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 土地問題
萬曆見金學曾沒有回話,就繼續說道:「清丈田畝可以查清冊外田地,增加朝廷財賦,可如果不將畝法統一,各地大畝及小畝變數太大,可以一比三,也可以一比七,那就給了各地官府宗室和財主商賈互相勾結從中作假的機會;實行一條鞭法,攤丁入畝,是為了讓租地者可以免去丁徭二役負擔,轉而讓有地者納稅。這種做法在朝初時就已經有明文規定,太祖皇帝曾定下有地者交稅,無地者交租的成制,百多年來各地官府有制不依,有令不行,現在再提起也未必就能通暢。
將丁徭轉由地主(稱呼或有爭議,笑笑為了便於寫作,暫以此稱之,若有合適的請告知)激納,可地租多少也是由地主來定的,朝廷雖有嚴令不得加租,可人戶分三六九等,不同等級租銀亦不同,再加各地因了收成關係,又有所區別,有的地方租銀十取三四,有的地方十取五六,多的地方更是高達十取七八,當中之數還不是由地主說了算?現在租戶看似免了丁徭,可是地主卻可以通過加租再次將徭役負擔轉給租戶。
一條鞭法和清丈田畝只是為朝廷增加了點財賦而已,對百姓來說並無利可得,甚至有些百姓還會為此而被加了更多的地租,負擔反而變重了,更有甚者,朕還聽說,有的地方官員為了邀功,私自將大弓變小弓去丈量小民們的幾畝薄田,以至於讓百姓無端的要承受更多的賦役。所以,此前所實行的這兩種做法,並不能解決民地二字的困擾,不過,倒是開了好頭,這是先生的功績,朕要以此為基真正的去解決好民與地!」
萬曆的這番話讓金學曾頗為感觸,現在皇上既然已經把話說的這麼透,很多自己一直以為皇上是不會了解的事情,原來皇上都清楚的,現在只所以來問我,可能也是想借著我的口,把這些一直被人掩著藏著的事說出來,而且皇上也沒有要否定張大人的意思,既然這樣,自己也沒必要隱瞞。
金學曾稍整理了一些思緒說道:「皇上睿見千里,明察秋毫,臣慚愧!要說為何朝廷所得財賦稀少及天下尚有饑民,其中原因或有許多,但,歸納起來也正如皇上所說的,逃不過民與地二字罷了,懇請皇上容臣從前說起」
萬曆點了點頭。
「謝皇上!」金學清了下嗓子:「天下田地可分二等:一曰官田、一曰民田,朝初,官田皆宋、元入官田地,後來又有還官田、沒官田和斷入官田等,太祖皇帝開朝之初,天下剛經戰亂,以致農事調零,為使耕者有田,食之有糧,就推行了屯田之制,屯田又可分為軍、民、商三者,當中又以軍、民最重,軍屯為各地衛所兵士所屯田地,民屯則是由各地方官府遷民至寬鄉處,給予耕牛農具,或復耕,或新屯,也有一些是由各地官府在所轄地域,讓民以勞充做役銀,遣民開荒,這些田地就屬民屯,三者屯田都可謂之官田,從朝初到現在新增的六百多萬頃田地,加上開朝之初的一百多萬頃,都入為官田,其數比民田多了數倍。
朝廷將官田租於佃戶耕種,官田曰租,民田曰稅,就出之於此。雖然科則有所不同,像軍屯就由兵士及軍戶耕種,所得充作軍餉,而民屯則直接租與佃戶,所收地租直接充入國庫,因為租銀份額由朝廷所定,少則三四,最多也只收五成,因此,百姓每年所得頗豐,可謂之讓民休養生息之大善。朝廷每年財賦也富庶有餘,永樂年間,修造皇城,五征漠北,又派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宣我大明強威,國庫仍然支出有餘,由此可見一般」
金學曾說到這裡眼中閃出異彩,顯是極為仰慕那個年代,有些覺得自己身不逢時的感嘆。吸了口氣,接下來他要說的可就不是什麼好聽的話了,心中一橫接著說道:「可到了後來,這一情況就完全變了!歷代君上,都曾將官田賜於宗室,名為封地,以封地內的官田租銀充做俸祿,少則數千頃,多則數萬頃,宗王子孫成年後又可新封一地,如此周而復始,再加上賜給勛戚王公和官員功臣的,和在朝廷急需用銀時低價賣給商賈的,到了今天,官田余留之數不過五十餘萬頃而已,當中還有一些被作為學院田與僧侶自種田等,實際已經蕩然無存了。
而宗室按著成制是不能與民爭利的,於是將封地內的田地交於地方官府經營,按原來朝廷規定的租銀份額從地方官府取得租銀作為俸祿,而地方官府又將田地包租給財主商賈,由他們再轉租給佃戶耕種,縱是地方官府不從中漁利,可財主商賈儘是逐利之徒,必是有利可圖方會為之,於是就增加地租從中取利,若原來是收租五成,他們在租與佃戶時就將租定七成,從中自得利兩成。
朝廷少了官田租銀,宗室勛戚賜田又不必納糧,財賦收入銳減,於是,又對原來只需交租而不需交納賦稅的這些佃戶加征丁瑤二役,以解國庫虛空。而丁瑤二役稅銀又不能太重,只從百取五,自不比可收數成的租銀,國庫也就不可能豐余,佃戶們又被加租又被加稅,日子自然也就難過了」
金學曾一口氣將前因後果點明,也讓萬曆對於整個土地問題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看著金學曾說道:「你還忘了說一樣,那就是佃戶還要承受雜役之重啊」
金學曾聽了,臉上堆起笑容:「皇上英明,以後不向百姓派役真乃大善也,臣一向自以為清廉愛民,比起皇上的愛民之心,不過九牛一毛矣,真是慚愧之至,臣代天下萬民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金學曾說著跪到地上,重重的叩了三個響頭,額頭與青石地面碰撞響起的聲響清晰可聞,這倒讓萬曆一時無措,自己何曾是這個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