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類
心理學的分類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在理論上已形成了基本的、作為一門科學的獨立體系。在應用上與社會各實踐領域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從而形成許多分支學科,體現了獨立的在科學體系上的分類。
普通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普通心理學研究心理過程的發生髮展和個性心理特徵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論和規律,建立心理學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論原則和具體的方法。普通心理學既包括過去研究中已經定論的、為科學實踐所證實並為科學家所公認的理論和規律,也包括雖不一定為大家所公認,但卻有重大影響的學派的理論和學說,還包括處於科學發展前沿的新成果和新發現。因此,普通心理學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它已形成的理論體系上,不斷地充實著新的內容。特別由於心理學尚屬一門年輕的科學,這一點尤為重要。
在普通心理學的範圍內,按照心理活動的基本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還可分為感覺(視覺、聽覺、觸摸覺、運動覺、嗅味覺等)心理學、知覺心理學、記憶心理學、注意心理學、思維心理學、言語心理學、情緒心理學、動機心理學、智能心理學、氣質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分支基礎學科。
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是從人體生理和神經生理、神經解剖、神經生物化學等方面進行關於心理的生理基礎和機制研究的學科,是心理學基礎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理心理學在現代腦科學研究成果和現代技術方法的基礎上,揭示各種心理現象在腦的解剖部位及腦功能上發生的規律。生理心理學還包括神經心理學、心理生物學、動物心理學等分支學科。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在特定社會、群體條件下,心理、動機、人際關係發生髮展及其規律的學科。社會心理學著重探討個體社會化的條件和規律,個體的社會動機與態度的形成,人際關係和群體心理的形成與影響等方面的一般規律。社會心理學包括民族心理學、家庭心理學等分支學科。
變態心理學
它研究人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包括認知活動、情感活動、動機和意志行為活動、智力和人格特徵等方面的異常表現。所以,也可以說,變態心理學是研究和揭示心理異常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
研究病人的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又稱病理心理學,它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研究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表現形式、發生原因和機制及其發展規律,探討鑒別評定的方法及矯治與預防的措施。變態心理有多種表現形式。按心理過程或癥狀,可分為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行為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等。按臨床精神疾病的表現或癥狀可分為神經症性障礙、精神病性障礙、人格障礙、藥物和酒精依賴、性變態、心理生理障礙、適應障礙、兒童行為障礙、智力落後等。
評定心理現象是否異常,一般需從3方面考察:①從統計學方面考察。處於群體中常態曲線兩個極端的個體屬於異常。②從個人生活史考察。常把個體當前的心理活動與以往的加以對比,看是否有異於尋常的改變。③從社會適應狀況考察。可根據個體社會適應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屬於異常。此外,在評定心理現象是否異常時,不可忽略參考社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資料。
對變態心理的矯治,可區分為心理治療和軀體治療兩大類。心理治療如言語和非言語的心理療法、催眠療法、暗示療法、行為療法等。軀體治療包括精神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生理治療和外科治療等。此外,採用一些綜合性療法也可取得顯著效果。預防是變態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於變態心理發生的原因十分複雜,因而需要各個方面採取綜合性的預防措施才能奏效。
