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老實賺錢
這還真是賺錢也上癮,難怪那些個名聲響亮的富豪們已經有了幾輩子都花不完身家仍然熱衷於事業的拓展,恨不能世上所有錢都他們一個人賺到才最好。錢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物質交換的工具,還有因此而產生的一系列的連帶影響,身份、地位、自身價值都跟其密切相關。
紀岩倒是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只是覺著自己有這麼好的條件要是不利用起來委實太過可惜了,錢多了又不會咬手,都聽說嫌東嫌西就是沒聽說這嫌錢多的,能往前走的時候就應該繼續走,不能走的時候停下來也不會覺著後悔。
華國的房地產業一直都保持著持續增長,尤其是隨後的之年房價是一路飈升就像是駕了筋斗雲,凡人那是跑著攆著都追不上。京都做為華國首都各種文化商業交流中心,這裡彙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數類人群,做為一線城市的房產建築業那更是成為全國的領航者,這行當的興起在這時候已經是初見端睨了。
比較有商業頭腦的精明投資者對此已經有所預見,或明或暗的開始加緊動作,等待著分享著這一塊巨大美味的蛋糕。
人貴在乎有自知之明,不妄自尊大,不好高騖遠,也是俗話所說的有多大肚量吃多少的飯,紀岩清楚自己有幾斤幾量重,哪怕是到目前為止行走的都還算順利,可這些卻不僅僅都是她個人的能力,空間的幫襯成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不管是最初的水果店,還是最近的化妝品,哪一樣都離不開這個最大秘密的支持,當然這也跟她自身的辛勤付出有一定關係,這個她也分的清理的明不會妄自菲薄。可不論是哪一樣,概括來說都算是她比較熟悉的,開店也好做飯館也罷,總是沾著個熟字。
同之前的這些比起來,建築行業則是完全的陌生,如果免費說有點聯繫的話,那就是她上輩子曾經在工地上做過幾天的短工,最最基層的工作跟整個行業的動態做比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這一行業的不熟悉和京都這座大都市所帶來的威嚴感讓紀岩失去了進一步深入的心思,這倒不是她膽小怯懦,而是她本身認識比較清明,這裡是華國最重要的都市,建築業向來都是塊肥肉,等著吃它的人不知道多少,這行當的水可是深之又深,她個山鄉里出來的小丫頭,打著現在是借了別人的光勉強在這裡站穩了腳跟,手上也算是小有錢銀,可要知道,比起真正的大家財閥來她這點只不過是毛毛細雨,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換句話說,越是汲汲無名的小蝦米越是無人過問,可要是這隻小蝦米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以為長成了條小魚就狂妄自大了,大搖大擺的越過所處的湖泊游進更深的海域,那裡是更加寬闊了,可是居住在那裡的大魚們能讓它這隻小魚跑來自己地盤分一杯羹嗎?會不會聯合起來把它這個外來者趕出去,這誰也不知道。
京都之地向來都是藏龍卧虎,有能而的人那是筆筆皆是,她個將才有立錐之地的小丫頭算是老幾啊?沒有強大靠山的支持,光憑一已之力想跟原先就在這裡的紮根兒的地道京都大家比拼,那還真是欠些火候,別到最後這食兒沒搶上反倒把這點兒老底給折了進去。
正是因為看的清楚,加上本身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辦房產開發公司這樣的念頭剛剛冒出來就讓紀岩給打消了,這一是有自知之明,二也是不想給自己多惹麻煩,三更是知足常樂的心態。
