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暗惑第十二
夫人識有不燭,神有不明,則真偽莫分,邪正靡別。昔人有以發繞炙誤其國
君者,有置毒於胙誣其太子者。夫發經炎炭,必致焚灼;毒味經時,無復殺害。
而行之者偽成其事,受之者信以為然。故使見咎一時,取怨千載。夫史傳敘事,
亦多如此。其有道理難憑,欺誣可見。如古來學者,莫覺其非,蓋往往有焉。今
聊舉一二,加以駁難,列之於左。
《史記》本紀曰:瞽叟使舜穿井,為匿空旁出。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瞽叟、
象喜,以舜為己死。象乃止舜宮。
難曰:夫杳冥不測,變化無恆,兵革所不能傷,網羅所不能制,若左慈易質
為羊,劉根竄形入壁是也。時無可移,禍有必至,雖大聖所不能免,若姬伯拘於
羑里,孔父阨於陳、蔡是也。然俗之愚者,皆謂彼幻化,是為聖人。豈知聖人
智周萬物,才兼百行,若斯而已,與夫方內之士,有何異哉!如《史記》雲重華
入於井中,匿空而去,此則其意以舜是左慈、劉根之類,非姬伯、孔父之徒。苟
識事如斯,難以語夫聖道矣。且案太史公云:黃帝、堯、舜軼事,時時見於他說。
余擇其言尤雅者,著為本紀書首。若如向之所述,豈可謂之雅邪?
又《史記·滑稽傳》:孫叔敖為楚相,楚王以霸。病死,居數年,其子窮困
負薪。優孟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歲余,象孫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
庄王置酒,優孟為壽,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欲以為相。
難曰:蓋語有之:「人心不同,有如其面。」故窊隆異等,修短殊姿,皆稟
之自然,得諸造化。非由仿效,俾有遷革。如優孟之象孫叔敖也,衣冠談說,容
或亂真,眉目口鼻,如何取類?而楚王與其左右曾無疑惑者邪?昔陳焦既亡,累
年而活;秦諜從縊,六日而蘇。顧使竹帛顯書,古今稱怪。況叔敖之歿,時日已
久,楚王必謂其復生也,先當詰其枯骸再肉所由,闔棺重開所以。豈有片言不接,
一見無疑,遽欲加以寵榮,復其祿位!此乃類中行事,豈人倫所為者哉!
又《史記·田敬仲世家》曰:「田常成子以大斗出貸,以小斗收。齊人歌之
曰:嫗乎采芑,歸乎田成子。」
難曰:夫人既從物故,然後加以易名。田常見存,而遽呼以謚,此之不實,
明然可知。又案《左氏傳》,石碏曰:「陳恆公方有寵於王。」《論語》,陳
司敗問孔子:「昭公知禮乎?」《史記》,家令說太上皇曰:「高祖雖子,人主
也。」諸如此說,其例皆同。然而事由過誤,易為筆削。若《田氏世家》之論成
子也,乃結以韻語,纂成歌詞,欲加刊正,無可厘革。故獨舉其失,以為標冠雲。
又《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曰:「孔子既歿,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
為師,師之如夫子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
果雨。』」「商瞿年長無子,母為取室。孔子曰:『瞿年四十后,當有五丈夫子。』
已而果然。敢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應。弟子起曰:「有子避,此非子
之坐也!」
難曰:孔子弟子七十二人,柴愚參魯,宰言遊學,師、商可方,回、賜非類。
此並聖人品藻,優劣已詳,門徒商榷,臧否又定。如有若者,名不隸於四科,譽
無偕於十喆。逮尼父既歿,方取為師。以不答所問,始令避坐。同稱達者,何見
事之晚乎?且退老西河,取疑夫子,猶使喪明致罰,投杖謝愆。何肯公然自欺,
詐相策奉?此乃兒童相戲,非復長老所為。觀孟軻著書,首陳此說;馬遷裁史,
仍習其言。得自委巷,曾無先覺,悲夫!