變態心理學是研究病人的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又稱病理心理學。它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研究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表現形式、發生原因和機制及其發展規律,探討鑒別評定的方法及矯治與預防的措施。
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心理發展規律的學科。發展中的個體,無論處於發展的哪一階段之中,他們的心理發展既包括心理的各個過程及各個特徵,又分別有著主要的發展方面和主要的矛盾。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每一階段主要矛盾得到解決,即將向下一階段過渡。發展心理學就要研究個體心理發展各個階段各方面的矛盾與變化。發展心理學可分為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學齡兒童心理學、少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分支學科。發展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發展中的人進行教育、教養的理論根據。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它主要涉及掌握各科知識和各種技能的心理活動特點及規律,研究智能的發展與智力測查方法,影響教學過程的心理因素、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形成規律,以及家庭、學校、團體、社會意識形態等對學生的影響。教育心理學涉及的範圍很廣,它可包括德育心理、學習心理、學科心理、智力缺陷與補償、智力測量與教師心理等分支。
勞動心理學
勞動心理學研究人在勞動過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質,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條件與操作者的心理特點適應等問題。勞動心理學可包括工程心理學與工業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主要研究在生產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條件下人與機器的相互作用問題。工業心理學研究生產者選拔和操作合理化等問題。
文藝心理學
文藝心理學在各種藝術領域有不同的研究對象。對於繪畫藝術,著重研究光感覺、視色學、視知覺的規律,如光覺與色覺的感受性,視知覺的參照、透視規律。對於音樂藝術,著重研究發音和聽覺特性,如發聲機制及發聲規律,聽覺的音高、音強、音色、節奏感和旋律感。對於舞台藝術體現的是完整的人物角色,需研究個性的全面特徵、情緒體驗和表現、人格結構和行為;探討各類角色的典型特徵並在舞台上再現的規律。藝術心理學還要研究藝術家獨特的心理素質,如形象思維能力、情緒情感體驗特徵等。人的藝術特長屬於特殊才能,不是人人所具備的。因此,對藝術工作者的心理特長、個性差異的鑒別及測量方法的制訂,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體育運動心理學
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體育活動和競賽活動所涉及的心理特點。在一般的體育運動中,研究各種體育運動所涉及的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特點和器官活動的靈敏度與感受性以及受意識支配的能力,研究運動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規律。在運動競賽中,研究競賽條件下應具備的情緒特徵、意志品質和人格特點,競賽中的動機水平、情緒狀態對運動技能發生的影響。在運動員選拔方面,心理選拔和測量方法的制訂也是重要的研究領域。
航空航天心理學
航空航天心理學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飛行條件下人的心理活動特點。在非陸地的異常條件下從事緊張的駕駛操作,要求飛行員和宇航員具有較全面的優秀心理素質和較完善的個性特徵。飛行中缺乏視覺參照物,完全依靠儀器儀錶的指示進行操作,從而要求飛行員具備精確的視一動協調反應能力,對錯覺的意識靈敏度,還要求堅強沉著的意志,穩定的情緒等特徵。宇宙飛行在失重條件下,要求具備心理反應變化的高度適應性和自我協調能力。為了培養和選拔飛行員和宇航員,心理素質的測定和訓練過程的檢測方法,均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組織管理心理學
