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 「信心」應對危機,任重而艱難(2)

27.第27章 「信心」應對危機,任重而艱難(2)

大量的農民工、青年大學生及處在懵懂時期的離校高中生們失業,將會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可預知的後果。為社會和經濟的安全運行埋下隱患。

農民工大規模失業將直接影響農民收入,不但抑制農村消費,也會導致貧富懸殊加劇。

中國農民收入之所以能逐年增長,主要靠農民外出務工的收入,農民工失業將嚴重危及農民收入增長。另一方面,農民工沒有失業保險,有些甚至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一旦失去工作,其個人和家庭生活都將受到極大影響。失業的農民工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都較差,在勞動市場上再就業的機會較低。失業農民工中,大多數人為中青年,他們在家庭中是經濟支柱,不但承擔了上一代人的養老義務,還肩負著下一代人的教育責任,一旦中斷了外出務工收入來源,相當一部分家庭要入不敷出,甚至陷入貧困。

大量農民工的失業有可能帶來土地糾紛。由於「超生」和「土地流轉」等原因,一些農民未獲得分配承包地或承包地已被徵用,目前已經造成一部分農民工回家后已經無地可種。

另外,農村土地流轉多屬於私下交易,缺乏成型的契約和合同,農民工大量返鄉,勢必增加農村土地糾紛和衝突。據農業部統計,中國現有2.27億農戶承包農地,戶均承包經營耕地只有5.36畝;僅2008年全國就發生農地承包糾紛20.4萬件。

大量的高校畢業生不能就業也給中國經濟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大學生失業會造成中高層次人力資源的浪費。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花費巨大的物質成本與社會成本,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無疑是國家的寶貴資源。在大量高校畢業生失業的同時,是中西部地區、軍隊、基層、教育機構急需大量中高層次人才而不得的情況。

失業潮挫傷了城鄉居民投資教育的積極性,並將對城鄉和貧富之間的不平等產生負面影響。高額的教育成本和大學畢業生高失業率現象的存在使得城鄉居民對高等教育投資收益產生不良預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農村地區家庭和城市貧困家庭的教育投資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拉大城鄉之間、貧富階層之間的教育差距。

大量的失業將加劇社會矛盾。部分失業的農民工和大學生以及離校的高中生將變成社會閑散人員,加大公共服務體制和社會治安的壓力。中國的出口企業大部分在1998年後形成,其主要勞動力基本是80后農民工,這些年輕的農民工幾乎沒有干過農活,並無農業生產經驗,既未能完全融入城市,又對鄉村生活產生疏離感。他們無論返鄉還是滯留城市,都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大學畢業生思想活躍,組織能力強,面對失業,很容易對現實環境產生不滿。從國外經驗來看,許多社會騷亂都與青年人失業過高有關。

面對中國失業潮的到來,怎樣做好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及如何解決好因失業帶來的社會和經濟穩定問題成為中國政府緊要事務。

中央政府應採取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基礎建設,解決經濟與就業問題,把農民工就業指標納入基礎建設的規劃中,還要給予大量吸納勞動力的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包括稅收在內的多種優惠扶持,也可以考慮以降低個人所得稅與增值稅轉型的辦法來拉動內需。

政府也應採取一系列支持和補貼的辦法,幫助農民工回鄉以後自己創業。政府投資的公共設施建設應儘可能地多吸納農民工去就業。但失業的農民工多數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都較差,也缺乏基本的資金,能否自己創業尚存疑問。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工程投資儘管可部分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機會,但能否彌補因失業而帶來的收入減少,並不樂觀。

高等教育人才依然是中國的稀缺資源,當前的大學生就業難更是多由於畢業生對就業崗位期望過高導致的,適當培訓和實習將有助於解決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就業技能差的問題。有效的就業指導也能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態度,找到合理的定位,擴大選擇範圍。

3.內需放緩壓力大於97年金融風暴,保8不易

2009年,中國將出現兩位數以下的經濟增長速度。金融危機爆發影響到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中央決策層經多次論證,終於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把2009年的工作基調定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2009年具體經濟增長目標為8%。

一位參與制定2009年經濟目標的人士說,我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8%是一個底線。若低於8%,我們將遇到更大的困難,許多發展問題、社會問題都不好解決。

對於2009年的中國經濟基調和經濟目標,《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說:「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之後,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黨中央全面深刻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明確具體提出了2009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國家統計局於2009年4月16日發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2009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57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個百分點。雖然對中國以往增長速度而言,這個數字不很光鮮,但相對於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負增長的狀況,實屬不易。而且經濟形勢出現積極變化,結果好於預期。

如果以全年實現經濟增長率8%的要求,一季度GDP僅有6.1%的增速,顯然不能算是很好看的數字。但人們之所以會對未來經濟走勢作出樂觀預期,主要是看到了這6.1%背後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首先,這一數字是在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加深蔓延、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進一步加深、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明顯減緩的形勢下取得的,就像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所言「是很不容易的」,顯示了我國經濟抵抗外部危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我國2008年下半年以來出台的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措施已經初見成效,經濟運行正在出現積極變化。

雖然從第一季度的相關經濟數據顯示了中國經濟處在樂觀狀態,決策層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8%的最低限目標有很大信心,但是國內的經濟學家們仍表現出擔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根據在珠三角和長三角一些代表性企業的調研情況來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正在呈現惡化的趨勢。按照目前的評估,其衝擊程度不會低於1997金融風暴。從特定金融產品擴展到金融機構,進而擴展到全球金融市場,目前正處於從金融體系到實體經濟的傳導階段。

