民田,百姓十分痛恨他們,唱出了「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的歌謠,但是,有丞相田蚡的庇護,灌夫安然無恙;和田蚡鬧翻,灌夫才慘遭滅族——平民百姓對他是無可奈何的。

而田蚡,更是一個貪婪成性,四處兼并土地的傢伙,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失勢的外戚,曾經的權臣竇嬰,他都敢向其勒索土地。

最初的時候,豪強地主哪怕擁有私人武裝,但是在國家機器正常運作的情況下,還不至於對中央政府構成大的威脅,但是,偏偏後來王莽篡漢,導致天下動蕩,這時,豪強地主的力量就在亂世中大大增強了。

甚至可以說,漢光武帝劉秀,就是依靠著豪強地主的支持,才能登上皇帝寶座,建立東漢的。

而豪強地主們出人出糧,幫助劉秀打下江山,建國后自然晉身為功臣勛貴,在政治上享有巨大的權利,縱使是皇帝,也只能對這個集團姑息縱容,並通過皇室婚姻來拉攏他們。

於是,豪強地主在東漢時期空前強盛,鄉間諺云:「寧負二千石,無負豪大家」,意思就是,省部級高官你都可以得罪,但是別千萬別得罪鄉間的豪強。

由於和皇室通婚,所以豪強地主集團中,又誕生了一股特別的政治力量,這,就是外戚。

外戚是太后的娘家人,在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的政治格局下,擁有比以前更大的權力——甚至大到了可以廢立皇帝的地步。

而皇帝為了反抗,只能依靠自己身邊的宦官,於是,宦官們的政治權勢,也大大增強了。

皇帝依靠宦官扳倒了外戚,但是宦官集團上位后的作派,一點都不比豪強地主們強,他們瘋狂的聚斂財物、土地、人口,手段之兇殘,毫不亞於豪強地主。

有個笑話,說,某縣的知縣非常貪婪,摟錢特別凶,治下的百姓頭疼的不得了。突然一天,消息傳出,說知縣要離任了。可是百姓們聽到消息后,反而更加發愁了,說:「走了一隻飽肚鴨,再來一隻空肚的,這可怎麼好!」

東漢的百姓,就在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的政治拉鋸戰中,被剝得體無完肉,生不如死了。

當時有民謠曰:「小民發如韭,翦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當百姓被逼得沒有活路的時候,他們還怕因造反而被殺頭嗎?

於是自漢安帝時代開始,各地的農民起義便拉開序幕,此起彼伏,至漢靈帝時期,各地的農民起義已經達到了百餘次。

當然,作為穿越者的劉照知道,八年之後,一場全國範圍的大型起義——黃巾起義,將徹底動搖東漢王朝的統治根基。對此,即便是劉照再怎麼熟悉歷史進程,他也沒有辦法將其消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仇恨已經深種,苦難已經降臨,小小的劉照,又拿什麼去阻止千千萬萬飢餓的百姓死裡求生的【欲】【望】?

但是黃巾之亂,還不算是苦難的終結,之後近百年的軍閥割據,三國鼎立,相互征伐的年代,又讓整個天下再次遭受了一輪災難,也使得華夏民族元氣大傷。僅就人口而言,漢桓帝年間,東漢人口達五千六百多萬,經過黃巾起義、軍閥混戰後,三國對峙時期,人口總計七百六十餘萬,僅僅是東漢人口的七分之一。而擁有這麼點人口資源的西晉,在統一全國僅十餘年的時候,又爆發了一場全國範圍的內訌——八王之亂,最終,換來了五胡亂華,在中原的漢民族與北方的游牧民族之間,又是一次大規模的戰爭與仇殺。

這,是華夏血淋淋的傷口,也是華夏永遠的痛。

「以前,只是和網友們在論壇上憑古吊今,抒發情懷,而如今,一個活生生的天下就在你眼前,等著你去挽狂瀾於既倒,拯救黎民,保存華夏元氣。如果真能奮鬥成功,那麼,這輩子還有會有什麼遺憾嗎?」

劉照在几案下捏緊了自己的拳頭,暗暗的下定了決心,他不僅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改變華夏的命運;他不僅要自己活,更要天下人都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最強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最強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捨我其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