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阮氏三雄梁山開造船工場
「威龍兄弟,咱們不去穆家村了嗎?」林沖問道。
「今日是去不成,先帶呂方郭盛回梁山再說」劉威龍回頭望望身後蟒蛇蠕動一般的七百人隊伍說道。
「為何?」武松不明白劉威龍中途怎麼就改變了主意,對影山北行四里路就是穆家村,雖然背道,但並不遠呀,順路不就去了,免得日後再跑一趟。
劉威龍笑道:「兩位兄弟,恕威龍昨天沒交代清楚,我要去的並非青州的穆家村,而是江州揭陽鎮上的穆家村,其實就是穆家莊,騎馬來去也得三、四天,咱們帶著這麼多人馬,怎麼去?呵呵,還沒出青州,就已經驚動官府。」
武松不解又問「跑那麼遠去江州做什麼?找人?」
劉威龍說道:「對!當然是想去為梁山新建水師營拉攏些一等人才,你們知道嗎?那江州揭陽鎮上和潯陽江邊,李俊、張橫、張順、穆弘、穆春、薛永六個人,個個水上本領非凡,要是加入梁山,水師營定然如虎添翼」
武松道:「哦,原來如此,這般人才是應歸入梁山泊才好」
劉威龍、林沖、武松將呂方郭盛和他們的七百人馬帶上梁山安置好以後,三人就去蓼兒窪找阮氏三雄,商量關於梁山水泊開造船工場的事情。
八百里梁山水泊北宋時期重要地理位置分為五大塊:蓼兒窪——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安山湖。
三人下了山寨,先到金沙灘,然後划著一葉小舟,到了蓼兒窪。
港汊縱橫,蘆葦茫茫,輕柔的風吹拂在水面上,淡淡的白雲連著岸邊的絕壁形成一幅壯觀的圖畫。
豎眉兜臉,臂膊滾圓,古銅皮膚的阮小二,正和原來石碣村的一大幫水性極佳的兄弟們,站在一艘鼓帆的雙桅船上,撒網撈魚。
船首上站著粗壯身軀橫肉怪臉,雙睛微突的阮小七,戴一頂遮日黑笠,穿個棋布背心,阮小七背後的船甲板上,擺著十來個大籮筐,裡面裝滿活蹦亂跳的鯉魚、鱖魚、甲魚、鯽魚、鯰魚……
阮小五撐腰立在船尾,濃眉方臉,額頭上系著白汗巾,一件稍舊的布衫,匾扎著褲腿,嘴裡喊著:「小七,鯰魚夠數了嗎?要不要再撒它個兩網」
阮小七高聲道:「五哥,應該夠個數了吧,三筐了」
阮小五看見三位副城主來了,就招手問道:「三位頭領大哥,是來找咱們的嗎?」
林沖微微笑道:「正是啊!快讓我們上去,有事與三位兄弟商量」
劉威龍、林沖、武松搖著小木舟漸漸靠攏阮氏三雄的撒網大船,然後,大船上放下來一道長長的木踏板,橫跨在水上,架於兩船。
劉威龍、林沖、武松踩著長長的木踏板,上了阮氏三雄的船。
阮小二撩起衣襟,擦擦汗,嘿嘿一笑問道:「啥好事?」
劉威龍開門見山道:「早兩天,在山寨上,我不是跟天王說過,梁山水泊建個造船工場的事嗎?難道你們就忘記了,專程前來同三位兄弟共同商量究竟怎麼個建法」
阮小七笑說道:「原來為這事呀!怕是叫你們失望了,呵呵,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平日里只管打魚營生,哪裡懂得如何造船之法,威龍大哥,沒開玩笑吧?」
劉威龍一本正經說道:「梁山這等大事,怎會玩笑,你們先聽我說,就明白了」
阮小五放下手裡的活,說道:「那你說,咱們且聽聽,怎麼個弄法」
劉威龍道:「我當然知道,你們不會造船,不過,我卻聽軍師提過,你們以前居住的那石碣村上,隱居著一位白髮老者,叫歐陽濤,他可是神宗時代聞名天下的著名造船大師,蓋世無雙的能工巧匠,若是你們兄弟將他請來梁山,何愁大事不成。」
阮小七搖頭道:「那白髮老者性情古怪,孤僻清高,怕是咱們三個難請得動他,除非軍師親自出馬,或許能成」
