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月夜梁山慶功宴才女獻藝

第五十七章 月夜梁山慶功宴才女獻藝

仲夏夜的青龍山,圓圓一輪皎潔蒼茫的明月,高高懸挂在雁台浩淼幽藍,繁星閃爍的天空之上。

整個梁山新城今晚張燈結綵,鼓鑼喧天,沉浸在一片巨大的熱鬧歡喜氣氛中,梁山的慶功宴定在雁台。舉辦者自然是城主晁蓋,宴會由劉威龍策劃,主持人是孫二娘和柴進,才藝表演是林夫人和蘇星語。

梁山所有的將領這個晚上都早早聚集在雁台,準備一睹兩位美人才女的風采。

寬闊的雁台空坪上,搭建起觀看席和表演台。觀看席上首是城主晁蓋,左軍師吳用、右軍師公孫勝,兩旁是六個副城主宋江、劉威龍、林沖、武松、魯智深、楊志。

下首四方的觀看席,東面坐著李逵、張教頭、花榮、呂方、郭盛、秦明、史進、戴宗;西面坐著孔明、孔亮、朱武、陳達、楊春、王矮虎、金大堅、李立;南面坐著李忠,周通張清、杜遷、宋萬、朱貴、曹正、劉唐、歐鵬、蔣敬、馬麟、石勇;北面坐著黃信、李俊、穆弘、穆春、張橫、張順、薛永、燕順、蕭讓、侯健、鄭天壽、陶宗旺。

每位首領木桌上,都擱著兩壇酒、幾盤鮮果、糕點和美味佳肴。

雁台方圓五里,最聞名的莫過於荷池。荷池中,溶溶月色,飄渺輕紗掩映下的朵朵荷花,瀰漫著縷縷清香。表演台上,林夫人和蘇星語一身美麗的羽衣薄衫,一個手撫貝雕、點螺的金絲楠木龍韻古箏,一個豎抱香紅木銀弦鳳鳴琵琶,儀態端莊的坐在哪兒,只待孫二娘和柴進示意她們獻藝開始。

蘇星語凝望著水面上盛開的一瓣瓣潔白的荷花,想到自己和劉威龍東奔西逃,離開杭州轉眼就一年,不由得驀然間回憶起自己少女時代的江南採蓮;林夫人看那滿池隨風起舞的荷花,卻恍然追思起與官人東京新婚燕爾觀燈的難忘情景。兩大美女端坐於雁台之上,一顰一笑,都成了梁山今夜最美的景緻。

林夫人對蘇星語莞爾一笑道:「星語妹妹,天嵐琴棋書畫中,摯愛音律,唯言琵琶與箏,能娛我心。」

蘇星語盈盈一笑道:「天嵐姐姐,星語也是,最愛琵琶與箏,看來今夜姐姐成了伯牙,妹妹成了子期」

柴進道:「現在由林夫人和劉夫人為我們展示她們精湛的才藝」

孫二娘笑道:「梁山的諸位好漢,今夜好好瞧瞧什麼叫才貌雙全的美女」

林夫人和蘇星語先是款款上台,一支印度舞;一支孔雀舞,劉威龍事先教好的,為梁山好漢們腰肢曼妙,曲線動人,各自舞蹈一段以後,亮出古箏和琵琶。

林夫人的古箏,那確實是古代的箏,和現代古箏許多不同之處,它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箏的形製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唐宋時有弦十三根,

蘇星語的琵琶是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弦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行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划,四弦一聲如裂帛」,音質清脆明亮,較強的穿透力,在平靜的空曠地彈奏時,用它演奏重強音時的琴聲能傳到二、三里地以外。

蘇星語琵琶指法果然了得,只見她右手彈、挑、滾、雙彈、雙挑、分、勾、抹,摭、扣、拂、掃,輪,左手揉、吟、帶起、捺打、虛按、絞弦、泛音、推、挽、綽。

蘇星語首先一曲漢風琵琶《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彈得急切如雨打芭蕉,舒緩如綿綿細雨,激烈如金戈鐵馬,接著《月兒高》《思春》和《昭君怨》。彈得清脆如小溪叮噹,渾厚如隔窗悶雷,委婉如新房戲語。

