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摸擬第二十八

內篇 摸擬第二十八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禦寇之言理也,則憑李叟;揚子云之草《玄》

也,全師孔公。符朗則比跡於莊周,范曄則參蹤於賈誼。況史臣註記,其言浩博,

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貽厥後來?

蓋摸擬之體,厥途有二:一曰貌同而心異,二曰貌異而心同。何以言之?蓋

古者列國命官,卿與大夫有別。必於國史所記,則卿亦呼為大夫,此《春秋》之

例也。當秦有天下,地廣殷、周,變諸侯為帝王,目宰輔為丞相。而譙周撰《古

史考》,思欲擯抑馬《記》,師仿孔《經》。其書李斯之棄市也,乃雲「秦殺其

大夫李斯」。夫以諸侯之大夫名天子之丞相,以此而擬《春秋》,所謂貌同而心

異也。

當春秋之世,列國甚多,每書他邦,皆顯其號。至於魯國,直雲我而已。如

金行握紀,海內大同,君靡客主之殊,臣無彼此之異。而干寶撰《晉紀》,至天

子之葬,必雲「葬我某皇帝」。且無二君,何我之有?以此而擬《春秋》,又所

謂貌同而心異也。

狄滅二國,君死城屠;齊桓行霸,興亡繼絕。《左傳》云:「邢遷如歸,衛

國忘亡。」言上下安堵,不失舊物也。如孫皓暴虐,人不聊生,晉師是討,后予

相怨。而干寶《晉紀》云:「吳國既滅,江外忘亡。」豈江外安典午之善政,同

歸命之未滅乎?以此而擬《左氏》,又所謂貌同而心異也。

春秋諸國,皆用夏正。魯以行天子樂禮,故獨用周家正朔。至如書「元年春

王正月」者,年則魯君之年,月則周王之月。如曹、馬受命,躬為帝王,非是以

諸侯守藩,行天子班歷。而孫盛《魏》、《晉》二《陽秋》,每書年首,必雲

「某年春帝正月」。夫年既編帝紀,而月又列帝名。以此而擬《春秋》,又所謂

貌同而心異也。

五始所作,是曰《春秋》;三《傳》並興,各釋經義。如「公羊傳」屢云:

「何以書?記某事也。」此則先引《經》語,而繼以釋辭,勢使之然,非史體也。

如吳均《齊春秋》,每書災變,亦曰:「何以書?記異也。」夫事無他議,言從

己出,輒自問而自答者,豈是敘事之理者邪?以此而擬《公羊》,又所謂貌同而

心異也。

且《史》、《漢》每於列傳首書人名字,至傳內有呼字處,則於傳首不詳。

如《漢書·李陵傳》稱隴西任立政,「陵字立政曰:『少公,歸易耳。』」夫上

不言立政之字,而輒言「字立政曰少公」者,此省文,從可知也。至令狐德棻

《周書》於《伊婁穆傳》首雲「伊婁穆字奴干」,既而續雲太祖「字之曰:『奴

干作儀同面向我也。』」夫上書其字,而下復曰字,豈是事從簡易,文去重複者

邪?以此而擬《漢書》,又所謂貌同而心異也。

昔《家語》有云:「蒼梧人娶妻而美,以讓其兄。雖則為讓,非讓道也。」

又揚子《法言》曰:「士有姓孔字仲尼」,其文是也,其質非也。如向之諸子,

所擬古作,其殆蒼梧之讓,姓孔字仲尼者歟?蓋語曰: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異。

必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此韓子所以著《五蠢》之篇,稱宋人有守株之說也。

世之述者,銳志於奇,喜編次古文,撰敘今事,而巍然自謂《五經》再生,《三

史》重出,多見其無識者矣。

惟夫明識之士則不然。何則?所擬者非如圖畫之寫真,鎔鑄之象物,以此而

似彼也。其所以為似者,取其道術相會,義理玄同,若斯而已。亦猶孔父賤為匹

夫,棲皇放逐,而能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亦何必居九五之位,處南面之尊,

然後謂之連類者哉!