劉威龍繼續說道:「大家可知道通往高麗國的那些巨大海船,多數為他設計,聽說他製造的遠航商船,有13個隔水倉,即使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後來他的隔水倉技術,經一個外國人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
阮小五好奇問道:「馬可·波羅是高句麗人嗎?」
劉威龍搖頭道:「不是,是很遠很遠的海那邊,一個叫義大利的國家的著名旅行家和商人。」
船上眾人聚精會神都聽著劉威龍娓娓道來。
劉威龍接著說:「咱們現在這個朝代造船修船已經開始使用船塢,這比歐洲早了500年。
阮小七驚訝道:「早500年!?厲害!」
劉威龍點頭道:「是啊,不足為奇,就我說的那個白髮老者歐陽濤,他和本朝其它工匠還能根據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製造出船的模型,並進而能依據畫出來的船圖,再進行施工。歐洲在16世紀才出現簡單的船圖,又落後於咱們三四百年。他們還繼承並發展了南朝的車船製造工藝。車船是一種戰船,船體兩側裝有木葉輪,一輪叫做一車,人力踏動,船行如飛。此戰船高二三層,可載千餘人,最大的有32車。作戰時,車船上防護極佳的弓箭台,火槍塔,大顯威風。」
林沖道:「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不就是歷史上最經典的水戰嗎?只要一想起那壯觀的場面,就叫人意氣風發」
武松道:「是啊,曹操那麼多的鐵甲船,鏈接在一起,被諸葛亮借東風,一把火就全部燒了」
劉威龍道:「確實如此,何止三國,據史書記載,當年唐太宗興兵高麗。命令江三州造船400艘以運軍糧。又命張亮率兵四萬,乘戰艦500艘,自萊州度海直取平壤。可見咱們唐朝就有極強的造船能力。到了本朝,東南各省都重視發展造船業,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間的造船工場。就拿你們現在的這一艘船來說,是相當落後的船了。人家先進的船,船尾使用了平衡舵,將部分舵面分佈在舵柱的前方,以縮短舵壓力中心與舵軸的距離,操作起來更加輕便靈活。最重要的是指南針的應用。指南針可以幫助航海者在天氣陰暗時辨別方向,這個你們三兄弟總知道吧?」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紛紛搖頭。
劉威龍道:「現今的海船完全採用了隔艙設計,減低船艙入水所產生的危險。宋人對海船的選材也很講究,宋朝海船以"福船"最佳,正是選用了福建盛產優質的造船木材。在水淺灘多的中國東面沿海,湖船、刀魚船及魛魚船等細長體小、吃水淺的尖底海船,便可大派用場。宋朝的私人造船業也很發達。官方造船"決不如民間私家打造之精緻"。由此可見,私人造船工場也應有相當規模。用鐵釘比用木釘、竹釘聯結要堅固牢靠得多。
劉威龍道:「記得好久以前,聽見過趙匡胤就經常巡視造船廠,太祖的船廠還為高麗的大使製造了兩艘極大的船。趙匡胤造船廠製造的船,造船廠身有成排的釘帽顯露在外面,說明造船時使用了"釘接榫合"的技術,當時歐洲的船隻只是用皮條、繩索捆綁而已。另外隔艙設計:用隔板將船艙分為若干個互不相通的空間,一旦船艙漏水,也只是局部受影響,不會令全船沉沒。在舵葉上開許多孔,減少水的阻力。海船以堅固和載重量大而馳名。它們能夠遠赴重洋,抵擋深海巨浪,全賴船隻設計和製造技術的改良。船底尖削如刃是宋朝海船的特點之一,尖底船的優點在於吃水深,能增強船隻抵抗風浪的能力……」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和林沖武松一人,聽著聽著簡直入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