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第613章 中原亂戰
就在李淵對李軌開戰、對峙的同時,據守河洛之地的王世充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突然發兵向東,對因為內亂導致日趨衰退的瓦崗軍發起全面進攻,大有要將瓦崗軍這個大敵徹底消滅的架勢。
王世充能下定決心拿瓦崗軍作為第一個開刀對象,與李密殺死翟讓導致瓦崗軍內部出現很大的隱患有很大程度上的關係。
一開始翟讓建立瓦崗軍的時候只是東郡瓦崗寨一夥強盜而已,大家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好不快活,率領軍隊的又都是單雄信、徐世績這些翟讓的同鄉好友。
加上招募的士兵也都是生活困難的漁民獵戶,戰鬥力比較強,雖然只是一股比較強大的綠林好漢,不過因為內部比較團結多次打退了隋軍郡兵的進攻,在東郡一帶較有威名。
只是限於翟讓和諸位將領本身的眼界,瓦崗軍當時也只能到這個地步,不可能再繼續發展壯大。
等到楊玄感造反兵敗身亡后,身為楊玄感軍師的李密也因為被四處通緝不得不逃到了瓦崗寨,經過幾次作戰後翟讓發現李密比自己更適合作為首領,於是在當時隋軍比較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他將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本來這個首領的位置在戰亂時是個燙手山芋給了李密也無所謂,然而隨著瓦崗大軍的強大,前來投奔的各路英雄好漢越來越多,瓦崗軍佔領的地盤越來越大,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也就迅速激化起來。
尤其是以翟讓的親友家人和原來的部將最為惱火,在他們看來瓦崗軍作為中原最強大的義軍已經有了逐鹿中原、爭奪天下的實力,如果翟讓還是大首領日後做了皇帝的話,他們的地位必然也是水漲船高。
另外李密為人遠遠不如翟讓心胸豁達,翟讓能把位置讓出來他也是費了一番苦心製造謠言,故而在成為各路義軍的最高首領后,他總是非常提防翟讓,不斷地利用各種借口來削弱翟讓部將的實力,並極力加強自己以蒲山公營擴建出來的嫡系軍隊。
對於那些後面陸續投奔的小股義軍首領李密也是大肆拉攏,這樣一來翟讓部將們在瓦崗軍中的影響不斷被削弱,加上李密的不平等對待,讓他們與李密部將之間的矛盾更加強烈。
李密認為瓦崗軍有兩個領袖,勢必會導致瓦崗軍的戰鬥力整合不起來,在對王世充的事情上必然處於下風,這時忽然又有人告密說翟讓的哥哥翟弘與翟讓舊部王儒信密謀企圖殺害李密。
雖然翟讓一直以來表現的很平靜,李密也知道翟讓並不是會謀害自己的小人,但是翟讓部將們的表現卻讓李密很是不安心,想到翟讓麾下很多將領和親屬都對翟讓將領導權讓給自己很是不平,李密終於坐不住了。
於是李密借口約翟讓宴飲,宴席間他借著送給翟讓一把稀有的寶弓為借口,由李密部將蔡建德從背後一刀砍死了翟讓。
翟讓一死李密趁機統和整個瓦崗軍的大權,不過為了避免翟讓部將的驚慌引起的混亂,李密並沒有趁機大肆收攏單雄信、徐世績等人的兵權,依然是用封官許願的方式拉攏他們。
李密雖然用強力和利誘將翟讓的部下全部收復,連單雄信和徐世績都暫時臣服,但是他沒有料到的是翟讓終究跟這些舊部有著很深的感情,這些都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這些隱患李密沒有在意,可是都被王世充看在眼裡,王世充西面是強大的李唐,大河以北也是竇建德,南面的王薄雖然實力不強,但是很有可能被李唐佔了便宜。
這樣看來就只有東部的瓦崗軍還算有機可乘,這時看到瓦崗軍因為內部矛盾幾乎鬧出一場廝殺,連翟讓都被殺死這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於是就在李密還忙著鞏固自己在瓦崗軍的權力地位時,王世充突然發兵出虎牢關成功奪取了瓦崗軍的重要據點滎陽郡。
這時的瓦崗軍有兵力二十多萬人,又有單雄信、徐世績等一干名將率領,其實總體實力並不輸給王世充。
李密以為自己已經統合了整個瓦崗軍的實力,而王世充才只有十萬左右的總兵力,還要防禦背後李唐的威脅,因此並沒有真正重視王世充的力量,就在雙方決戰前王世充提前在附近山谷中悄悄埋伏下三千奇兵。
當雙方開戰,打的正激烈的時候王世充埋伏下的三千奇兵突然從李密背後發起猛攻,瓦崗軍突然遭到背後的襲擊頓時潰敗,不過這時的李密依然撤出來數萬兵馬,再次組成防線並向駐守在東郡的單雄信求援。
李密萬萬沒有想到單雄信心中還對他忘恩負義的殺害翟讓懷恨,接到李密的急報后不僅沒有發兵救援,甚至還聯合了徐世績忽然率軍渡河北上,投奔了大河以北的竇建德。
這下李密終於抵擋不住王世充接連不斷的猛攻,大敗而逃的他在嫡系兵力全部損失后不得不西去投奔了李淵,瓦崗軍佔據的大部分郡縣都被王世充佔據,令其實力急劇增加。
