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再會郯之安
想起自己不堪回首的曾經,樂音情緒陡然激動起來,怒聲喝道:「這樣對我公平嗎?」
「我知道我這樣做有欠考慮,但是你相信我,我是真心誠意的認識到了,現在你對我的重要性,所以以前的那種情形,永遠都不會再發生了。」郯之安努力的作保證。
樂音卻是不領情的嗤笑一聲,「你知道你這樣有多好笑嗎?」
「我知道口說無憑,開始只憑我這麼說,你肯定不會相信我,但是我會一直努力下去,會盡我所能的保護你,補償你。」
可惜郯之安近乎告白的一番話,還是沒能讓樂音動心,「難道你就沒有發覺,我早就已經不需要你的保護了?更別提什麼搞笑的補償了。」
「音音,我希望你再給我一次機會。」郯之安並不死心。
「給你什麼機會?補償?是補償我因為你,無休止的被人嘲笑,還是補償我因為你,失去一切一蹶不振?現在說這些,你都不感覺滑稽嗎?」
「音音……」郯之安欲言又止,顯然是想說什麼,卻又終究忍了回去。
「現在我最希望你做的事情,就是離我遠一點,越遠越好,錦川的生活我想全部忘掉,然後再重新開始,所以我請你,不要再纏著我了,尤其是不要出現在公司,那樣會對我造成很大困擾。」
天知道,樂音本來以為她剛來公司,就能給拉到一筆大生意,正在沾沾自喜的時候,所有的興奮激動,都在看見郯之安的那一刻消失殆盡,除了失落,更多的是惱怒,惱怒郯之安就是這樣,永遠都只會顧著自己的心情,從不在意別人怎麼想。
「如果是蘇銘韓,你會再給他一次機會嗎?」
郯之安突然的問話讓樂音一怔,隨即抬眼遇上郯之安灼灼的目光,樂音實話說道:「會,蘇銘韓和你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給我的傷害,都是無意識的,而你對我造成的傷害,已經讓我怕了,我絕對不可能再回頭走老路。」
樂音和郯之安就像交叉點,兩個人彼此纏繞,卻終究抵不過現實的力量,直到越走越遠,從此再也沒有交集。
可是郯之安明顯不這麼想,「你看我現在的態度,不是能證明我說道話嗎?」
眨了眨眼睛,樂音一本正經的回道:以前你偶爾有事找我幫忙的時候,不也是說一大堆好聽的,然後對我特別好嗎?」
「我真的改變了,我以前不是五年前的孩子了。」郯之安還是不死心。
「於我而言,這些都不重要了,你懂不懂,不愛就是不愛,既然回不去,還不如瀟洒的放開手,正好成全彼此。」樂音此時是真有些煩了。
眼見動之以情已經陣亡,郯之安又開始曉之以理的策略,「就算你現在還不能接受我,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親人,還是朋友吧。」
「你也看到了,我現在真的生活的很好,根本就不需要你的幫助。」樂音果斷拒絕,別說她的生活還算過得去,就算過的不如意,她也絕對不想再和郯之安產生關聯,她這一聲,最恨的背叛。
好話說盡,見樂音還是不願原諒他,郯之安的大少爺脾氣,終是毫不掩飾的暴露無遺,口中嗤笑一聲說道:「那你逃到新加坡,這樣算什麼?」
聽樂音沒有接話,郯之安嘴角邊的諷刺更大,毫不留情的戲謔說道:「這樣的結果不是顯而易見嗎?蘇銘韓有了別的女人,所以你帶著孩子離開。」
「郯之安,我是高看你了,還是你太小瞧我了?我在這裡都知道了,林宛囈已經結婚的事情,你別告訴我你不知道,難道明煦哥沒邀請你去參加婚禮?」
面上閃過不自然的緋紅,郯之安還在努力辯解,「我是去了,但是少了一個林宛囈,你別忘了,還有個雲晴天。」
「他們只是朋友關係。」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樂音的語氣有些顫抖,郯之安說的話,也並不是一直都沒有道理,只是家醜不可外揚,他不願讓郯之安看扁。
「那你可能還不知道,在我來之前,蘇銘**和邵贏兒打的火熱,LCT的掌上明珠,並且兩個公司短期內,就會有一筆大合作,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
心中一震,樂音有些愣神,她的確是不知道,回來了一個雲晴天,這回又出來了個邵贏兒,頂著蘇銘韓老婆的名義,可惜樂音並沒有太多的積蓄。
「我從來你不知道,你居然還喜歡這樣挑撥離間,我是不會相信你說的話的。」
「真的嗎?你的表情,可不像你的語氣那麼堅決。」郯之安眼神戲謔,明擺著是調侃樂音。
煩躁的甩了甩頭,樂音無語的看著眼見的大高個,「笑話看夠了,你現在該離開了吧。」
「就那麼想趕我走?」
「沒錯。」
「現在看到我就會想到以前?」
本是不想讓關係太過曖昧,話分明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當然,看到你,我就會想瞿心瀾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從什麼地方冒出來。」
「原來你還在介意,我和心瀾的事情啊!」眼前一亮,郯之安忍不住想,越在乎才會越介意,樂音此時的表情,是否就是認證了這句話?
樂音果斷打碎他的白如夢,「錯,確切的說,即便你不愛我,我也沒有譴責你的資格,可是為什麼偏偏是她?她偏偏要是瞿心瀾?」
被自己的好友閨蜜挖了牆角,這時樂音只想說,她再也不會相信,這樣信誓旦旦保證的人了。
嘴角的笑意一滯,此時郯之安才明白過來,樂音的在乎並不是因為他,也不是因為瞿心瀾,而是以為彼此相依的關係,她卻被人扔在半路自生自滅,這是何等的不堪。
越想越後悔,越想越說不出話來,樂音甚至不知道,到底該怎麼把他打發回去,畢竟這裡是新加坡,人生地不熟的,難免會有疏忽。
最後仔細想了想,樂音開始反過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