組織管理心理學研究某一群體——一個企業或一個學校的組織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它涉及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心理素質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的協調問題。一方面,包括領導者對被領導者的心理活動的掌握,例如對生產者的專業能力和技能的了解,用以對人才的估量和選拔;對生產者的動機、情緒和需要的了解,以預測他們的表現和對工作的影響;協調與生產者之間的關係,發揮他們的生產和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包括對領導者的心理活動特點的研究。例如領導能力、領導作風、領導心理素質的了解,用以對領導行為的評價和對領導者的選拔。組織管理心理學既可用於工業生產、企業經營,又可用於諸如學校、醫院、文體機構等事業單位。
臨床或醫學心理學
心理異常可由遺傳和社會適應不良而產生。臨床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異常的發生原因、發病機制、癥狀與診斷、預防與治療的學科,並從中分出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的面對社會和醫療服務的專門事業。臨床心理學既包括嚴重的心理變態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也包括輕度的單純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神經症(如神經性焦慮)或憂鬱症,還包括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軀體疾病(如高血壓)。後者稱為心身醫學;並從治療的角度,研究病因,診斷與預防,形成一門新興的健康心理學。
對心理異常的研究,不僅對醫療實踐有重要作用,而且從異常與正常的比較中,有助於揭示心理的機制。因此,從學科的觀點和學術研究的角度,對心理異常的病因、機制、診斷與治療方面的研究,稱為變態心理學。
司法與犯罪心理學
司法心理學是研究違法行為以及處理違法行為中的心理學問題的學科。它涉及犯罪、偵察、審訊以及改造罪犯等過程中,對犯罪原因、偵訊技術、改造手段的研究。偵察和審訊人員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技能也是研究的組成部分。
犯罪心理學與司法心理學有重疊的方面,前者著重研究罪犯行為的心理原因。尤其是青少年犯的心理特點、心理動機、個體人格和情緒特徵,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對罪犯的個人成長背景、家庭、學校、社會的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進行調查研究。
編輯本段心理產生的客觀工具
三、心理產生的客觀工具:神經系統
心理並不是人腦特有的。例如:渦蟲斷頭可以再生;蛙與蟾蜍切除大腦半球仍有條件反射;去除大腦的鴿子仍有本能的非條件反射,仍能走和飛。在大腦缺失的情況下,這些動物仍表現出心理現象.因此,大腦並不是心理存在的必要條件。
動物進化史表明:心理是動物進化到腔腸動物時產生的,此時的動物產生了最原始的神經系統----網狀神經系統。在生物進化鏈上,神經系統出現之前並無心理現象,心理是與神經系統同時產生的。而後隨著神經系統逐漸複雜,心理現象也亦步亦趨的豐富起來。作為心理的外觀之一,其行為也日益複雜。不論處於何種階段的動物,假如抽出或破壞其全部的神經系統,心理必將消失。並且若損壞某部分神經系統,其心理必然會出現若干不正常。
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電脈衝在神經系統上傳播的結果,是生物電流在神經系統中傳播所引起而產生的,是刺激在細胞膜上引起的電流在神經系統中傳導所引起的。是神經系統在刺激的作用下產生的。因此,神經系統是心理產生的工具。
編輯本段心理產生的機制
四、心理產生的機制:神經細胞的膜電位變化
