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締造傳奇
劉承珪卻在此時說道:「楊公子起先不是說過,書聖王羲之一生之中,從未寫下任何石碑,那麼這個林字又怎麼會是王羲之的字呢?」
楊宗保心內都不由暗嘆劉承珪布局的精妙。自古以來,習字者皆認為王羲之寫得最具神韻的就是『之』字,因此,特意擺出一個含『之』字的石碑,可這偏偏不是王羲之的手筆。
等到楊宗保以為成功過關,揭破王羲之生平從不書寫石碑的史實之後,劉承珪居然神通廣大的弄到了一個難度極大的石碑。
楊宗保摒除萬難,成功突破這面石碑的真相時,才發現,這是一面根本就不存在於歷史上的石碑,得出與此前完全相反的結論。
可是為什麼從不書寫石碑的王羲之會留下一面石碑呢?楊宗保凝望著石碑,沉吟思索間,不知不覺的越走越近。
楊宗保卻在此時聞到了一股詭異的氣味,淡淡的泥土的潮濕和蘊藏的焦土的腐朽,這難道是一塊新出土的石碑不成?
可是就算新出土,也不可能在宋朝造出一塊王羲之從沒寫過的石碑啊!
楊宗保遍尋腦中的記憶,還是得不到一絲王羲之石碑的線索,他注意到周圍無論是寇準還是錢惟演這樣的博學之人,也為歷史上從未出現的石碑絞盡了腦汁。
楊宗保平心靜氣,將所有的線索在腦中重新過一遍。淡淡的泥土味道應該是剛出土不久氣息未散導致的,可是那種沉凝在骨子裡的焦土味道呢?
這種味道更深層,與這塊碑更加的凝於一體,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這不是出土之後造成的,而是在掩埋之前,這塊碑已經被輕度損毀了。
這種焦土味道,應該是這塊碑曾經遭遇過大火,萬幸的是,這塊碑並沒有被徹底燒毀,數百年後,還是得以重見天日。
這也就是說,這可能是一塊史書上以為已經毀於大火的石碑,因此,楊慎關於歷史的記憶此時反而成了極大地誤導。
那些史書中記載毀於某一年的某一塊石碑,才有可能成為這一塊劉承珪新挖掘出來的神秘武器。這也是為什麼劉承珪明知道楊宗保對史學與書法造詣如此精深,依然穩坐釣魚台。
既然楊慎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了。楊宗保畢竟在現代曾經是導遊,對於名山大川,歷史古迹,演義典故知之甚詳,他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所有歷史上保存下來沒有毀滅的書法石碑統統聚集在西安城郊的碑林之內,成為一項重要的遊覽項目。
楊宗保想著碑林之內關於王羲之的諸多傳說,想著那塊碑毀於大火的痕迹,想著與歷史記載截然相反的結論,楊宗保終於確定了這神秘石碑的真實面目。
楊宗保不又有些自嘲的鼓起掌來,一邊鼓掌,一邊笑道:「『林』字字勢雄潤,如龍躍天門,虎卧鳳閣,如果沒有看錯,理當是王羲之的字。」
劉承珪眼神不變,自然地笑道:「世人皆知,書聖王羲之一生不留石碑,楊公子為何執此謬論呢?」
楊宗保自信的笑道:「王公一生不留石碑,但是後人卻可留下。唐太宗李世民平生最愛王羲之的書法。貞觀20年,唐太宗派懷仁和尚前去尋找王羲之的字,耗時二十四年,一兩黃金換一個字,終於收集齊了一千個王羲之的字,刻在一起,從而成就了這塊『千王碑』!」
劉承珪正欲辯駁,楊宗保卻截斷他道:「劉大人可是想說唐史記載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政變,縱兵闖入皇宮,斬殺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戰役中,『千王碑』毀於宮廷大火?實際上,這塊石碑卻在那次戰亂間被鬼使神差的掩埋了。想來,劉大人應該是新近猜得到這塊前唐秘寶。」
這就是劉承珪設置的巧妙之處了,王羲之不留石碑,但後人卻可以收集一塊,就算楊宗保知道歷史上有這麼一塊碑,也會記得它毀於大火,自己前不久挖掘出這塊碑的消息,卻是從未透露給任何人知道。
劉承珪想破腦袋都不可能知道,楊宗保會想到這塊碑的真實面目,只因為千年之後『千王碑』被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寶級文物,它的歷史價值和書法價值都是無以倫比的,如今在西安碑林之中。
依靠現代導遊時積累的這麼點見聞,楊宗保險之又險,也極為輝煌的擊敗劉承珪。
就這樣,楊宗保先後在詩詞上擊敗代表洪州郭石兩家的葉秋,在史學上擊敗代表蜀中慕容家的陳蕘叟,在棋道上戰勝代表龍家的陳彭年,最後又在書法上絞盡腦汁擊敗代表交趾的劉承珪,如此完美的表現,終於讓各方心悅誠服的將與党項,回鶻,大遼並駕齊驅的中心船位讓出。
天卷素雲,鑼鼓喧天,一番各家鼓舞士氣的表演之後,八方勢力的家將各自登上自己的龍舟。
八艘龍舟,由西到東依次排開,遼邦與党項依次佔據了最中心的第四與第五船位,天波府楊家則在遼邦西側的第三船位,與壯族龍家的第二船位相鄰。
另一側的回鶻佔據第六船位,也將於身側第七船位的洪州石家展開生死爭奪。
楊宗保很快發現,這次船位的安排顯然暗藏玄機,楊家的左右分別是宿敵遼邦與壯族龍家,遼邦的左右分別是楊家與党項,依此類推,每一個勢力的船隻的左右,剛好是昔日曾經在沙場上你死我活的死敵,這次所謂的龍舟爭渡暗藏的八方爭雄局面正式顯露出來。
一聲別樣的軍號響起,八艘船隻在萬人喝彩間,離弦之箭般的沖了出去,一場彷彿切合大時代八方爭雄的豪情畫面,在汴京繁華間的金明池內,縮影成瑰麗而魅惑的標的。
八方英豪,向著最後的標的,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