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第3章
由此論證,大夫人沒有表面上看的那麼『賢良大度』。
本來嘛,一個小三兒就夠了,一屋子小三兒和私生子,關鍵是大夫人還不能做出任何不滿狀,因為那是『善妒』的表現,一個妒婦在這個時代是不被官方認可的,可小三滿堂,又有哪個正房夫人會喜歡?
「老爺快回來了,都坐吧。」
孫氏說了這麼一句話之後,就兀自喝茶,潘筱坐在她的下首,嬌滴滴的拿起一塊五瓣花的點心,用袖子掩面,咬下了指甲蓋大小的一口,放在口中細品,文雅的不得了。
潘辰站在柳氏身後,目光饑渴的盯著潘筱手邊的一疊香蜜糕,再看看柳氏和余氏共用的茶几上放置的幾塊彩色白面糕,看著好看,實際上只是些加了顏色的麵疙瘩,從下人們上的點心就能看出三六九等來,幸好待會兒吃席面,要不然潘辰真想厚著臉皮去要點心。
屋子裡眾人等了大概半柱香的時間,門房的下人們就開始一門一門的傳唱,老爺回來了。
潘壇大步流星走入花廳,三十六七歲的樣子,五官深邃俊美,留著兩撇鬍子,更添其中年文士的儒雅,周身滿是書卷氣,不過此刻他的臉色可不太好。
大公子潘莨和二公子潘勤緊隨其後,入內之後,潘勤隨著潘莨一同先給大夫人孫氏跪拜請安,孫氏在聽到潘壇回府的傳唱之後,就已經下了軟榻,親自到門前迎接,對兩個行禮的孩子抬抬手,看了一眼默不作聲接過丫鬟遞來溫熱帕子擦手的潘壇,見他眉頭深鎖,孫氏小聲對潘莨問道:
「這是怎麼了?」
潘壇的脾氣還算不錯,至少不會故意擺臉子,今日定然是出了什麼事。
潘莨看了一眼潘壇,這才小聲對自家娘親回道:「祁氏要反,已經在北漠燒旗另立了。」
孫氏知書達理,平日里對時政要事也頗有了解,怎會不知道祁氏是什麼人,當即吃驚道:「什麼?怎會如此?祁氏不是一直忠君的嗎?莫不是有什麼誤會?」
這些年大家都知道國家內外不太平,朝廷時常徵兵,西南的水寇,北疆的馬賊,犬戎西夏虎視眈眈。幸而寧國有祁氏坐鎮,內剿水寇馬賊,外御犬戎西夏,所向披靡,戰無不勝,讓寧國百姓得享太平,承恩公麾下猛將如雲,用兵如神,打的水寇馬賊落荒而逃,犬戎西夏不敢進犯,這樣忠君愛國的祁氏如何會反?
潘莨年輕,比較意氣,當即回道:「什麼誤會,都燒旗另立了,還能有誤會?祁氏已經渡過了危江,十幾萬大軍破了山海關,眼看就要攻陷保定了,八百里加急報了三回,能是誤會嗎?」
這……就真不是誤會了。
「報了三回,怎的這時才知道?」孫氏追問。
潘莨面露為難,小聲說:「皇上新納了個美人,十多天沒上朝了,消息也傳不進去……」
「……」孫氏居然無話可說。
潘壇擦完了手,直接入了內間,潘莨和潘勤追隨而入,孫氏有些慌亂,顧不得廳里這麼多的人,也跟了進去。
妾侍們面面相覷,不敢喧嘩,就算聽不懂什麼燒旗另立,可『祁氏要造反』大家還是聽得懂的,造反就等於打仗,打仗就等於不再有太平日子,一時間人人自危,悄悄的湊到一起用驚恐的眼神交流。
趁亂,潘辰不動聲色的站到了王姨娘的身後,王姨娘坐的位置離內間最近,潘辰依稀能夠聽見內間里說話的聲音。
「祁家這回是當真的,祁正陽早就有了不臣之心,皇上明裡暗裡說過幾回,作用不大,這回乾脆派了死士去刺殺祁正陽,原想讓祁正陽死了之後,祁家那幾個兒子內鬥,借勢削弱祁氏的勢力,可沒想到……」
這是潘壇的聲音。
孫氏立刻評判:「皇上糊塗,祁正陽豈是那麼好刺殺的,他那幾個兒子也絕非等閑之輩,此舉太過冒險。」
潘壇似乎對孫氏的話比較贊同:「不錯,我當時也是這麼勸諫皇上,可皇上一意孤行,終於惹惱了祁氏,人沒有刺殺成功,卻給祁氏揪住了個謀反的把柄,聽驛站來報,說祁氏已經分兵宛平,由官道押著那些刺客進京對峙來了,這一回對峙只要稍有差池,只怕祁氏是絕不會手軟了。」
潘壇這句話之後,內間一陣沉默,良久后,孫氏才用些微有點顫抖的聲音問了一句:
「會打到建康來嗎?」
這句話也是潘辰想問的。
潘辰出生在和平年代,只想在這裡平平安安一輩子,打仗這種事情說不準,雖然潘壇是丞相,位高權重,可兩軍交鋒,殺的就是位高權重能立威的人。
潘壇沉默了。