從單一心理產生的起點來看,首先是刺激作用於神經細胞而引起心理的,這個單個刺激是如何引起心理的?神經細胞的細胞膜存在極化現象,細胞膜內側聚集負電荷,細胞膜外側聚集正電荷,膜兩側相當於各存在一個極板,膜內側相當於負極板,膜外側相當於正極板,這樣細胞膜上就相當於存在一個電場,在細胞膜未受到任何刺激時,膜兩側相對靜止不動並存在靜息電位,一旦膜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靜息電位就會變成動作電位,膜兩側的帶電粒子又重新組合,形成了膜內聚集正電荷而膜外聚集負電荷的電場,當刺激消失后,細胞膜又進行了調整,又恢復到未受刺激地狀態,此時膜內聚集負電荷膜外聚集正電荷,這樣在膜兩側電場就發生兩次方向性的改變,即電場發生了重大變化,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此時形成了電磁場,這相當於電磁震蕩。而這次變化的結果是刺激處的細胞膜又恢復原態,故刺激作用對細胞施加的能量全部傳遞出去。這些能量是如何傳遞的呢?這個刺激在細胞膜上引起了細胞膜上電位的變化,產生一個興奮點,引起鄰近未受到刺激的細胞膜電位也發生變化,形成新的興奮點,具體過程是:興奮點的電場與鄰近未興奮點的電場之間出現電勢差,帶電粒子就會移動,使鄰近未興奮部興奮,電場發生方向的改變,該處的電位由原來的靜息電位變成動作電位,產生一個膜內聚集正電荷膜外聚集負電荷的電場,與未興奮時的電場方向相反,原來興奮部的能量轉移到未興奮部,使未興奮部興奮起來,進行一次電磁震蕩,產生了電磁場。同理,這個新的興奮部又依次向下一個未興奮部傳播電磁場,其機理在於膜兩側帶電粒子的流動,但是,若我們比較相距較遠的已興奮過的興奮點的話,就發現這兩點並未有粒子的交流,相同的只是兩點都經歷了一次電場的連續變化,併產生了電磁場,這是什麼引起的呢?究其根源,這實際上是刺激引起的電磁場在膜上進行的傳播。神經細胞的細胞膜把刺激「編碼」成一定頻率和強度的電磁場,沿神經纖維傳播,從而引起人的感覺,產生了心理,電磁場在神經系統內的活動就是心理活動,電磁場在神經系統內傳導與加工所引起的現象就是心理現象(電磁場通過神經牽引肌肉細胞從而表現為體態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考察體態的變化來推測心理變化)。心理就是這個電磁場,電磁場在神經系統內的有序擴展與運動就是心理活動。
電磁場是人類無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這是由人類感官的局限造成的,而且心理只有在刺激下才能產生,故而使人感到神秘摸測,心理難以為人所理解所把握也就不足為怪了,可是,人的心理作為人對刺激反應的產物,在人類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了非常廣泛的作用,由於人類對他的無知,對他的巨大作用又無法控制,但人類又必須對心理現象作出看似合理的解釋,所以就把他神秘化,產生了種種假想。
植物和低等動物沒有神經系統,細胞膜上產生的電磁場無法在細胞膜上實現遠距離傳播,更無法實現定向傳播,膜在刺激下所產生的電磁場只是在小範圍內近距離擴散,實現不了電磁場的規範有序傳播,故而這種電磁場不是心理。只有在神經系統的定向傳導與約束下,在膜上產生的電磁場才是心理。離開了神經系統,心理將不會產生和存在。
總之,心理的本質是神經系統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變化的電磁場。
編輯本段心理現象和心理過程的統一
五、心理現象和心理過程的統一(感覺心理學的建立)
感覺是刺激物的某種特性進入神經系統的「通道」,它把刺激「編碼」成不同頻率和強度的電磁場在神經系統「周遊」,引起相應的體態變化(包括行為和語言)。人的感覺是非常有限的,就種類而言,只有五種感官,人類就缺乏鴿子所具有的磁覺。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強度範圍的刺激,過高過低的刺激都不能直接引起我們的感覺,人類就沒有狗的嗅覺靈敏(一定存在一個我們所感覺不到的世界)。
知覺是把通過感覺而「搜集起來」的幾種物質特性的綜合起來進行的反映,表象則是對物質過去到現在的整體認識的總結,想象是在過去表象的基礎上對物質的可能形態進行的預測。在四維時空中,到想象階段就形成對物質的形象化的認識。這在思維上就是形象化思維,抽象思維則是對事物的抽象特徵的思維。思維就是對事物特徵的「加工」。由此可見,感覺是其他心理現象大廈的「地基」,其他心理現象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
記憶是把事物的特性「錄入」大腦的過程;錄入的內容有的建立了與其他原有內容的聯繫,紮下根來而表現為「長時記憶」,而扎不下根來的記憶,又根據其能回憶起來的時間長短分為短時記憶和暫時記憶。
意識和潛意識是經過記憶過程的事物特徵的「存貯庫」。能夠回憶起來的內容是暫存在意識中的內容,不能夠回憶起來的內容是存放在潛意識的內容。二者關係如下:(1)意識與潛意識並無明顯的界限,但有一個過渡時期和過渡空間。(2)在自然狀態下,意識總是向潛意識過渡。(3)在外界的干預下,人也可以把潛意識轉化為意識,例如通過心理訪談知道自己的喪父或喪母心結。(4)潛意識雖然難以喚起,但仍然發揮作用,不自覺的改變人的行為。(5)潛意識的庫存遠遠大與意識的庫存。表現在當前作用上就是潛意識發揮的作用遠遠大於意識,意識只是潛意識和意識的「冰山一角」。