又《史記》、《漢書》皆曰:上自洛陽南官,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
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所封皆故人親愛,所誅皆平生仇忌。
此屬畏誅,故相聚謀反爾。」上乃憂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
誰最甚者?」上曰:「雍齒。」留侯曰:「今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
封,則人人自堅矣。」於是上置酒,封雍齒為侯。
難曰:夫公家之事,知無不為,見無禮於君,如鷹鸇之逐鳥雀。案子房之少
也,傾家結客,為韓報仇。此則忠義素彰,名節甚著。其事漢也,何為屬群小聚
謀,將犯其君,遂默然杜口,俟問方對?倘若高祖不問,竟欲無言者邪?且將而
必誅,罪在不測。如諸將屯聚,圖為禍亂,密言台上,猶懼覺知;群議沙中,何
無避忌?為國之道,必不如斯。然則張良慮反側不安,雍齒以嫌疑受爵,蓋當時
實有其事也。如復道之望、坐而語,是說者敷演,妄溢其端耳。
又《東觀漢記》曰:赤眉降后,積甲與熊耳山齊云云。
難曰:案盆子既亡,棄甲誠眾。必與山比峻,則未之有也。昔《武成》云:
「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孔安國曰:蓋言之甚也。「如積甲與熊耳山齊」
者,抑亦「血流漂杵」之徒歟?
又《東觀漢記》曰:郭伋為亻并州牧,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
馬,於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始到,喜,故奉迎。」
伋辭謝之。事訖,諸兒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到還?」伋使別駕計日告之,
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止於野亭,須期乃入。
難曰:蓋此事不可信者三焉。案漢時方伯,儀比諸侯,其行也,前驅竟野,
后乘塞路,鼓吹沸喧,旌棨填咽。彼草萊稚子,齠齔童兒,非唯羞赧不見,亦自
驚惶失據。安能犯騶駕,凌襜帷,首觸威嚴,自陳襟抱?其不可信一也。又方伯
案部,舉州振肅。至如墨紱長吏,黃綬群官,率彼史人,顒然佇候。兼復掃除逆
旅,行里有程,嚴備供具,憩息有所。如棄而不就,居止無恆,必公私闕擬,客
主俱窘。凡為良二千石,固當知人所苦,安得輕赴數童之期,坐失百城之望?其
不可信二也。夫以晉陽無竹,古今共知,假有傳檄它方,蓋亦事同大夏,訪知商
賈,不可多得。況在童孺,彌復難求,群戲而乘,如何克辦?其不可信三也。凡
說此事,總有三科。推而論之,了無一實,異哉!
又《魏志注》:《語林》曰:匈奴遣使人來朝,太祖領崔琰在座,而已握刀
侍立。既而,使人問匈奴使者曰:「曹公何如?」對曰:「曹公美則美矣,而侍
立者非人臣之相。」太祖乃追殺使者云云。
難曰:昔孟陽卧床,詐稱齊后;紀信乘纛,矯號漢王。或主遘屯蒙,或朝罹
兵革。故權以取濟,事非獲己。如崔琰本無此急,何得以臣代君者哉?且凡稱人
君,皆慎其舉措,況魏武經綸霸業,南面受朝,而使臣居君座,君處臣位,將何
以使萬國具瞻,百寮僉矚也!又漢代之於匈奴,其為綏撫勤矣。雖復略以金帛,
結以親姻,猶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擾。如輒殺其使者,不顯罪名,復何以懷四夷
於外蕃,建五利於中國?且曹公必以所為過失,懼招物議,故誅彼行人,將以杜
滋謗口,而言同綸綍,聲遍寰區,欲蓋而彰,止益其辱。雖愚暗之主,猶所不為,
況英略之君,豈其若是?夫芻蕘鄙說,閭巷讕言,凡如此書,通無擊難。而裴引
《語林》斯事,編入《魏史注》中,持彼虛詞,亂茲實錄。蓋曹公多詐,好立詭
謀,流俗相欺,遂為此說。故特申掎撫,辯其疑誤者焉。
又魏世諸小書,皆雲文鴦侍講,殿瓦皆飛云云。
難曰:案《漢書》云:項王叱吒,懾伏千人。然則呼聲之極大者,不過使人
披靡而已。尋文鴦武勇,遠慚項籍,況侍君側,固當屏氣徐言,安能檐瓦皆飛,
有逾武安鳴鼓!且瓦既飄隕,則人心震驚而魏帝與其群臣焉得巋然無害也?
