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梅竹馬
崔氏是長安人士,當初韋香兒的祖父和崔氏的父親同在景王府裡面當差,定下了崔氏和韋父的婚事。崔氏的伯父是一位很有名氣的大儒,年老歸鄉之後,在老家那邊向著聞訊而來的學生講學。
原本只是和幾個學子講學,可後來莫名而來的學子越來越多,逐漸講學的先生也隨之多了起來,後來成為了那邊一個很有規模的學子聚集的地方。在唐朝年前,書院才剛剛興起,隋朝的科舉取士讓天下讀書人多了一個謀取前程的機會,書院也隨著科舉取士慢慢應運而生。
但眼下長安腳下,書院還是一個新鮮的東西,除了一些貧窮人家的學子,真正貴族世家子弟是不屑去其中。崔氏雖說是一個婦道人家,但比起其他婦人,曾經和韋父一同在普州的經歷,讓他比其他人多了幾分見識。也是這樣才能在看到韋府學堂的弊端之後,想到了崔家的書院來。
「三娘,受苦了,是阿娘的錯,不能替三娘你做主,還你一個公道。」崔氏看著清減了許多的女兒,上個月才合體的衣服,如今大了一圈,原本圓潤的小臉眼下卻是變成了一個尖尖的瓜子,崔氏的江景不自主的紅了起來。
「阿娘的難處香兒怎麼不曉得,又如何會怪罪阿娘。父親不在府上,當家做主的老太爺太太本就偏袒大房。眼下三娘又沒有什麼大礙,懲罰三郎去祠堂,已經是老太太看在老太爺動了真怒的份上,才罰的。這已經是給了香兒的顏面了,若是再不懂得知足,怕是我們二房是徹底撕裂最後的情面。」
雖說已經是一個十三歲的姑娘,韋香兒還是整個人靠在了崔氏的懷中,感受著崔氏的手不斷的撫摸著她的頭髮,閉著眼睛享受著難得的母子溫情。
「娘,你還記得在普州的時候,那時候我和駱家,李家的娘子們一同去外面騎馬,明明都是小娘子偏偏都穿著男裝去騎馬,還以為誰都認不出我們是小娘子呢。記得那時候駱家兄長也還在,可惜我們離開普州的時候,駱家大郎也離開了,聽說好似去宮中給皇子做伴讀。若是將來弟弟也能像是駱家大郎那樣有才學,那阿娘您如今的受苦都值得了。」
在普州的那段經歷是韋香兒十三年的時光中最鮮艷的一幕,雖說她沒有親自參與在其中,但記憶中深刻的一幕幕畫卷卻是讓韋香兒也能感受到原主心中的喜悅。
「阿娘還記得那時候香兒是你們幾個小娘子裡面最是頑劣的一個。人家的小娘子學的琴棋書畫,你阿爹寵慣著你,偏偏任由你的性子去像個男孩子似的。
那時候你阿爹騎馬,你小小個子還沒有馬高,偏偏要跟著你阿爹一同去,你阿爹不應,你可倒好要撒嬌哭泣,鬧得不停。後來你阿爹沒有法子,還是帶著你一同去,好似也是那次你第一次見到駱家的小神童。」
不知道想起什麼來,崔氏噗嗤一聲笑出聲來,「阿娘,不要再說了,我也不知那次阿爹要去駱家,還以為是要去外面玩,若是知曉去人家做客,怎麼也不會是那個模樣,要知道之後駱家二娘她們一直拿著香兒當初的泥猴模樣笑話香兒的。」
韋香兒知曉崔氏發笑的緣由,羞紅的臉頰,在崔氏的懷中扭了扭。當初韋父受不了韋香兒的攪磨,答應帶著韋香兒去和同僚匯合。到了那裡才知道,其他人家長輩都帶著其他府上的二郎,唯獨韋父帶著韋香兒這麼一個哭紅了眼睛的小娘子。
「也不知道如今駱家二娘她們是不是還會去騎馬,離開普州之後我們是不是再也見不到她們了,當初走的時候我們幾個還約定以後也不能忘記對方,要多多通信。
可惜我送了的信,李家四娘回了信,駱家卻一直都沒有消息,聽阿爹說駱家在我們走之後不久也離開普州,去了長安,可惜不知曉他們的住址,不知曉她還是否記得我這個姐妹。」
「若是無意外的話,明年春,你和駱家丫頭也許會見上一面。」
摸著韋香兒頭髮的手頓了頓,明年自家三娘就十四歲了,到了可以選秀的年紀。自家相公的官位又不大不小,正好在參選的位置上面。