沉默就代表了,只要談判不成,那麼祁氏打到建康就是早晚的事情。
一場浩劫將至,潘家上下人人自危,哪裡還有聚眾吃飯的心思,不過菜肴反正都準備好了,不吃也是浪費,孫氏乾脆讓人分別送到各個院子里去,梨香院分到了規格不高的菜,只有三個小炒,兩疊點心濫竽充數,加一小碗羊羹,大肉蹄髈什麼的肯定是送到安姨娘和宋姨娘的院子里去的,潘辰覺得可惜,因為安姨娘和宋姨娘現在未必吃得下飯,好好的大肉蹄髈就浪費了,反而她吃得下,卻只能面前這幾個清淡的菜,幸好兩疊點心裡,有她剛在廳里看中的那疊子香蜜糕,羊羹也還好,差強人意吧。
柳氏和潘辰坐下吃飯,母女倆胃口都不錯。
潘辰看著柳氏,覺得她要是生在現代的話,一定是個悶聲大發財的職場精英,就憑她臨危不亂,剛聽聞了動蕩消息還能穩如泰山,面不改色的和女兒吃飯,就可以判斷出,柳氏其實還是有點頭腦的。
大環境,潘辰她們決定不了,擔心了也白擔心,還不如鎮定一點,好吃好睡。
潘壇從那日回來之後,就一直被困在內閣之中商議對策。
祁氏功高震主,引得寧國皇帝不滿。
寧國皇帝皆自詡雅士,崇魏晉之風,重禮法,重世家,重門第,而對祁家這個保衛著寧國安寧的一方霸主,寧國君主敬畏之餘,卻也心存鄙夷,覺得祁氏是靠武力蠻力發家,人品粗鄙,可寧國立國數百年,祁氏始終存在,就像是架在皇帝頭上的一把鋒刃,只要再近一分,就能刺向皇帝的頭顱。
祁氏發源於北漠,祖祖輩輩皆為馬上英雄,用承恩公自己的話來說,祁家天生就沒有溫文爾雅的血脈,人人皆為胡虜作風,豪邁中帶著天生的野性,與寧國偃武重文的基本國策相悖,當初祁家與寧家先祖,也不過只因一飯之恩,祁家效忠寧家三代。
現任寧國文廣帝,看似文弱,實則狡詐腹黑,更甚寧家先祖,表面上對祁氏尊敬有加,但卻暗地裡派人刺殺承恩公齊正陽,意圖顛覆祁家。然後他就用這一招詮釋了什麼叫『偷雞不成蝕把米』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兩句俗語。承恩公沒殺成,反而徹底把祁氏給惹毛了。
本來祁家就已經稱雄一方,祁家軍從先祖開始,便有軍事自主權,無需受朝廷限制,他們一年年擴充,一年年壯大,由原來五萬老鄉,經過百年之後,擴充到了如今北漠八十萬鐵軍,手握八十萬大軍,雄峙北方,而與之相比,寧國上下也不過就三十萬雜牌軍,在寧國的強征苛政之下,都不能保證這三十萬的軍隊全部忠誠。
人比人氣人,貨比貨得扔。
寧氏雖居霸主之位,卻能力有限,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實力配不上野心,寧氏沒那本事,偏要自不量力,誰也不是靶子,站著不動挨你打,不搞你搞誰啊?
祁氏原就是為了祖上一點恩惠,這才臣服北方近百年,若寧氏始終以上賓之禮對待,那祁氏還勉強忠誠一把,可沒想到的是,到了文廣帝手上,不僅不禮遇,居然還打起了小九九,妄想顛覆祁氏,若祁氏再忍,豈非太沒面子了?
於是,一直臣服的祁氏反了!可造反總得有個正當理由吧。
也許祁氏早些年就已經有了造反的想法,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理由才蟄伏至今,文廣帝那個傻帽,生生的把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理由,用無比誠摯的決心送到了祁氏手中,對祁氏而言,簡直就是天上掉餡兒餅的意外之喜啊。
所以,祁氏也不含糊,當即擒了刺客,一路強佔了山海關,將文廣帝派出的刺客送來建康談條件。
文廣帝原本還以為只要自己稍微忍讓一些,跟祁氏表面上道個歉,就能了事,可是當祁氏的談判隊伍抵達建康城外,文廣帝,乃至整個建康的人全都傻眼了。
祁氏囂張殘忍,居然臨近建康之後,就將一路押解回建康的那些刺客在城門口盡數屠殺,然後推出一輛木樁子做成的大車,將刺客屍體高掛在木頭樁子上,一路從南定門驅到了永安門,直逼皇城外,那二十幾個刺客的血從城外流到城內,街道上滿是血跡,似乎祁氏在用這種方法宣告了自己的不滿。