王世充實力增加倒沒有什麼,但就在這時佔據襄陽、南陽一代的知世郎王薄居然在關中派來說客的勸說下忽然投靠了李淵,這就讓關中、漢中的李唐軍隊得以沿著漢水南下進一步攻略富庶的荊襄之地。
李淵這時已經認識到有了夏國支持后的李軌已經不是自己短時間內可以擊敗的,即便自己擊敗了李軌,已經處於夏國三面包圍的關中之地也已經不能作為根基之所在。
因此李淵不得不儘可能的攻略益州巴蜀之地,然後順著長江佔據荊襄之地,並順流而下攻佔整個長江流域,只有這樣儘可能的開拓自己的戰略縱深,才能在日後抵擋住夏國的攻勢。
在關中唐軍開始出武關,經南陽、襄陽攻略荊襄之地的同時,益州巴蜀地區的唐軍也開始有順江而下的趨勢,夷陵西面的三峽水道中不時可以看到緊密巡邏的唐軍水師。
得到這個情報后已經回到遼東城的王澤頓時皺起眉來,這時夷陵以東的長江中游包括湘水和贛水流域根本沒有什麼強大的割據勢力,哪怕是目前佔據九江、江夏一帶的李子通也根本沒有任何阻擋唐軍的能力。
如果巴蜀之地的唐軍順流而下攻掠長江沿岸,沿江這些地方郡縣必然會爭相投奔,再加上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的極力支持,李唐太過強大這顯然非常不符合夏國接下來的一系列計劃。
王澤回到遼東城后不斷的針對中原的局勢發布一條條命令。
先是原本已經推進到衡山郡、南康郡的嶺南二十萬夏軍繼續順著湘水、贛水北上,衡山的夏軍一直推進到了武陵郡和長沙郡,在洞庭湖湖口與順江而下的唐軍激烈的爭奪巴陵郡的歸屬。
而順著贛水北上的夏軍更是佔據了整個贛水流域的所有郡縣,在九江一帶與已經奪取了江夏的唐軍不斷交鋒,雖然一時還沒有將李唐大軍擊敗,不過也成功的阻擋了唐軍在江南的擴張活動。
面對著中原的變亂局勢,最讓人意料不到的居然是徐圓朗。
就在各方混戰不停的時候,徐圓朗也不可能繼續超然世外一般的保持獨立,不管是佔據江淮、江東之地的杜伏威,還是佔據中原之地的王世充都開始將視野投入到他的身上。
畢竟這個亂世只有儘可能的吞併小勢力才能在日後的群雄爭奪中獲勝。
可就在這時徐圓朗居然忽然宣布向夏國投誠,雖然他佔據的地盤不多只有區區三個郡,但是這些郡縣都是淮泗地區非常富庶的土地。
這時的淮泗地區還不像後世因為黃河泛濫而導致大片鹽鹼地的貧瘠,擁有大片平原的淮泗之地正是富庶的米糧之倉。
而且因為隋末數年來持續不斷的戰亂,周圍大量民眾紛紛逃入徐圓朗治下郡縣,這就導致徐圓朗雖然僅僅三個郡的地盤,居然就有二百多萬人口。
對於徐圓朗這樣非常識相的人物,夏國當然也不會虧待了,於是很快夏國就用高官厚祿將徐圓朗吸引到了遼東,不過王澤特意吩咐接待的官員帶著徐圓朗到夏國各大工業基地參觀了一番。
乘坐蒸汽機車幾千里路一圈轉下來,粗略了解到夏國的具體情況后,原本還沾沾自喜的徐圓朗頓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時他才慶倖幸好自己早早投誠,不然等到夏國親自動手自己連怎麼死的都不會知道。
徐圓朗一投誠,淮北的琅琊、東海、彭城三郡也就被三齊之地的夏軍順利接管,這時原本有心吞併徐圓朗的杜伏威頓時驚訝的發現,自己南北兩邊居然都已經是夏國的領地。
淮北和三齊之地駐紮著二十多萬夏軍,這些夏軍的戰鬥力他知道很是強大招惹不得,浙江永嘉郡以南的閩地也已經被夏軍佔據,隨後杜伏威發現自己不僅是南北兩面臨敵,而是三面臨敵。
他格外的不安是夏軍極為強大的海軍。
杜伏威治下的所有沿海地區都在夏國海軍的威脅之下,當初夏國還一度攻佔過長江口的沙洲,如果夏國需要真的是隨時可以摸到自己的都城丹陽郡腳下,於是杜伏威很快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夥伴輔公祏出使夏國。
當輔公祏在夏國參觀了大規模的工業城,以及連綿數千里的鐵路,乘坐了震撼人心的蒸汽機車等等各種設施后,沉默不語的回到了丹陽,跟杜伏威仔仔細細的講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思索良久后杜伏威終於決定也跟徐圓朗一般投誠與夏國。
雖然杜伏威已經稱帝,不過他本身也沒有什麼大志,如今天下大勢最然看似李淵最為強大,又有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的支持,但是如今有了夏國根本就不一樣了。
在原本歷史上杜伏威也是在李唐政權佔據了絕對優勢后就立刻對其投誠的,如今會做出投誠夏國的決定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只是徐圓朗和杜伏威兩人的先後突然投誠還是讓夏國手忙腳亂的一番慌亂,畢竟徐圓朗佔據的地盤只有三個郡,隨便怎麼著都能安排下來。
但是杜伏威的地盤就實在是遼闊無比的,除了江淮之地外還有長江下游的江東、兩浙之地,這些地盤不僅遼闊而且還都是人煙稠密的富庶之地,足足有五六百萬人。
而夏國接下來對付的就只有李唐、竇建德和王世充三個勢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