梁山首領們一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面欣賞著表演台上兩位美女的美妙舞蹈,用魯智深的講話就是兩個字「痛快!」

劉威龍道:「軍師,古箏是不是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印象中司馬遷的《史記》曾記載——箏乃「真秦之聲也」,我想,古箏應該是起源於春秋吧,而據威龍所知,琵琶則是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由最早的曲項琵琶從波斯經新疆傳入我國,是吧?。」

吳用道:「我記得,李斯進呈《諫逐客書》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箏在秦國的流行當是在此之前。箏的產生就相對完善也就理當比李斯書《諫逐客書》要早一些。」

宋江道:「嬴政當政之時,秦國已用「韶簫」替代了箏,箏當時屬於宮廷所用的樂器了,它理當比缶、瓮高雅一些。」

林夫人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

柴進道:「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紀人,他在《通典》中比較詳細地說明了當時箏完全如瑟的形制,這形制也符合正統禮器的標準。當然,杜佑同時也提出了對「蒙恬造箏」

吳用道:「箏究竟是否為蒙恬所造?認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箏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據年代來看,蒙恬造箏並不具備這種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驁,死與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時蒙恬不過是20多歲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箏的才華,製成后卻要它在短短數年內就流行秦國,並成為當時秦的宮廷樂器,看來不具有這種可能。更有人說,箏乃蒙恬築長城時所造。這一說法就更不具備可能性。因為蒙恬修長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滅齊國以後之事,這比李斯呈《諫逐客書》至少要晚十六年!亦有說蒙恬所造為「筆」,古繁體「筆」與「箏」近似,因為記載失誤,於是以訛傳訛有此說。」

星語一邊撥弄琵琶,一邊吟詞一首《月夜聞箏》。

「萬里瑤天凈,長空新月明,深夜佳人調玉箏,鳳鸞的唱鳴,憑欄廳,慢搊《金字經》。後園燒香罷,夜深碧月明,閑理銀箏韻更清,宮商指下生,堪人聽,相雜寶釧聲。」

林夫人漫不經心則以唐詩王翰《涼州詞》對應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古詩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蘇星語明眸迴轉,纖纖細手,於琵琶上下滾滾而往返來去,櫻紅小嘴深情唱誦道:「……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林夫人相視淺笑,不緊不慢,又以王昌齡《聽流人水調子》,相回應。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蘇星語豎抱香紅木銀弦鳳鳴琵琶,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嫻熟靈巧彈奏,悠揚的旋律中,輕柔吟出一首白居易《夜箏》。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林夫人首先彈奏一曲《漁舟唱晚》;接著就彈奏《出水蓮》;然後再是《高山流水》和《漢宮秋月》,四曲終了,悠悠念出一首蘇軾的《甘露寺彈箏》:「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劉威龍在觀看席上,高聲喊道:「林夫人,給大家來一曲《林沖夜奔》吧」

林夫人微笑著搖頭,說道:「威龍兄弟,莫非要笑我官人不成?」

林沖呵呵一笑對劉威龍道:「果真有這曲嗎!?」

劉威龍回答道:「當然有,《林沖夜奔》乃是古箏經典名曲,只是嫂嫂還沒聽過罷了,呵呵!」

林夫人道:「官人,別聽他的,這是他戲笑於你的借口」

晁蓋、吳用、公孫勝聽見林夫人如此一說,不約而同笑了。

武松問道:「高山流水好像是說得春秋的一個故事吧?」

「正是,高山流水一曲是繪景寫意的作品,音韻鏗鏘古樸,借景抒情,說得正是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劉威龍對武松說道。

林夫人在台上「齊魯大板」的山東箏演奏時,大指使用頻繁,剛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連「托」演奏的下花指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則剛柔並蓄,鏗鏘、深沉,演奏風格純樸古雅。

林夫人展開山東箏曲《漢宮秋月》、《鴻雁捎書》箏聲餘音繚繞。

林夫人的古箏悠揚深長,古樸典雅,流麗柔美。

臨近尾聲,林夫人和蘇星語巧妙配合,一曲古箏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拉下了梁山慶功宴的帷幕,博得梁山新城好漢們一致喝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宋之霹靂威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北宋之霹靂威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月夜梁山慶功宴才女獻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