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唱>匆匆結束的最後語
我喜歡魏晉時代,那是一個狂人輩出,慷慨悲歌,充滿烈性的時代,可我更喜歡宋代.一個多麼美好的朝代啊,她是封建社會絕無僅有的一個極少殺掉大臣的王朝,她也為當時社會提供了一個封建時代極少見的寬鬆的環境.趙家皇帝們甚至能夠容忍臣工在朝議中無情的當面駁斥,這個家族甚至出現宋徽宗這樣的皇帝,他的瘦金體,他的魚鳥圖,在中國五千歷史長河中,成了一顆璀璨的珍珠.還有宋代的文化,唐宋八大家有多少出在這個時代,還她的經濟如何發達,這些種種不用在此贅述,大家也許比我更清楚.
可是即使如此,當時的江湖依舊險惡,廟堂中仍然齷齪,各種鬥爭同樣激烈.
程朱理教統治了國民思想,它無情地桎梏著當時所有的人,我想,這就是宋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
我從不認為另一種觀點的正確.人們曾經拿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來比較,得出前者打不過後者的結論.可是偉大的漢武帝擊破了這個觀點,農耕社會本有遠比後者發達的經濟,遠比後者穩定的社會基礎,可是仍然被後者侵略.
惟有一個解釋,便是統治者利用理教捆往了人民的手腳.因為國土的龐大,國民的眾多,統治階級往往專註於國內,同時中央之國的短視也局限了他們的視角,統治者認為蠻夷和荒原用不著征討,只需要管好治下的物寶天華的國家就行了.
於是,這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此前無視的的蠻夷在這種短視下壯大,開始大規模入侵.
統治者利用理教重文輕武的統治手段造成的後果開始顯現,即便在最危險的時候,仍然固執地認為理教的正確性,拚命防範早就開始了的內亂.可悲的封建社會家天下的思想,握有重兵的將領從來得不到皇家的信任,比如岳飛,比如袁崇煥,比如------這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因素,亡國的最大原素卻在於國內矛盾因為外侵壓力開始爆發.農民和下層工商業者是最終承受戰爭費用的,消耗巨大的軍費讓他們更加貧窮,這些人開始了造反,起到實質上配合外族侵略的作用.
得力的武將遭清算,內部階級在瓦解,種種矛盾總爆發了,外族只不過撿了個便宜.
看看吧,這麼多朝代,哪一個朝代不是亡在自己手中?這麼多朝代從來沒有跳出這個怪圈.而外因其實只是很小的一個因素,龐大的中國從古到今沒人能夠擊敗她,除非她自己開始了內部的潰瘍.(在這裡,我將蒙古人和滿人、八國聯軍----算作真正的,對中國的攻擊.因為無論是姓李的,姓趙的,姓朱的,不過是帝國內部的紛爭.)
我批判理教的懦弱性,它在教帝王們如何控制臣民,如何扼殺臣民的創造性,如何桎梏臣民的思想.正是它在幾千年裡不間斷地強加給諸多要求人民甘當順民的思想,才導致中國的多災多難.什麼五綱,什麼倫常,君叫臣死臣不得死,聽話啊,別去做讓前輩,讓君上不舒服的事,別去異想天開.
好吧,中國失去了好鬥的血性,失去了天生的創造力,只是忍受,只是忍辱負重.
是的,為了社會秩序,為了社會道德,我們應該有一種理論作為我們的行為準則,可是,理教最大的作用不是規範社會環境,而是傳授君王們以統治手段.
==========================================================================================================
接下來還是說說本書吧.
感謝一些朋友對我作出的誇獎,甚至將絕唱與極好的書相提並論.我知道大家在鼓勵我,可是仍然臉紅了,嘿,真是不好意思,這部書並沒有那麼好,與那些頂尖的架空書相比,尚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呵呵,對此我有著清醒認識.不過,這些誇獎倒讓我鼓足勁兒認真寫作了.
老實說,與許許多多朋友說的相同,我一樣覺得絕唱從頭至尾充滿數不清的漏洞,尤其是前面部分.可是錯誤鑄成,如果要改,卻又不知從何改起.我覺得,改動比重啟一部新作要困難許多.我就想,乾脆,要改就大改吧,別去做修修補補的泥水匠活兒.可是要大改的話,必要一段過程,一個充裕的時間,這便成了我急於結束本書的緣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也覺得做一件事便做好了它,要麼就不做,這是我修改本書的要素.
呵呵,還記得有好些朋友說我單章字數太少,失去閱讀快感.這要找archie大大,是他在安排章節的上傳.也正是因為這個安排,我方得以有時間進行書的改動.歷時半個月,前頭十萬字終於被我縮成了三萬字.此後,"絕唱"全本字數四十萬不到,我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累贅.
對於朋友極為不滿的這個結局,我極為抱歉.
嗯,大家不要抱怨我了,現在我將向起點申請另一個專欄,上傳本書的續集,在那裡,朋友們會看到一個滿意的大結局:一個成長起來的主角,一個慷慨激越的英雄,一個決然鐵血的統治者.而我,希望能夠書寫一個傳奇.
同時我也希望朋友們可以一如繼往地支持我,因為你們是我寫作的動力.在眾多的書評里能夠汲取到許許多多極有用的知識,本書裡面充滿著大家的思想光芒.
好啦,讓我再次感謝大家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