語言與行為都是人的一種「體態」,只不過是高度組織化了。心理通過神經系統調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體態」。(1)語言的解釋:語言是通過聲帶和口舌等相關肌肉的高度組織化,發出有規則的聲波,不同的聲波被賦予不同含義,就構成了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則是把不同含義的聲波用符號記錄下來,這個符號就是書面語言。(2)行為的解釋:行為則是在心理支配下產生的各種動作,這些行為具有一定的含義併發揮一定的作用。體態除了語言和動作之外還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最明顯的是人的「心靈的窗戶」----眼神。人們主要通過體態變化來推測和探知人的心理變化和作用,他是心理運動的外觀。
能力是心理功能在行為結果上的反映,行為結果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表明能力高,心理功能強,反之,則表明能力低和心理弱。
智力是心理功能在思維成果上的反映,有較高思維成果產生就表明智力高。反之,則表明低。
氣質是心理狀態在人的體態上的反映。良好的心理狀態就使氣質優良,不同的心理狀態表象為不同的氣質。
需求是生物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在心理上的反映。動物總是趨向於保存和完善自我,現實一旦不能立即提供保存和完善自我的條件,心理就會產生要滿足這個條件的要求,需求就這樣產生了。需求的產生是生物自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動機是指心理指引行為要達到的目標。需求是動機產生的前提。
情緒是新認知與已有知識碰撞產生的心理現象,當新認知與已有知識發生衝突乃至矛盾時,心理就會引起負性情緒(通過內分泌系統?),隨著強度大小,情緒的強度也相應增減,反之則引起正性情緒。
情感是情緒在某事物上的認知化凝結。一感覺到該事物就會主動認為該事物好或壞,飛快跳過衝突過程而產生固定情緒。這也是可以通過在另一個更高層次調節認知而改變這些情緒或情感的。
學習是主動、系統而專門的記憶過程。
性格是指心理的穩定的傾向性。在待人接物時直觀表現出來。
人格是指心理特徵在社會關係中表現出的穩定的傾向性。與性格相比,人格側重於人的知識體系和由此決定的價值觀,而性格則側重於心理自身的特徵。
心理學的種種過程與現象都是以感覺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感覺是心理過程和心理現象的邏輯起點,都是從感覺發展出來的。如果把感覺比作「嬰兒」,心理過程和心理現象就是各種類型的「成人」,感覺是心理的「胚芽」。因此心理的一切過程與現象都可以從感覺出發得到合理解釋,因此心理學統一的基礎在於感覺。感覺心理學的實質就是大統一的心理學。
編輯本段心理現象的複雜原因
六、心理現象複雜的原因
(一)、心理的無法直接感知性。心理作為一種電磁場,人類有限的五種感官是無法直接感知的。只能意識到它的最大共性----客觀實在性,而其他具體的性質則無法直接把握。
(二)、心理功能的強大及無所不在性。有人的地方必有心理發揮作用,必有心理發揮其難以名狀的功能。心理支配人的行為,紛繁複雜的行為都可以從心理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釋。人的一切活動都是行為,而心理決定這一切,由此可見,心理的功能是多麼的強大!而且心理自身又具有高度的複雜性。可是由於社會條件的限制,人是無法直接把握心理這種物質的,現實又要求必須對人的行為作出貌似合理的解釋。於是人們就把它「神化」,把「心理」冠名為「靈魂」或「心靈」,把它作為上帝的「傑作」或「旨意」,心理在希臘文中的意思就是「靈魂」。這種把心理神化的觀念使人墜入歧途,在思想是心理更是顯得迷霧重重。
(三)、神經系統的強大自組織性。在心理依靠神經系統發揮其功能時,神經系統自身又可以不斷的建構和完善,使心理功能更好的發揮並且更為強大,並使心理現象更加複雜。這實際上是功能與結構的關係的一個縮影。常用的手使手的結構發育的更能從事經常的活動,常年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其手較為寬大且結繭;常跑步的人,其大腿往往發達。這些都是功能促進結構發育的例子,發育起來的結構又能使功能更好的發揮。
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這種關係更加突出和明顯。神經系統的建構很大程度上依賴神經系統發揮的程度和種類。神經系統發揮的作用越多,發揮作用的種類越多,其結構越完善,越利於其發揮作用(大腦越用越靈)。越高級的動物其神經系統越發達,功能對結構的促進作用越強大。就人而言,剛出生嬰兒的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一半,另一半大腦發育如何主要依靠出生后所接觸的社會環境。有利神經系統發揮作用的環境能大大改善大腦的結構並增加其重量,印度「狼孩」的大腦,其重量大大低於常人,更無論其結構了。
腦科學也表明:經常從事某種活動的人,調節該活動的大腦部位往往越發達;而很少從事某種活動的人,調節該活動的大腦部位往往萎縮,甚至在人的成長中消失!