當然了,不辦公司並不代表著這份兒錢她不去賺了,沒有足夠能力玩大的小打小鬧總還是可以的,京都這麼大個地方誰多買幾套房多幾處房產還真就不是什麼大事兒,不是名人又不跟誰早有仇怨的誰不好好關門兒過自己的小日子,關心別人這個又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干。這可跟開公司這種大動靜可沒法兒比,不聲不響的誰也惹不著。這時候的一些限購的相關規定離出台還有很長段時間,費點兒心思只要不是太招搖了差不多少的都沒問題,比起成名打鼓整公司這樣的方式也未必就少賺了,只不過需要的戰線拉的長些,多費些零碎工夫而已。反正這時候她也沒什麼事要忙,時間倒是相當的充裕。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覺著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掌控一些,紀岩在這方面也有著同樣的考慮。雖說是兩輩子都在這裡混,可是出於職業身份的關係,再加上待在這裡的時間並不長,可以說這座大都市熟悉也是陌生,前者僅僅局限於她所經常活動的範圍內。
這一回倒還好些至少有條件多去些地方,至於上輩子那是確確實實的只是個在這裡討生活的寄宿者,除了工作、居住的地方,平時幾乎沒有休閑活動可以去四下走走逛逛,即使是屈指可數的那麼幾次,無非就是對當時到的地方稍有記憶,周圍環境哪裡還會有印象。
記不起的那些紀岩倒也去不勉強,只挑著自己熟悉的地方來,當時所工作的酒店如今還只是棚戶區,未納入政府改造項目,毫無疑問這對於她來說是個絕佳的良好機會。
進入到了一月份天氣已經很冷了,可對於像紀岩這樣北方長大的孩子來說,這點溫度並不算什麼,絲毫擋不住朝『錢』的熱情。
為兩天她都在這一片兒踩點兒,以前酒店的位置也大致上摸清了,就等著最後的確認了。
或許是上輩子做工留下來的情結,總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當上那裡的老闆,再不用看別人的臉色,聽別人的吆喝斥罵,到時候想扣誰工資扣誰工資,想炒誰猶魚炒誰猶魚,當然了,這也只是每個打工者的老闆夢,真的夢想成真的那天未必就會如此,這只是內心的一種發泄。
紀岩之所以打這裡的主意,一來是這份情結,二來也是熟悉環境更容易掌控走向,三來也是基於更豐厚利潤的趨使。比起那些現成樓房,投資這裡的升值空間要更大些。
其實這幾年的小打小鬧紀岩在這方面也算是有些經驗,從青山鎮到縣城到D市,過手的房產大大小小加起來也有個百餘套,尤其是D市的那片紅瓦房,同樣都是棚戶區,多多少少有著值得借鑒的地方。
只是兩城之間存在著太大的差異,D市總歸是三線小城,無論是經濟發展速度還是人口密集度都跟京都這裡無法相比,京都光是外來人口數量就足有三四百萬,這個數字還只是保守估計,未來的幾年內那還得翻上個數倍去,如此龐大的人群需要的住處面積就可想而知了,這也是京都這裡地價房價一再攀升出新高度的很重要的原因所在。
有需求就有市場,價格決定取向。比起市中心的寸土寸金,這裡的房價租金則要更親民一些,紀岩走了這兩天也打聽出了不少的事情,當初她在買那些紅瓦房時其實並沒有太費工夫,其主要的原因也是D市的外來人口相對來說並不很多,那些老房子空置率也較高,與之比起來這裡則不同了,即使房子再老舊,稍微收拾一下總會有人來租住。
紀岩跑了這兩天房子上頭沒什麼收穫,倒是認識了不少人,住在這裡的有不少的都是老街坊老鄰居,閑著沒事兒了就會三人一群五人一夥的搬個馬札出來聚到一起曬太陽聊天兒。
華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數千年的傳承至今也形成了不少本國特有的界域性文化,隨之也應生出了極具特色的人群,比如說『小腳偵輯隊』再比如說『社區大媽』,這類人群都有著共通的特點,消息靈通且有副熱心腸,不管是張家李家王家,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那都老早就得了信兒,兩口子打架勸和的,姑娘找不著對象幫著物色的,小伙沒工作串著介紹的,零七八糟的這些個事兒總能瞅見他們的身影。
紀岩小丫頭長的俊,瞅著就待人親,頭天過來溜達看見她的人也只是好奇私下裡嘀咕上兩句,等到她第二次再來的時候,就有人忍不住主動跟她搭話了:「小丫頭看你溜溜達達,是不是在找房子啊?」一位大媽在門口燒著鐵皮爐子,周圍幾個同齡人不是拿著暖水壺就是在折柴禾,可不管手頭上干著什麼,那眼睛卻都一樣的往紀岩身上瞄。
要不說幹什麼都講究著經驗,這幾位大媽在這片住著也是沒少見人過來租房,年紀青青的外地人過來闖蕩,手裡頭也沒什麼積蓄,就是暫時找著工作了穩不穩定也不好說,市裡頭那房子多貴,這邊的房子一月才幾個錢,路雖說是遠點兒可年青人也不怕折騰,能省上一半兒的錢比什麼都好。
紀岩並不怕被誤會,從某種角度來說她也的確是來找房子的,不過是此找房非彼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