造成部分人對危機估計過低的原因在於金融危機的傳導需要時間。中國內地以及香港的金融市場的調整幅度顯著大於美國市場的調整幅度,這除了去槓桿化導致的資金流出原因外,也顯現出投資者對於這種即將傳染到來的金融危機的深刻擔憂。

與1997金融風暴相比,中國經濟受到國際環境影響的程度更大,這既包括更大的資本流動規模、更大的外匯儲備,也包括對於出口的更高的依存程度,中國經濟的出口依存度在1998年時只有18%,到2007年上升到了38%左右。

當前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可能面臨的內需的放緩壓力要更大。在1997年應對亞洲金融風暴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對中國內需的帶動作用還處於促進和形成階段。而在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上,則已經開始形成了十分濃厚的觀望和調整的氣氛,直接制約著內需的擴張。

與1997金融風暴相比,原來的一些政策工具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其政策效果可能會打折扣。從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在中央政府保持良好的財政狀況的同時,地方的財政狀況總體上並不令人樂觀。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貨幣政策在對抗經濟衰退方面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刺激內需方面的效果也同樣十分有限。

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2009年宏觀調控的最大目標,而8%的GDP增速被視作實現這一目標的底線。

如果從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逐一分析,一季度進出口24.9%的大幅下滑顯示,依靠外需實現「保8」目標難度相當大。

對於我國這樣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來說,外需環境的惡化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掣肘。中央各部委均下調了對世界經濟形勢的預測指標,這表明2009年國際形勢將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

從國內消費來看,交通銀行研究部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雖然一季度我國消費增長仍保持較高速度,但消費已經呈現環比增幅放緩的趨勢,而且受居民收入增長限制,未來消費持續增長動力不足。而且,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濟實踐顯示,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是在逐步下降的,據此,他認為,消費增速在2009年將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

從2009年國家的經濟基調看,投資和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是政府宏觀政策的著力點和希望達成的結果。那麼在資金推動下的投資大幅增長,更可能成為「保8」的關鍵力量。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中國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出現復甦,大規模的新增信貸將起到「准財政政策」作用,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作用。也有不少專家預測,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雙重驅動下,我國二季度經濟將進一步向好,GDP增速將反彈至7%之上。

在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下,甚至已經蔓延到國際經濟實體的形勢下,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很多,特別是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主要體現在外部需求的持續萎縮、行業產能的過剩、企業經濟效益的下滑、財政收入的下降以及就業壓力的加大等多方面。經濟學家們對2009年經濟增長保「8」有所擔憂。

而實際上,正如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所說的那樣,「寧可把困難和風險看得重一些,把應對危機的時間估計得長一些,把政策舉措準備得充分一些」。因此,可以說「保8」僅僅是我國針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當前經濟中面臨的困難而提出的中短期量化目標,我們更應當著力解決的是我國經濟增長中存在的結構失衡等深層次矛盾。否則,巨量的信貸投放和過快的投資增速,在給經濟增長提供充足動力的同時,也會給未來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埋下隱患。

4.防患美聯儲「新政」對中國

實體經濟的衝擊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公開向中國保證,投資於美國的資產及購買的美國國債將是安全的。但不久,奧巴馬的保證誓言被美國國會和美聯儲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的實際行動碾得粉碎。

其實,中國早已不再思量信與不信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站在十字架背後發出的誓言或保證,中國政府已經能夠用實力、用智慧應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在實際行動上的傷害。

美國國會儼然把「購買美國貨」寫進了刺激經濟政策,依舊是大言不慚地扮演了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領頭羊。地球人都知道中國是美國人消費產品的後方工廠,美國國會提出「購買美國貨」是公然向中國製造業挑戰,是在企圖摧毀中國實體經濟。

一撥未完另一撥又來。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並宣布將增購7500億美元的房產抵押債券、1000億美元的房貸機構債券和總額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以支持房地產市場和改善信貸環境。

由於美聯儲這些量化寬鬆措施必然將增加市場上的美元供應,就意味著美聯儲要瘋狂印刷美元充斥國際市場,從而必將導致美元急劇貶值。美元指數創下1971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美元兌大多數主要貨幣匯率下滑。

在美元匯率自由落體式下滑的影響下,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期貨則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行情。原油價格甚至創出2009年新高。

美元貶值就意味著美國農產品出口價格下降,從而將提升其出口需求,所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農產品價格均大幅上漲。

更為嚴峻的是,先於美聯儲之前的英國、日本和瑞士都行已經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說,它們已經先於美國開動了「印鈔機」。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也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國際貨幣一個個都貶值了,也就意味著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資產將會無形地大額損失。中國的這些外匯資產可是通過中國老百姓辛苦掙來的血汗錢,是拿來為了應付金融危機的保命錢,現如今卻任人宰割而無能為力。

一旦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受到損失,中國的外貿出口產業也將因此而受其影響,本應出口的產品庫存積壓,造成突發性的產能過剩。工廠也因資金的不能回籠而破產倒閉,產業工人失業,國內消費市場處在觀望停滯狀態,然後就以一個一個環節都將受其影響衰退下滑。中國的實體經濟將會遭受嚴重的破壞。

針對美聯儲購買美國國債的政策,專家們認為這將直接導致美國通貨膨脹預期的上升,首先影響的就是中國持有的7396億美元美國國債,中國的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也將面臨一輪新的縮水。同時,實體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將受到衝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全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全集
上一章下一章

27.第27章 「信心」應對危機,任重而艱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