記憶心理學表明:長時記憶就是改變了神經突出和軸突的方向、大小乃至連接。暫時和短時記憶只是把神經細胞改變的不明顯。
心理本來通過神經系統發揮作用,但在發揮作用的同時,神經系統「變的」更有利於心理作用的發揮。這種相互作用,相互完善和促進的情況使心理現象更為複雜,一如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讓人困惑而難辨。
刺激也是一種作用,是一種力的作用,自然界一切作用都可以歸結為四種力的作用。不同強度和種類刺激能促使神經系統的發育,也使心理的功能強大起來。因此接觸較多刺激的兒童就比較聰明。
(四)、五種感官的複雜的交互作用。五種感官何以造成如此複雜的心理現象。這是因為貌似複雜事物的本質原本是單純而簡單的,只是在發展過程中複雜起來。這個規律存在許多事物的發展之中,能夠進行複雜計算與變換圖形的電腦,是建立在簡單的二進位的基礎上的;「萬經之首」的易經,其產生只是陰爻與陽爻二者的交互作用;自然界千萬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五種鹼基對的不同的順序連接與配對。視覺、痛覺,觸覺、味覺與聽覺完全可以使心理複雜多變,令人眼花繚亂。
編輯本段心理學流派的統一
七、心理學流派的統一
心理學流派大致有: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存在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功能主義心理學、結構主義心理學。這些流派著重於心理本質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論部分。下面對這些流派進行逐一分析,實際這種種流派都是著重心理現象、過程或功能的某個環節,而忽落其他環節所引起的,是片面、局部或環節性的研究,沒有進行整體、全面或本質的研究。
行為主義心理學側重於心理外化的一個表現(行為)進行研究。心理通過神經系統來支配肌肉收縮和舒張產生動作,從而產生行為。心理的這種發揮作用的方式是心理發揮作用的主要而且明顯的渠道。心理發揮作用的方式還有許多渠道,例如:談話、書面語言和眼神等。實際上,心理通過神經系統表現於外的整體現象是體態,行為是從體態之中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這個分支被優先發展而且突出出來,以致掩蓋整個體態。體態的其他分支好比星辰,而行為就好比太陽,行為掩蓋了其他分支的光芒,人們往往是從明顯而突出的部分著手來研究的,所以行為在心理學研究中被突出出來。甚至以研究行為來代替心理的研究,把心理學定位為研究行為的科學,這是研究方向的歧化和膨脹。行為主義心理學只是對心理的一個外在現象的研究,心理表現的整體是體態,體態還有其他形式----言談、書面語言和眼神等等,近年來語言心理學的興起就是一個明證。
精神分析心理學研究的側重方向是潛意識功能的探究,確切的說是對壓抑在潛意識中的傷害意識的研究。而心理的其他方面都很少涉及。其實潛意識與意識的界限並沒有弗洛伊德所說那樣明顯。比如邊騎自行車邊看風景,騎自行車的行為控制可以根據情況變化隨時出入潛意識。本質上意識也是潛意識,意識的內容一旦不被注意就壓入潛意識,變成潛意識的內容。人的絕大部分行為是受潛意識控制的,受意識控制的行為只佔很小的比例,這樣有利於一個人同時從事多項運動,更深刻講有利於人類適應自然,人的心跳、呼吸和眨眼等基本生理活動都是受潛意識控制的,這有利於減輕意識的壓力。人如果同時要意識到並控制這些活動,人就會被這些活動累死,更無論生存與發展了。這些被壓抑在潛意識的運動一旦出現不正常,就會返回到意識層,重新被意識主動積極的調控。
人本主義心理學從人人都有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出發,認為人人都要發展和完善自己,都有向良好方向發展的心理。是人的正常合理需求的反映。該心理學把人看成一個整體,著重研究人的發展需求的實現過程,即旨在探討人性自我實現的心理歷程。該心理學主要觀點是認為人人都有追求生命意義和創造美好生活的潛力,這實際上是人的發展需求的反映。一句話,人本主義心理學是著重研究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的心理學,而這僅僅是心理學一個很小的一個方面。
存在心理學是從人的整體出發探討獨立的個人心理與世界的關係,偏重個人心理的獨立性,探討獨立個人存在的整體經驗。該心理學本質是偏重研究個人心理在世界環境中的整體的變化規律。