一入宮門深似海,她們韋府人微言輕,香兒若是被選到宮中,那後宮的日子比韋府要複雜太多,不是她一個小丫頭能應對得了。
小的時候香兒面容沒有張開的時候,崔氏還不太擔憂。但隨著香兒一日日長大,看著繼承了她們父母二人的優點,韋香兒的面容是難得的標緻,過分的明艷妖嬈讓崔氏暗暗覺得心慌。之前普州的時候就怕這張容易惹禍的臉出意外,崔氏一直以來對放任韋香兒的飲食,比起同齡女孩子有些微胖的韋香兒,圓若銀盤的臉讓那雙明亮嫵媚的桃花眼不會太過明顯。
而如今,自家女兒著了罪,小小的巴掌臉讓傾城容貌再也遮擋不住。紅顏禍水,當今皇後娘娘的榮寵之盛是前所未有,自家女兒這種相貌一旦入宮的話,很容易成為靶子。崔氏皺了皺眉,心中琢磨著合適的人選,能否能在選秀名單送上去之前給香兒定下一樁稱心如意的婚事。但婚姻大事是女子一輩子的事,容不得出現一絲意外,這人選讓崔氏皺緊了眉頭。
當初在普州的時候,相公和她都看中了駱家大郎,駱家大郎年紀比香兒大上幾歲,是大唐難得的神童。七歲的時候寫下了詠鵝讓崔氏很是看好這位世侄,駱家太太也很喜歡香兒這個丫頭。兩家本來已經相互有了默契,等到雙方孩子大一些,若是情投意合就定下這樁婚事。
誰知道計劃不如變化,駱家大郎的才學傳到了京城,宮裡面的聖人聽說了,把駱家大郎召到了京城。聖旨來得突然,駱家和韋家都沒有準備,兩個人的婚事也就耽擱了下去。最初的時候崔氏到也沒有太過遺憾沒有在駱家大郎離開普州的時候敲定這樁婚事。
雙方都在普州,女兒年紀又小,也不急於一時。沒料到駱家大郎剛走了不久,韋家這邊傳來消息,韋家老太太抱恙,崔氏作為兒媳婦自然要帶著孩子前去盡孝。如今駱家也搬到京城哪裡,崔氏也不是很清楚,這婚事一時間怕是也難以敲定。
韋香兒不知曉母親這邊在擔憂她的婚事,也沒有料到選秀這種傳說的事情竟然很快就會出現在她的身上。
「眼下身子沒有大礙了,明日香兒也該去給老太太問安了。之前阿娘提到弟弟去書院的事,倒是很好的前程。但如何等讓老太爺應許,倒是一件難事。」
香兒看著比起過去更加乖巧懂事的弟弟,從崔氏的懷中起身,整了整衣服,開口和崔氏商量一個能說服固執老太爺的辦法。這韋府別看著這幾年沒有了之前的風光,但當家的老太爺卻很重視所謂世家的風度,對於那種書院並不是認同。
「這樁事本來該是你阿爹的事,可惜你阿爹原在普州。我這個做妻子的不該把府上的事書信給你阿爹添煩,但若是不說的話,你阿爹那邊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書信給阿翁。」香兒說的正是最近崔氏除了選秀以外,還擔憂的另一件事。
「阿娘,我這邊到有一個主意,若是能行的話,也許會有人幫我們說服老太爺那邊。」動了動腦筋,一個主意涌了上來,若是操作得當的話,倒是一個不錯的點子。
「阿娘,不如我們可以…………」
韋張氏膝下三子一女,爭鬥操勞了半輩子的她如今已經到了可以任性而為的時候了。俗話說小兒子大孫子,最喜歡的小兒子的嫡子是韋張氏的心頭肉,掌上珠。
前幾日這個小子闖禍,連累了三娘掉落了湖中昏迷不醒。她這個做祖母的看著跪在地上淚流不止的二兒媳婦,看著怒火中燒的丈夫。
為了平息丈夫的怒火,又給二兒媳婦一個交代,只能強忍著心中的不舍,讓三郎去祠堂裡面罰過。三郎這個孩子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寵著長大,受不得一點苦,去祠堂那個黑漆漆的地方面壁思過,對這個孩子來已經足夠的懲罰了。畢竟三娘掉入湖中,只是一個意外而已,三郎也被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