又《晉陽秋》曰:胡質為荊州刺史,子威自京都省之,見父十餘日,告歸。
質踢絹一匹,為路糧。威曰:「大人清高,不審於何得此絹?」質曰:「是吾俸
祿之餘。」
難曰:古今謂方牧二千石者,以其祿有二千石故也。名以定體,貴實甚焉。
設使廉如伯夷,介若黔敖,苟居此職,終不患於貧綏者。如胡威之別其父也,一
縑之財,猶且發問,則千石俸,其費安施?料以牙籌,推之食箸,察其厚薄,知
不然矣。或曰觀諸史所載,茲流非一。必以多為證,則足可無疑。然人自有身安
弊縕,口甘粗糲,而多藏鏹帛,無所散用者。故公孫弘位至三公,而卧布被,食
脫粟飯。汲黯所謂齊人多詐者是也。安知胡威之徒其儉亦皆如此,而史臣不詳厥
理,直謂清白當然,謬矣哉!
又《新晉書·阮籍傳》曰:籍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
決。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葬,食一蒸犭屯,飲二斗酒。然後
臨穴,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復吐血數斗。毀瘠骨立,殆致滅性。
難曰:夫人才雖下愚,識雖不肖,始亡天屬,必致其哀。但有苴絰未幾,悲
荒遽輟,如謂本無戚容,則未之有也。況嗣宗當聖善將歿,閔凶所鍾,合門惶恐,
舉族悲吒。居里巷者,猶停舂相之音;在鄰伍者,尚申匍匐之救。而為其子者,
方對局求決,舉杯酣暢。但當此際,曾無感惻,則心同木石,志如梟獍者,安有
既臨泉穴,始知摧慟者乎?求諸人情,事必不爾。又孝子之喪親也,朝夕孺慕,
鹽酪不嘗,斯可至於癯瘠矣。如甘旨在念,則筋肉內寬;醉飽自得,則飢膚外博。
況乎溺情犭屯酒,不改平素,雖復時一嘔慟,豈能柴毀骨立乎?蓋彼阮生者,不
修名教,居喪過失,而說者遂言其無禮如彼。又以其志操本異,才識甚高,而談
者遂言其至性如此。惟毀及譽,皆無取焉。
又《新晉書·王祥傳》曰:祥漢末遭亂,扶母攜弟覽,避地廬江,隱居三十
余年,不應州郡之命,母終,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別駕,年垂耳順,覽勸之,乃應
召。於時,寇賊充斥,祥率勵兵士,頻討破之。時人歌曰:「海、沂之康,實賴
王祥。」年八十五,太始五年薨。
難曰:祥為徐州別駕,寇盜充斥,固是漢建中徐州未清時事耳。有魏受命凡
四十五年,上去徐州寇賊充斥,下至晉太始五年,當六十年已上矣。祥於建安中
年垂耳順,更加六十載,至晉太始五年薨,則當年一百二十歲矣。而史雲年八十
五薨者,何也?如必以終時實年八十五,則為徐州別駕,止可年二十五六矣。又
雲其未從官已前,隱居三十餘載者,但其被檄時,止年二十五六,自此而往,安
得復有三十餘年乎?必謂祥為別駕在建安后則徐州清晏,何得雲「於時,寇賊充
斥,祥率勵兵士頻討破之」乎?求其前後,無一符會也。
凡所駁難具列如右。蓋精《五經》者,討群儒之別義。練《三史》者,征諸
子之異聞。加以探賾索隱,然後辨其紕繆。如向之諸史所載則不然,何者?其敘
事也,惟記一途,直論一理,而矛盾自顯,表理相乖。非復牴牾,直成狂惑者爾!
尋茲失所起,良由作者情多忽略,識惟愚滯。或采彼流言,不加銓擇;或傳諸繆
說,即從編次。用使真偽混淆,是非參錯。蓋語曰:君子可欺不可罔。至如邪說
害正,虛詞損實,小人以為信爾,君子知其不然。又語曰:盡信書不如無書。蓋
為此也。夫書彼竹帛,事非容易,凡為國史,可不慎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