蓋《左氏》為書,敘事之最。自晉已降,景慕者多,有類效顰,彌益其丑。

然求諸偶中,亦可言焉。蓋君父見害,臣子所恥,義當略說,不忍斥言。故《左

傳》敘桓公在齊遇害,而雲「彭生乘公,公薨於車」。如干寶《晉紀》敘愍帝歿

於平陽,而云:「晉人見者多哭,賊懼,帝崩。」以此而擬《左氏》,所謂貌異

而心同也。

夫當時所記或未盡,則先舉其始,后詳其末,前後相會,隔越取同。若《左

氏》成七年,鄭獲楚鍾儀以獻晉,至九年,晉歸鍾儀於楚以求平,其類是也。至

裴子野《宋略》敘索虜臨江,太子劭使力士排徐湛、江湛僵仆,於是始與劭有隙。

其後三年,有江湛為元兇所殺事。以此而擬《左氏》,亦所謂貌異而心同也。

凡列姓名,罕見其字。苟前後互舉,則觀者自知。如《左傳》上言羋斟,則

下曰叔牂,前稱子產,則次見國僑,其類是也。至裴子野《宋略》亦然。何者?

上書桓玄,則下雲敬道;后敘殷鐵,則先著景仁。以此而擬《左氏》,又所謂貌

異而心同也。

《左氏》與《論語》,有敘人酬對,苟非煩詞積句,但是往複唯諾而已,則

連續而說,去其「對曰」、「問曰」等字。如裴子野《宋略》云:李孝伯問張暢

「卿何姓?」曰「姓張。」「張長史乎?」以此而擬《左氏》、《論語》,又所

謂貌異而心同也。

善人君子,功業不書,見於應對,附彰其美。如《左傳》稱楚武王欲伐隨,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至蕭方等《三十國春秋》說朝廷聞慕容雋死,

曰:「中原可圖矣!」桓溫曰:「慕容恪在,其憂方大!」以此而擬《左氏》,

又所謂貌異而心同也。

夫將敘其事,必預張其本,彌縫混說,無取睠言。如《左傳》稱叔輒聞日

蝕而哭,昭子曰:「子叔其將死乎?」秋八月,叔輒卒。至王劭《齊志》稱張伯

德夢山上掛絲,占者曰:「其為幽州刺史乎?」秋七月,拜為幽州刺史。以此而

擬《左氏》,又所謂貌異而心同也。

蓋文雖缺略,理甚昭著,此丘明之體也。至如敘晉敗於邲,先濟者賞,而

云:「上、中、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夫不言攀舟亂,以刃斷指,而但曰

「舟指可掬」,則讀者自睹其事矣。至王劭《齊志》述高季式破敵於韓陵,追奔

逐北,而雲「夜半方歸,槊血滿袖」。夫不言奮槊深入,擊刺甚多,而但稱「槊

血滿袖」,則聞者亦知其義矣。以此而擬《左氏》,又所謂貌異而心同也。

大抵作者,自魏已前,多效《三史》,從晉已降,喜學《五經》。夫史才文

淺而易摸,經文義深而難擬,既難易有別,故得失亦殊。蓋貌異而心同者,摸擬

之上也;貌同而心異者,摸擬之下也。然人皆好貌同而心異,不尚貌異而心同者,

何哉?蓋鑒識不明,嗜愛多僻,悅夫似史而憎夫真史,此子張所以致譏於魯侯,

有葉公好龍之喻也。袁山松云:「書之為難也有五:煩而不整,一難也;俗而不

典,二難也;書不實錄,三難也;賞罰不中,四難也;文不勝質,五難也。」夫

擬古而不類,此乃難之極者,何為獨闕其目乎?嗚呼!自子長以還,似皆未睹斯

義。後來明達,其鑒之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史通
上一章下一章

內篇 摸擬第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