完形心理學採用整體論觀點解釋知覺,認為知覺是以感覺為基礎的超感覺的整體經驗。其核心觀念是「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這實際上是人體結構與功能的自組織過程和結果。吃飯成長的人並不等於原初的人與飯的疊加;獲取知識的人並不是人與知識的總合,知識被已有知識重新組織,然後被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神經系統在刺激的作用下,其結構也被或隱或顯的改變。知覺就是對幾種感覺經過類似的組織化而形成的,是對幾種感覺的整體反映,雖不等於感覺之和,但感覺是知覺必備的素材和「原料」。這種自組織化的結果是表現出整體性,即完形性。一句話:完形心理學側重的是心理的自組織性,是對心理的自組織現象和結果的研究。
認知心理學主要側重人的認知過程的研究,即研究人是如何獲取知識的,是研究人獲得知識過程的心理學,對情緒,能力及性格等心理現象研究較少,更無論意志、動機和需求等現象。
結構主義心理學側重採用實驗方法研究意識的結構,這是受物質結構論影響的結果。由於心理的極高的流變性、複雜性和高度的自組織性,要用單純的實驗來精確化意識的結構,在現有科學水平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該心理學充分發揮了「磚」的作用,引發對心理學的更廣泛更深刻的研究,引出了心理學上許多「玉塊」。
功能主義心理學是作為結構主義心理學的對立物出現的,著重探討個體適應環境時所產生的心理功能。隨著結構主義的衰落,該學派也自行消失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屆時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
簡短的總結:
1、神經系統的產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而不是腦)
2、心理是物質對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組織化的物質。(心理的又一個必要條件)
3、心理產生的標誌是感覺。(心理質的外在標誌)
4、心理的本質是神經系統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變化的電磁場。(心理的生物物理分析)
5、心理現象的複雜性源於神經系統的複雜性。
6、複雜的心理現象統一於感覺(及其系統化、組織化。)
7、各哲學流派的研究起點離不開神經系統及感覺。
編輯本段色彩心理效應
色彩測試心理學家呂舍爾(M.Lusher)分析的顏色與性格的關係
顏色:
1.紅色2.藍色3.黃色4.綠色5.茶色6.紫色7.灰色8.黑色
性格的傾向:
1.紅色代表人的征服欲與男子漢氣概的顏色。喜歡紅色的人大都有野心,會積極地爭取想要得到的東西,是行動型的人。對工作也是熱情高漲,但是過於興奮時可能回對周圍的人具有攻擊性,紅色代表著激情和光榮,紅色代表永不言敗的精神氣質.
2.藍色大海的象徵,是代表沉穩與女性氣質的顏色。喜歡藍色的人性格上都很沉著穩重,而且誠實,很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能夠關照周圍的人,與人交往彬彬有禮,藍色代表博大胸懷,用不言棄的精神.和諧世界.
3.黃色代表活潑、明快與溫暖的顏色。喜歡黃色的人性格開朗外向,而且有著遠大的理想。他們希望顯示出自己的性格,但有時候做事會有些勉強,黃色代表傳統氣息.
4.綠色代表自信心、穩健與優越感的顏色。喜歡綠色的人比較穩重,是忍耐力很強的類型。很注意與周圍環境的調和,但是在有必要貫徹自己想法的時候,也能夠冷靜地表達出來.綠色代表健康,自然,人與自然的相互和諧.
5.茶色代表家族、家庭、溫馨的環境和安全感的顏色。喜歡茶色的人溫和寬厚,是有協調性的類型。他們很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說在有煩惱的時候可以去找這一類型的人談心,茶色也代表了一種特殊的文化,茶道.
6.紫色這種顏色代表感性的、神秘的、**的事物。喜歡紫色的人很浪漫,是富於感受性的類型,性格細膩,富有個性。在某些方面會顯示出自我陶醉的特徵.紫色更代表了一種特殊的理想主義.
7.灰色是代表沉靜、優雅、寂寞的顏色。喜歡灰色的人多數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不感興趣。有時會顯得優柔寡斷,對他人依賴性強.灰色也代表了頹廢,陳舊,象徵著一種去舊成新的特殊意味.
8.黑色是代表斷絕念頭、屈服、拒絕、放棄的顏色。喜歡黑色的人獨立性強,有很強的改變現狀的願望。他們是十分努力上進的人,但有時沒有常性.黑色代表神秘,無所不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